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自然保护区数据库技术规范
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保护区数据分类、编码和数据库表结构等方面的内容,适用于保护区数据的采集及建库工作。
2.参考标准
GB/T2260-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码
3.术语和定义
自然保护区Nature reserve
指对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区内严禁任何直接利用自然资源,严禁一切生产性经营活动。
保护的对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濒危动植物的主要分布区、水源涵养区、有特殊意义地质构造、地质剖面和化石产地等。
自然保护区不能有人为的直接干涉,任自然流程正常进行,包括特定时间内的-些自然作用,如自然火烧、群落自然演替、自然病虫害、风暴、地震等。
4.数据分类与编码
4.1.数据分类
自然保护区数据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按如下4类方式进行分类。
1)按保护类型分类
2)按保护级别分类
3)按保护区主管部门或单位分类
4)按主管单位所在地分类。
4.2.数据编码方法
本技术规范采用层次编码与顺序编码相结合的方法,编码用4层代码表示,每层代码长度为1-3位。
自左至右分别表示数据类型、保护类型、主管单位所在省、自治区或直辖市行政区划代码的第一、二位、所在省保护区顺序码。
最低层次数据代码的扩展方法是:新出现数据项时,接着原数据项按顺序进行编码。
保护区所在省、自治区或直辖市行政区划码全部采用GB/T2260—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表4.2.1保护类型编码
4.3.代码表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编码见表4.3.1。
表4.3.1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编码
5.数据库组织结构
自然保护区数据库按照保护级别进行数据组织。
6.数据结构
自然保护区数据结构见表6.1.1。
附
加
说
明:
本
技
术
规
范
由
中
国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院
森
林
保
护
研
究
所
提
出
并
起
草。
本
技
术规范的主要起草人董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