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社会思想

第二章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社会思想


古希腊罗马社会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
1、创始阶段——以普罗泰哥拉、苏格拉底为代 表。人和人类社会成为独立认识对象。
2、发展阶段——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 古希腊罗马时期最系统、最深刻、最丰富的社 会思想。
3、衰落阶段——以伊壁鸠鲁和斯多葛学派为代 表。希腊思想文化转入低谷,社会思想只求独 善其身,不关心社会。
①是维持人们生存的经济实体。 ②是具有公共职能的社会组织和政治团体。 ③是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伦理实体。
城邦是维持人们生活的经济实体
城邦的一般含义就是为了要维持自给生活 而具有足够人数的一个公民集团。
城邦是具有公共职能的社会组织和政治团体
人手里,不在穷人手里”。“他们通过一项法 律来确定寡头政体的标准,规定一个最低限度 的财产数目。”“凡财产总数达不到规定标准 的人,谁也不得当选。” “一个是富人的国家, 一个是穷人的国家,住在一个城里,总是在互 相阴谋对付对方。”(《理想国》)
(4)民主政制
追求的是平等与自由。政府官员与平民百姓是 平等的,人民有充分言论与行动自由。
三、古希腊社会思想的繁荣:古代社会思想的系统 化
(一)柏拉图的社会思想 (二)亚里士多德的社会思想
(一)柏拉图的社会思想
1、城邦起源 2、社会分层 3、政治制度 4、社会理想 5、晚年社会思想的变化
柏拉图
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公 元前347年)古希腊哲学家和社会 思想家。他的社会思想主要体现 在《理想国》、《法律篇》(青 年时期)、《政治家》(老年时 期)等作品中。
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辩论
据说在柏拉图晚年,他们两人可 能爆发过激烈的争吵。亚里士多德 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吕克昂(Lykeion) 逍遥派学校(Peripatetic School)
1、城邦社会的性质、起源和发展
(1)城邦社会的性质 (2)城邦社会的起源 (3)城邦社会的发展
(1)城邦社会的性质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 384—322年)古希腊著名哲学家, 在逻辑学、自然科学、哲学、伦理 学、修辞学、政治学、社会学、美 学等领域都有创始性和奠基性的建 树。他的社会思想集中反映在其著 作《政治学》和《伦理学》(尼各马 科伦理学、大伦理学、优台谟伦理 学)中。
亚里士多德生于希腊殖民地色雷斯的斯塔吉拉城
3、政治制度
柏拉图将国家政体分为五种: 王者政制 荣誉政制 寡头政制 民主政制 僭主政制
(1)王者政制
王者政制是哲学王统治。 哲学王是拥有真正知识和最高美德是拥有真正知识和最高美德的人
真正的哲学家是具有天赋又经过良好教育和锻炼 从而达到至善的人,是懂得事物的实在知识特别 是正义本身、善本身和治国知识的人,是具有一 切美德中最大美德、有强烈的爱国心、能照顾全 城邦利益的人。
许多东西,我们邀请许多人住在一起,作为伙伴和助手, 这个公共住宅区,我们叫做城邦。(《 理想国》) 两层含义: 第一、城邦是人们生活的需要; 第二、城邦是“公共住宅区”,而非政治、经济性的社会实 体。
2、社会分层
(1)社会分工和社会等级 劳动者阶层。职责是为城邦提供人们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
执行城邦的生产职能。最低等级。 保卫者阶层。作战是维护城邦的一门艺术,需要由一批受
苏格拉底之死
[法]雅克·路易斯·达维特(1748-1825)作
苏格拉底在西方社会思想史上的贡献
(1)把人类理性思维的对象转向社会,使社会生 活的准则成为当时思想家关注的中心。
(2)提出“认识你自己”的命题,把人自身及其 社会放在认识对象的地位,使人及其社会成为认 识的客体。
(3)科学方法的确定。提出归纳论证和一般定义, 这是科学的出发点,也是社会思想的出发点。
政制与统治者的特性
政制
王者政制 荣誉政制 寡头政制 民主政制 僭主政制
统治者的特性
善者和正义者 好胜争强、贪图荣誉的人 爱钱财的人,他们仗富欺贫 酷爱自由的人,而实际上是任性 残暴、凶狠、狡诈之徒,是恶棍
柏拉图区分政体优劣的标准
柏拉图以正义论作为区分政体优劣的标准,认为凡是照顾 全城邦公民利益、各等级按其本性做自己的事并保持和谐 一致的政体,就是正义的政体;凡是只照顾统治者利益、 各等级不按其本性做自己的事而互相干扰的政体,就是非 正义的政体。
柏拉图生于希腊雅典附近埃癸那岛
柏拉图接受叙拉古(Syracuse)城邦摄政第昂的邀请做新国王的老师。
1、城邦起源
(1)城邦的建立是一种“善”。 (2)城邦起源于人的需要。 在我看来,之所以要建立一个城邦,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
不能单靠自己达到自足,我们需要许多东西。 我们每个人为了各种需要,招来各种各样的人,由于需要
(2)由主张人治转变为主张法治。强调了法律在 治理国家中的重要性,强调了法治精神。
(3)一改早年否定民主制而强调王者政体或圣人 政体的唯一合理性的思想,提出一种混合政体, 对民主政体有了某种程度的肯定。
(二)亚里士多德的社会思想
1、城邦社会的性质、起源和发展 2、社会分层 3、政治制度(政体) 4、社会冲突与社会变革 5、理想社会
让第三等级拥有自己的私人财产。
(2)理想社会的婚姻家庭制度
群婚制,在不同等级在内部实行通婚。 子女为城邦抚养,而成为不知其父母的城邦公共
财产。 优生。 办法:一是规定在男女最佳年龄生育(女
20—40岁,男25—55岁);二是提倡优者多生; 三是人为淘汰体质和智力低下者。
(3)理想社会的教育制度
哲学王思想实质上是对贵族统治的一种肯定,也是对广 大下层民众参与政治的一种压制和剥夺。哲学王是代表 奴隶主贵族根本利益的。
柏拉图对哲学家统治者的完全肯定,是建立在对于理想 人格的追求上,是基于他的理念论哲学。实际上这样的 人物是不存在的。这种哲学王思想实质上是一种人治观 念,是将国家治理的好坏完全放在君主个人的品质上。 而这其实是最靠不住的。
统治者 金
管理
美德 智慧 正
意志 情感
保卫者 劳动者
银 铜铁
保卫 生产
勇敢 义 节制
柏拉图划分社会等级的理念论依据
依照人生前灵魂对理念的认识之多少,将人划分为九等:
1、爱智者,爱美者,诗神和爱神的顶礼者; 2、守法君主,战士,长于发号施令者; 3、政治家,经济家,财政家; 4、爱好体育者,医生; 5、预言家,掌管宗教典礼者; 6、诗人以及其他摹仿的艺术家; 7、工匠,农夫; 8、诡辩家,蛊惑人心者; 9、僭主。
高等 教育
所有 公民
音乐、文学
体育
数学、物理;军 事训练。
第一、二 等级子女
辩证法;从事实 际工作接受考验 和锻炼。
培养和顺性格, 发展想象力。
培养强健体魄, 建立信念。
培养道德意识
培养理智,造就统治者和保卫者。
培养理性,造就统治者。
5、晚年社会思想的变化
(1)放弃了在第一、二等级中实行财产公有制及 群婚制的想法。所有公民都有自己的财产和家 庭,承认私有制的合法性。
(5)僭主政体
利用各种阴谋和残酷的手段左右民众的僭主实 行的统治。
他(僭主)控制着轻信的民众,不可抑制地要 使人流血;他诬告别人,使人法庭受审,谋害 人命,罪恶地舔尝同胞的血液;或将人流放域 外,或判人死刑;或取消借款,或分人土地。 最后,这种人或自己被敌人杀掉,或由人变成 了豺狼,成了一个僭主。(《理想国》)
①教育目的。 一是使社会成员都敬神孝亲爱友,二是培养城
邦的最高统治者——哲学王。后者更重要。 ②教育类型(层次)。普通教育(对一般公民)
和高等教育(对一、二等级子女)。 ③教育体制。(见下表)
(3)理想社会的教育制度
年龄 教育等级 教育对象
教学内容
教育目的
0—18 18—20
普通 教育
20—30 30—35
(2)荣誉政制
统治者多为一些单纯而勇敢的人,爱好荣誉。 “他们好胜和爱荣誉”、“比较自信和比较缺乏
文化”、“他们喜爱锻炼身体喜爱打猎”,“年 轻时未必重视钱财,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天性 开始接触了爱财之心”而变成了“傲慢的喜爱荣 誉的人”。(《理想国》)
(3)寡头政制
富人因其财产获得统治权。 “是一种根据财产资格的制度,政治权利在富
哲学王掌握的知识“并不是用来考虑国中某个特 定方面的事情的,而只是用来考虑整个国家大事” (《理想国》)的,是“护国者的知识”。
拥有这种知识即是最高美德。
柏拉图王者政制思想的实质
哲学王的思想表明柏拉图对知识价值的崇尚。政治统治 须由一批经过专门训练的有知识的人来实施,因为政治 本身也是一门艺术,它不是谁都可以随便参与并能够实 施好的。
过专门训练、以此为职业的人来从事,因而,城邦就需要 有护卫者阶层。第二等级。 统治者阶层。那些年纪大一些的、具有护卫国家的智慧和 能力并且真正关心国家利益的人担任城邦的统治者。最高 等级。 (2)划分社会等级的依据 人性天生的构成质料。人性论依据 人生前灵魂对理念的认识。理念论依据
柏拉图划分社会等级的人性论依据
按照这一标准,他指出,荣誉政体、寡头政体、民主政体、 僭主政体都是非正义的政体;只有王者政体才是正义的善 的政体。换言之,柏拉图认为,正义的政体实际上只存在 于理想之中;现实的政体都不是正义的。柏拉图社会思想 的理想主义色彩,在此得到十分鲜明的体现。
4、理想社会
(1)理想社会的财产制度 (2)理想社会的婚姻家庭制度 (3)理想社会的教育制度
二、西方社会思想的开端
(一)社会思想形成的前提 (二)西方社会思想的开端——普罗泰哥拉
和苏格拉底
(一)社会思想形成的前提
其一,有明确的对象——“社会”; 其二,有理性的思考及其方法。
(二)西方社会思想的开端 ——普罗泰哥拉和苏格拉底
1、智者学派 2、普罗泰哥拉 3、苏格拉底
普罗泰哥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