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诉案件审查报告格式及制作说明

公诉案件审查报告格式及制作说明

公诉案件审查报告格式及制作说明公诉案件审查报告格式上海市XXX检察院(宋体一号、加粗、居中、字符间距5磅)(空一行)公诉案件审查报告(黑体二号、居中)(空一行)(以下首行均空2格)案件来源:(黑体三号)案由:(黑体三号)犯罪嫌疑人:(黑体三号)收案时间:(黑体三号)侦查机关承办人:(黑体三号)(空一行)(以下除另注外,均为仿宋体三号)XXXX(侦查机关名称)以XX号起诉意见书移送我院审查起诉的犯罪嫌疑人XXX涉嫌XX案(如果案件是其他人民检察院移送的,应当将改变管辖原因、批准单位、移送单位以及移送时间等写清楚),我院于XXXX年XX月XX日受理以后,于XXXX年XX月XX日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XXXX 年XX月XX日告知被害人XXX(及其法定代理人XXX或者近亲属、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无被害人的案件,此句无须引用)。

承办人于XXXX年XX月XX日依法讯问了犯罪嫌疑人,听取了(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委托人)的意见,审阅了全部案件材料,核实了案件事实与证据。

(期间,退回补充侦查时间、再次移诉时间;延长审查起诉期限时间。

)经上述工作,本案现已审查终结,报告如下:(不需要审批的案件,不写“报告如下”)一、犯罪嫌疑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基本情况(黑体三号)1、犯罪嫌疑人XXX(曾用名XXX,别名XXX,化名XXX,绰号XXX),男(女),XXXX年XX月XX日生,身份证号应注明处罚的时间、原因、种类、决定机关、释放时间)、羁押场所等。

码:XXXXXXXXXXXXXXX,濮,XX文化,职业(工作单位及职务),住址(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一致时应当注明户籍所在地,暂住人口须注明暂住地),曾受到行政处罚、刑事处罚的情况和因本案被采取强制措施的情况(行政处罚限于与定罪有关的情况,一般应先写受到行政处罚的情况,再写受到刑事处罚的情况。

叙写刑事处罚时,注:犯罪嫌疑人自报姓名又无法查实的,应当注明系自报;外国人涉嫌犯罪的, 应当在其中文译名后用括号注明外文姓名, 并注明国籍、护照号码、国外居所。

对于单位涉嫌犯罪的,则写为:犯罪嫌疑单位:XXXXXX(写明单位名称、住所地、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等)诉讼代表人:XXX(写明性别、年龄、工作单位、职务)犯罪嫌疑人:XXX(写明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身份证号码、民族、文化程度、职业或者工作单位及职务、住址、曾受到行政处罚、刑事处罚的情况和因本案采取强制措施的情况等)。

2、辩护人:XXX注: 写明性别、年龄、是否律师,工作单位及职务或职业, 与犯罪嫌疑人的关系,通讯方式等;无辩护人的,此部分省赂。

3、被害人:注: 写明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或者工作单位及职务、受害状况。

被害人情况不清的, 予以说明;无被害人的, 此部分省赂。

4、被害人委托的人:XXX注: 依次写明参与诉讼的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地址、职业或者工作单位及职务, 与被害人关系。

对受委托的单位要先写明单位名称、地址, 再写明单位代表的姓名、性别、年龄、职务。

没有被害人委托的人的, 此部分省略。

5、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XXX注: 是单位的, 写明单位全称、所在地址、单位经济性质、法人代表姓名、职务、住址, 是个人的,依次写明姓名、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或工作单位及职务、住址。

无附带民事诉讼的, 此部分省略。

诉讼参与人为多人的, 依次分别列明。

二、案件侦破简要过程(黑体三号)案件侦破简要过程, 即根据案件材料记载, 扼要叙写本案发案及侦破的时间、立案、侦查工作经过情况。

特别应当表明犯罪嫌疑人归案经过, 以判明其是否具有自首、立功情节。

三、移送机关认定的犯罪事实与意见(黑体三号)(即起诉意见书认定的事实、适用法律和处理意见)四、审查经过(黑体三号)1、已审阅全部案件材料。

2、承办人XXX XXX于XXXX年XX月XX日依法讯问了犯罪嫌疑人XXX,其供述与预审阶段供述一致(如果出现翻供、辩解等现象, 简要说明情况及理由)。

3、承办人XXX XXX于XXXX年XX月XX日依法询问了被害人XXX,其陈述与预审阶段所做陈述一致(如果发生变化,简要说明情况及理由),听取了被害人XXX及其委托的人(注明身份)的意见(对意见进行简要说明)。

4、承办人XXX XXX于XXXX年XX月XX日依法询问了证人XXX,其证言与预审阶段所做证言一致(如果发生变化, 简要说明情况及理由)。

5、承办人XXX XXX于XXXX年XX月XX日依法会见了犯罪嫌疑人XXX委托的人(注明身份),听取了意见(简要说明情况及理由,如有庭前证据交换等过程,简要说明过程与结果)。

6、退查、自行补充侦查经过(注明案件承办人参与的每次补充侦查的时间、地点、对象、所收集的具体证据)7、其他工作(如补充鉴定、复验复查等情况, 应简要说明)。

五、审查认定的事实和证据(黑体三号)(一)经依法审查查明:(对于犯罪事实已经查清, 可以认定嫌疑人有罪或者经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不能认定嫌疑人有罪的案件, 这段叙述均要包括犯罪嫌疑人实施行为时的动机、目的、时间、地点、行为过程、手段、情节、数额、危害结果, 作案后的表现等有关罪与非罪、罪行轻重、有无坦白、自首、立功、累犯表现等事实和从重、从轻、减轻、免除处罚等法定情节, 以及其他情节要素、犯罪构成要件材料)叙写事实时, 应注意:1、对所认定的事实, 无论是一人一罪、多人一罪, 还是一人多罪、多人多罪, 都必须逐一列举。

2、叙写案件事实要按照合理的顺序进行。

一般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一人多罪的,应当按照各种犯罪的轻重顺序叙述, 把重罪放在前面, 把次罪、轻罪放在后面;多人多罪的, 应当按照主犯、从犯或者重罪、轻罪的顺序叙写。

3、叙写案件事实时, 可根据不同案件事实的不同情况, 采取相应的表述方式, 具体应当把握以下原则:(1)对重大案件、督办案件、在管辖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的案件等,都必须详细写明犯罪事实的各项要素。

叙写既要避免发生遗漏, 也应避免将没有证据证明或证据不足, 以及与定罪量刑无关的事项写入报告。

(2)对一般刑事案件,通常也应当详细写明案件事实,但对其中作案多起,但犯罪手段、危害后果等方面相同的案件事实, 可以先对相同的情节进行概括叙述, 然后再逐一叙述每起事实的具体时间、结果等情况, 而不必详细叙述每一起犯罪事实的过程。

(3)对于经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承办人认为不能认定为犯罪的案件, 或者具有刑诉法第十五条情形之一的案件,应当客观叙写现有证据所能证明的案件事实, 不得加入主观推断和分析评判。

(二)经审查核实, 认定上述事实的证据是:(原则上依次分别写明证据种类、名称、收集该证据的人员、时间、出处及主要内容和证明作用。

)写证据时, 应注意下列问题:1、一般应当采取“一事一证”——案件事实与证据相对应的写法, 即写一事实, 相应列出证据, 再写一事实, 相应列出证据;对于作案多起的一般刑事案件,如果案件事实是概括叙述的, 证据的叙写可以采取“一罪一证” 的方式, 即在该种犯罪后列出证据。

2、同一事实中的证据可按直接、间接证据或证明程度等顺序叙写。

3、对于证据内容的叙写,应由承办人根据具体案情自行决定。

对于主要证据中的言词证据, 一般应作完整摘录, 尤其对关系到定罪量刑的情节、细节要力求具体、全面, 以充分保持该证据的客观性;其他证据可由承办人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叙写证据(包括制作审查报告)通篇应当完整、连贯, 不得出现空白段落。

(三)对证据的分析论证该部分的写法因人因案而异, 但要符合以下要求(有些案件的分析论证可在上一部分的证据列举中顺势进行, 不必机械地另作一部分): 1、对犯罪事实的分析论证(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37 条规定的事项已经查清。

(2)与案件事实有关并不影响定罪量刑的枝节事实(作案工具、赃款去向不明, 言词证据间存在矛盾)虽未查清, 但案件的其他证据确实充分, 案件基本事实已经查清, 足以对犯罪嫌疑人定罪量刑的分析论证。

(3)其他罪行虽然无法查清, 但是部分罪行已经查清并完全符合起诉条件的分析论证。

2、对证据确实充分的分析论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分析)(1)据以定案的每个证据都经过查证, 合法、属实。

(2)据以定案的证据与被证明的案件事实之间具有客观关联性。

(3)审查起诉中认定的每一起犯罪事实和情节, 均有相应证据予以证明。

4)各个证据之间, 以及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的矛盾得到合理的排除。

5)据以定案的证据体系足以得出唯一的排他性结论。

六、需要说明的问题(黑体三号)审查本案, 还有下列问题需要说明(该部分的写法因人因案而异,但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犯罪嫌疑人的辩解及对策;2、辩护人的辩护意见及对策;3、与侦查机关认定不一致的事实和证据情况;4、案件定性争议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办法;5、案件管辖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办法;6、追诉漏犯、漏罪的情况;7、侦查活动违法情况及纠正情况;8、赃款、赃物的追缴、保管、移交、处理情况;9、附带民事诉讼事项;10、需要进行分案或者与其他案件作并案处理的;11、无辩护人的原因;12、告知被害人的方式及告知后的反馈情况;13、是否结合办案参与综合治理、发出检察建议;14、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注: 这部分应当既要写明情况又要写明意见, 并阐明理由。

对案件认定和处理存在重大分歧的, 还应说明各种不同观点及主要理由, 然后再说明承办人所持观点并作详细分析论证。

特别是对犯罪嫌疑人、辩护人对本案的辩解和处理意见与承办人观点不同的, 应当加以详细说明。

七、审查结论和处理意见(黑体三号)1、审查结论(应当首先对犯罪嫌疑人行为的性质、情节轻重、社会危害性、认定罪与非罪、应负的责任等问题进行分析论证;认为不能定罪起诉的, 说明理由。

对于新罪名和新类型犯罪的案件在叙写审查结论时可以按照犯罪构成四要件进行叙写,同时加上对法定情节方面的分析和对影响定罪量刑的酌定情节方面的分析。

)2、处理意见认为构成犯罪的应写明犯罪嫌疑人触犯的法条, 并写明构成何种犯罪, 是从重、从轻、减轻还是免除处罚的结论,同时明确提出对本案的处理意见, 如: 起诉;不起诉;建议撤销案件等,以及适用简易程序、普通程序、普通程序简化审的意见,并援引相关法律条文。

认为不构成犯罪的应写明结论及处理意见,需要给予当事人其他处分、附带民事诉讼及其他有关问题, 也应一并提出处理意见。

)注: 不起诉、建议撤销案件处理或做其他处理的, 应分别按照高检院制定的《人民检察院法律文书格式(样本)》中相关文书及市院制定的不起诉格式样本的结论部分书写。

3、量刑建议犯罪嫌疑人XXX的行为依法已构成XX罪,根据我国刑法第XX条XX款,应处XX刑(法定主刑和附加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