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 NO.5,2012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 UR NA L OF YU N NA NI N ST I TU T E OFS O CI A L I S M 32加强舆情引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王华山1 胡文慧2 (1.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300456;2.渤海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部,天津 300402) 摘 要:伴随着我国步入信息化时代,媒体对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对各个领域的监督力度也越来越大。
公安机关的特殊性和群众关注度使公安工作成为媒体关注和社会瞩目的热点。
近年来,公安机关在利用媒体正确引导、控制舆论上既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亟待进一步加深思考。
关键词:舆情;引导;监督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2)05-0032-2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信息传递和获取越来越快捷,新闻舆论的引导作用越来越突出。
2009年,胡锦涛同志指出:“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
”国务委员、公安部长孟建柱同志在全国县级公安局长培训班上提出,要加强和改进舆论引导工作,实现公安机关与媒体的良好合作,努力构建互信、互助、互动的和谐关系,树立公安机关良好形象。
在信息化时代,谁把握了舆论导向,谁就掌握了主动权。
特别是公安机关成为媒体焦点和关注热点的情况下,如果舆论导向把握正确,就能够达到争取社会资源,赢得理解支持,服务公安工作的效果;反之,若忽视媒体作用,冷漠待之,尤其是在涉警负面报道中处置失当,极有可能损害公安机关形象和威信,引发公众不满和对立情绪,甚至导致群体性事件发生。
因此,必须把提高舆情引导能力作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充分认识舆论的引导作用,牢固树立舆情意识 民与生俱来的权利和自由不受非法剥夺;国家机关的任何职权都处在法律的有效监督和制约之下。
用法治来调控社会,能以较小的社会代价换取社会应有的秩序、自由、公正、平等。
近年来我国法治不断健全,法律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发挥积极作用。
但仍存在着权力干预司法,司法机关及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等问题,使法治进程缓慢。
(四)管治意识过强,服务型政府有待打造 长期以来,我国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两大突出特点是管治色彩过重、权力高度集中。
因而有人戏称中国政府是“管治”政府和“无限”政府,即政府以管治社会,管治民众为理念和价值取向。
政府职能广大,权限无界,这就使得政府容易滋生衙门作风、官僚作风、老爷作风;政府不是为人民服务的机构,只是管治的机构,这也使得普通百姓对政府及其官员多有畏惧感。
长期以往,就会使得政府机构庞杂,行政成本高昂,社会自治能力低弱,对政府产生强烈的依赖感。
邓小平同志曾对管治意识下滋长的官僚主义作风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官僚主义现象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个大问题。
”因此,在新时期,我们党提出了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打造服务型政府。
要切实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文化的对策思考 和谐政治文化是使矛盾得以协调,对立得以统一的有效手段,但它不会自然的形成,它不是自然生成物,需要社会成员积极去构建。
我们须构建和维持和谐的政治文化状态,使其在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制度认同、文化认同、价值认同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一)发展民主政治,扩大政治认同 政治发展以公民参与的扩大为前提,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广度和深度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政治发展水平,也是民主进程的重要标志。
布莱克认为:“现代政府在下述意义上可以说是典型的民主的:所有的公民均在某种程度上参与政治领人和决策的选择,个人的选择权由有效的公民自由得以保障。
(二)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社会的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妥善处理,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切实实现,而制度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
社会制度的设置,其目的在于规范和调整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的关系都是社会制度的主要调节对象。
(三)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也明确了党的权力为谁所用的问题。
我们的权力来自人民,就要为人民所用。
在我们党已处于执政地位的情况下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执政水平,已经成为党在新时期所面临的一项具有理论和实践创新意义的伟大工程。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因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又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政府职能的转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而政治文化的和谐是这一任务的重要内容和前提,一定要集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构建和谐的政治文化。
参考文献: [1] 本书编写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第235页. [2] 阿尔蒙德.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第29页. 责任编辑:杨 锐作者简介:王华山,河北工业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天津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政治处干事;胡文慧,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教师。
网络出版时间:2013-02-20 17:18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53.1133.D.20130220.1718.016.html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 NO.5,2012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 S M 33西方传播学的议程设置理论提出,媒体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无法决定人们的思想,但可以决定人们谈什么、想什么,为公众安排议事日程。
当媒体报道某一事件时,虽然不会影响公众怎么想,但公众会随着媒体的报道关注这一事件。
特别是其间媒体报道手段的运用、报道主次的安排更是能直接影响公众对这一事件的看法,引导公众意见、印象的形成。
伴随着我国步入信息化时代,媒体对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对各个领域的监督力度也越来越大。
公安机关的特殊性和群众关注度使公安工作成为媒体关注和社会瞩目的热点。
近年来,公安机关在利用媒体正确引导、控制舆论上既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特别是媒体频频出现的涉警负面报道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安机关的威信,损害了公安队伍形象,致使公安工作陷于被动和困惑。
因此,在传播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必须牢固树立舆情意识,高度重视社会舆论的作用,着力提高应对媒体、引导舆论能力,未雨绸缪、积极引导,学会用舆论实现社会动员,用舆论争取社会资源,用舆论预警社会,用舆论推动各项公安工作的开展,掌握主动、赢得先机,争取最大限度、各个层面的理解和支持。
二、尊重新闻媒体的规律特点,提高舆情引导工作成效 提高舆情引导能力,首先要掌握新闻媒体的规律特点。
所谓新闻媒体,就是信息发布借助的具体载体或者是发布信息的媒体机构。
如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
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是决定新闻价值关键要素。
目前,媒体众多,传播业竞争激烈,媒体工作者压力很大。
他们必须不断寻找新闻源,提高上稿的质量和数量,吸引受众,稳定读者群和经济来源,占得存身之地。
求新、求异、吸引眼球、制造轰动效应成为新闻媒体和记者的职业特点。
同时,在互联网时代,新闻空间、时间界限已经打破,对于一些新闻事件,境内不说境外说、官员不说群众说、传统媒体不说网上说,根本无法遮瞒和封堵。
越是隐瞒,媒体和记者兴趣越高,越是掩盖,越是盯住不放。
当他们无法从正当渠道获得事件真相的时候,就会挖掘小道消息,甚至主观臆断、凭空猜测。
如果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很可能颠倒黑白、混淆视听,被恶意炒作。
因此,针对新闻媒体的这些特点,在舆论引导上要坚持“堵不如疏”,反应迅速,主动出击,掌握主动。
其次要正确处置负面媒体报道,做好涉警舆情危机处置。
应对涉警负面报道要坚持“及时、准确、引导、化解”的原则。
在第一时间发布事实真相,随时发布事件进展情况,掌握话语主动权;准确把握发布语言,言简意赅,宁缺毋滥,掌握多少,发布多少,防止因发布内容不科学再度成为炒作焦点;引导公众的关注点,从事件报道转移到后期处置或整改措施、效果上来,或利用更具吸引力的正面新闻事件转移公众视线;以公正、公开的原则,公布处置结果,接受媒体监督,表明改进工作的措施和决心,平息事态、化解矛盾。
三、重视媒体通联工作,理顺沟通合作机制 在舆情引导工作中,公安机关与新闻媒体存在着相互需要、相互依存的关系。
公安机关在法律法规、突发事件等信息上具有自身的优势,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协调、建立与媒体互动、合作的良好关系,把握舆论引导权。
一要真诚相待。
具体讲,就是要善待记者。
不能需要宣传时态度热情,笑脸相迎,不需要宣传时公事公办、拒之门外。
即使在采访敏感和负面问题时,也要耐心解释、说明真相。
二要服务媒体。
既要积极为媒体提供新闻线索、新闻素材、新闻稿件,也要帮助联系采访对象,满足采访要求。
对实地采访的记者提供交通、采访等便利。
对非工作范围的个人事项,也应在原则许可的情况下,尽量提供方便,以加深同媒体的感情。
三要定期联系沟通,充分发挥媒体的正面宣传作用。
要充分利用深化大走访、“三访三评”等载体,通过新闻发布会、记者见面会、警营开放日、集中采风等形式,宣传政策法规、中心工作、先进典型等,架起与群众沟通的桥梁,树立公安机关、公安民警的良好形象。
通过这些措施,既能达到宣传公安工作的目的,也能使媒体第一时间获得权威信息,占领传播制高点。
从而,建立起长期稳定、互利共赢的良好合作关系。
当然,做好媒体通联工作,绝不意味着丧失原则、一味逢迎,而是要做到有所言有所不言,在涉及工作秘密、案件线索以及不宜对外发布的信息等核心敏感问题上慎言、慎行,避免造成被动。
特别是要敢于向不实报道叫板。
对那些不经核实随意刊载虚假负面报道的,要敢于通过组织、法律等途径反映事实真相,公开辟谣,降低影响。
对于造成恶劣影响的,要利用法律手段,追究不负责任的新闻工作者的纪律或法律责任,预防和减少此类报道的再次发生。
四、加强专业队伍建设,不断提升舆情引导工作的专业性和系统性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英国、美国、日本等国以及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乃至全国各省厅、其他警种都设立了专门的公关部门主动加强舆论引导工作,在监督执法环境、提供信息、有效沟通以及处置危机方面已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公安机关的舆情引导工作主要由政治机关兼领,缺乏全面规划与系统经营,即使开展一些工作,也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