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摘要]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和造就具有高尚思想品德和良好道德修养的优秀人才,是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现实问题。
文章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提出了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引导和评判标准,以弘扬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针,明确了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行为规范的重要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爱国主义教育
在2005年“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中,胡锦涛总书记特别强调指出:“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使大学生们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这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也在不断开放。
大学校园不再是一方净土,校园里夹杂着众多复杂的社会因素。
与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相比,日益加重的生存压力使许多学生不堪重负,为了应对生活与学习压力,特别是就业的压力,一些人往往置荣辱是非于不顾,做出一些有损人格的事情。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在一些学生心目中淡化了。
与此同时,在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与消费文化的冲击下,社会上出现金钱至上的不良倾向,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流行开来,损人利己、见利忘义的各类事件屡见不鲜,冲击着大学校园。
这些问题都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更应该引发我们深入思考。
一、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新价值观中的核心地位
当代大学生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价值取向、理想信仰被逐渐淡化,新的价值观又未能及时确立,导致不少大学生内心空虚,盲目崇拜某些对象,或是在心理上盲目地对社会产生偏激的抵触与叛逆情绪,甚至在精神上自我堕落,在肉体上自我摧残。
大学生自杀和神经衰弱的数字逐年递增,无论是给老师、同学、家庭还是国家都带来了巨大的不可弥补的损失。
由于缺乏有力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的引导,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难以自拔,最终不能完成学业。
这些无疑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敲响了警钟,必须确立新的核心价值观。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
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依据。
“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明确了当代中国大学生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仅关系到能否培养出健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定型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给予他们正确的荣辱观教育,使之具备正确的是非、善恶、美丑观念,对于他们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价值观的核心内容。
二、转变思想,改进方法,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改革开放给人民带来了初步小康社会的生活环境,也使拜金主义在社会上弥漫。
有些大学生在这种消极情绪的影响下,逐渐淡漠了祖国与民族的大义,减弱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转而盲目地崇拜西方发达国家,虚幻地向往貌似优越的资本主义生活方式。
这也使得我国许多名牌高校的优秀毕业生不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却争相出国就业,导致大量的人才流失,为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考验和挑战。
胡锦涛同志在关于树立“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中,将广大青少年列为重点对象,这是非常正确的指示。
大学生是这一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知识、有思想、善于思考和即将成为国家栋梁之才的部分,理应作为重点的教育对象。
不过,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更应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方法上,只有进行一些与时俱进的改进,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克服对教育主体认识上的偏差。
以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包括爱国主义等,往往单方面把学生作为被动的知识传授的对象,弱化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致使教育效果不明显。
因此,教师应把学生看做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相信他们具有积极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要和他们进行互动,将灌输改为对话,由单向影响走向双向交流,要通过各种他们喜闻乐见的活动,使他们开阔眼界,扩大思维空间,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体验崇高、体验成功、体验快乐,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丰富的思想体系。
三、丰富内容,优化社会环境,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由于当代大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大多受到父母的宠爱,缺少社会磨炼,因而,不少大学生在个人品德修养和道德修养方面存在不足。
前几年清华大学学生用浓硫酸泼熊以及复旦大学某高才生虐猫等事件,在当时社会上引
起了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人们在对一些高才生的阴暗心理表示惊诧的同时,更多的是表达了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担忧。
从一名学生的成长历程来看,家长、学校、社会、朋友对他的关注都不约而同地聚焦在成绩上,而往往忽略了对道德情操的培养。
因而,一旦进入社会,道德沦丧的危机就随时存在。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特别重视对当代大学生基本道德规范的培养,健全他们的道德行为意识。
特别是要借助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使他们重新树立良好的道德行为准则,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种种问题,胡锦涛同志特别强调,做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内容上要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大学生明白党和人民寄予的殷切期望,明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他们去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他们去奋斗,青春只有在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闪闪发光的道理。
二是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做到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三是要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四是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促使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同志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当代大学生荣辱观的培养提供了新的契机和保障条件,是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指导,体现了党中央对大学生的一贯要求,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大学生荣辱观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大学生的荣辱观教育,还需要全社会共同营造一个“荣耻观”的环境。
学校教育不是封闭的,社会上的各种观念和思想,都会给大学生的成长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在大学生思想观念形成过程中,当然离不开本人的主观努力和学校的教育引导,同时他们更希望有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因此,为了给包括大学生在内的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必须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牢固树立“八荣八耻”的思想,大力改善社会风气。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也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支持。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和接班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郑守华,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
[2]佟建寅.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12).
[3]田建国,等.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再思考[J].许昌学院学报,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