第十四章马克维茨均值方差模型
第一节可行域和合法的证券组合
以期望收益率E P为纵坐标、以标准差σP为横坐标建立坐标系。
确定了每个证券的投资比例(权数),就确定了证券组合,并可以计
算组合的E P和σP,因此,证券组合对应于E P―σP中的一个点。
反过来,E P―σP中的某个点有可能对应某个证券组合。
如果选择了全部的可以选择的投资比例,那么,众多的证券组合
在E P―σP中的点将组成一个E P―σP中的区域,这就是可行域(f e a s i b l e s e t)。
只有可行域中的点所对应的组合才是"有可能实现"的证券组合。
设有n种证券,记作A1,A2,…,A n,证券组合P=(x1,x2,…,x n)表示将资金分别以权数x1,x2,…,x n,投资到证券A1,A2,…,A n。
假设证券A i的期望收益率为E r i则,组合P的期望收益率和方差的计算公式为:
第十四章马克维茨均值方差模型
第二节有效边界和有效组合
马克维茨假设:投资者以期望收益率衡量未来收益率,以收益率
方差来衡量收益率的风险;投资者总是希望期望收益率越高越好,而
方差越小越好。
共同偏好认为:如果两种证券组合的收益率标准差(风险)相同,期望收益率不同,选择期望收益率高的;如果两种证券组合的期望收
益率相同,风险不同,选择风险小的组合;如某证券组合比另一证券
组合的风险小,而期望收益率高,选择前一种组合。
如果从图形看,
任何一个点都一定比这一点"西北方(左上方)"或"正北方"的点"坏"。
选择最优的证券组合相当于在可行域中选择一个最满意的点,在这一点上均值和方差这两个目标达到最佳的平衡。
首先可以排除很多
的点,余下的是共同偏好不能区分好坏的组合,也就是有效证券组合。
有效组合组成的曲线叫有效边界。
可行域的左上方边界就有效边界。
可行域中的任意组合,均可以在有效边界上找到一个有效组合比它好。
但是,按共同偏好规则,有
效边界上的两个不同组合,比如B和C,不能区分好坏。
有效边界一定是向外凸的,但允许是线性的。
图中的粗线部分为
典型的有效边界。
第十四章马克维茨均值方差模型
第三节无差异曲线――投资者个人偏好
当E(r A)<E(r B)和σA<σB的时候,共同偏好规则不能区分证券组合A和B的好坏。
这是因为证券组合B虽然比组合A承担着大的风险,但它却同时带来更高的期望收益率,这是风险的补偿。
在增加相同风险的情况下,要求得到的补偿可能不一样。
要求补偿的数额越高,说明该投资者对风险越厌恶。
无差异曲线(no n-d i f f e r e n c e c u r ve)是投资者根据自己对风险补偿的要求,得到的一系列满意程度相同(无差异)的证券组合。
有了无差异曲线,任何证券组合可以比较好坏。
比如,左图中,B与A无差异、C比A好,D比A坏。
同样,有一系列证券组合与C好坏一样,从而形成经过C点的无差异曲线,D点也有一条无差异曲线。
这样组成无差异曲线族(如右
图),位置越靠上,其满意程度越高。
无差异曲线应该具有下面性质:无差异曲线的波动方向一定是从左下方向右上方的过程;随着曲线向右移动,将变得越来越陡;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弯曲程度)因人而异;无差异曲线族中的曲线互不相交。
第十四章马克维茨均值方差模型
第四节马克维茨模型中最佳证券组合的确定
要在有效组合中确定自己的最佳证券组合点,首先要确定自己的无差异曲线。
最佳证券组合是无差异曲线与有效边界的切点所代表的组合(图中的A点)。
投资者按照无差异曲线族,选择有效边界上的A点所代表的证券组合作为最佳组合。
应用马克维茨模型时可分为两步进行。
第一步,估计各单个证券的期望收益率、方差,以及任意两个证券之间的相关系数。
第二步,对于给定的期望收益率水平,计算最小方差证券组合,得到有效边界。
这个步骤分为允许卖空和不允许卖空两种情况。
当允许卖空时,可通过数学上的拉格朗日乘数法来完成。
在不允许卖空的情况下,其计算是非常复杂的。
马克维茨模型应用时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计算十分复杂,所以在实际中该模型不应用于一般的资产分配问题,而是应用于不同资产类型上的分配问题。
更一般的资产分配(如各种普通股)则使用简化的模型--因素模型来完成。
利用数学中的有关在约束条件下求得优化问题解的技术,可以计算出有效边界或有效组合。
由于涉及到非常多的数学内容,这里就不
介绍更详细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