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诗两首》
备课人:寿光市圣城街道建桥学校周彩凤
【课型】
精度引领课+写字指导课
【教学目标】
1. 认识“古”、“诗”等13个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字;正确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意境,能初步用自己的话讲解古诗的意思,感受春天的美好。
【课前准备】
学生:观察周围自然景物的变化,了解有关春天的知识。
教师:课文插图,媒体资源。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
认识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知道春天美好,要珍惜春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学了前面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是怎样的?(指名说)
2.古代的人也喜欢春天,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诗篇来歌颂、赞美春天。
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3.板书课题《古诗两首》,齐读。
学生认读生字“古”、“诗”、“首”。
4.下面我们学习第一首古诗《春晓》,(板书并读课题,注意“春”的读音,春晓:春天的早晨。
简介作者:这首诗是1000多年前的唐朝大诗人孟浩然写的。
)
二、初读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字音。
3.检查自读情况,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记生字。
出示生字:我会读
词语:古代古往今来古诗两首诗人冬眠长处首都见闻闻名
生字:古诗首眠处闻
4.总结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生活中识字……
5.谁勇敢得站起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6.老师示范读,生齐读古诗。
三、再读感悟
1.出示课文插图。
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诗中哪里说了鸟?读给大家听。
(处处闻啼鸟)
同学们,瞧,(引导学生看图,想象鸟飞鸟叫的景象。
)你想说些什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
哪里讲了花?(花落知多少)(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见到过的花落的过程。
)
学到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花怎么顽皮地落到地上去了?请同学们读读整首诗,用一句诗来告诉我。
(夜来风雨声)哦,我明白了,是夜晚风吹雨打的原因。
2.指导朗读。
这么美的画面,大家一定很喜欢吧!那应该怎样读这首诗呢?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朗读时,速度可稍慢,一边读一边想象。
每一句第二字可适当拉长,稍作停顿,留下想象的空间。
注意读好韵脚“晓、鸟、少”。
)
4.以各种方式练习读。
四、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
1.把眼睛闭上,听老师读古诗,你的眼前浮现出什么?(指名说。
)
2.讲解诗意。
第一句讲春天的夜里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地天已亮了,窗外传来一片悦耳的鸟叫声。
第二句讲想起昨天夜里听见刮风下雨的声音,经过风吹雨打,不知有多少花朵凋落了。
3.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思想感情。
4.指导背诵。
出示每行第一个字进行背诵。
5.各种形式背诵。
五、指导写字“古、声、多、处”。
1.出示生字:古、声、多、处。
2.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空笔顺。
3.抓住关键笔画指导书写。
“古”字横要长;
“声”字上为“士”字,不是“土”字,应写得上横长、下横短;
“多”字上下两部分一样,但要注意写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防止学生写成一左一右,或上下相等。
“处”字是半包围结构,要强调“包住”──把捺拖长。
4.学生描红并练写。
六、扩展古诗阅读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学生自由读古诗。
2.各种方式读。
3.自己试着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板书设计】
春晓
鸟花风雨
古声多处
【教学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