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
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
因此,新音乐教材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一、缩短师生距离,创造和谐气氛
教与学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要构建这种教与学的关系,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走近学生,把学生当作学习主人,努力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
教师在课堂上要用商量的口气;活泼甚至幽默的语言与学生展开交流。
例如,在学习人音版七年级第二单元《青春舞曲》一课。
教师对学生说:“老师要妆扮成一个少数民族形象,并给同学们表演一段舞蹈,你们想看吗”“想”!学生喊起来。
于是教师换上新疆的服装、帽子;放《青春舞曲》的歌曲录音,随音乐跳了起来。
并问同学们是哪个民族的服装、音乐?这个民族的舞蹈有什么特点?学生们齐声回答了以上问题。
由于教师的精彩表演、优美动听的音乐,全体学生情绪开始高涨,这时教师鼓励学生踏着音乐节奏同教师一起表演,并让一部分同学在下面打着节拍,师生共同参与、感受、体验、探究新疆歌曲舞蹈的风格与特点。
这一刻,师生间的距离缩短了,气氛更为融洽了,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
实践证明,只有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究状态。
有了这一前提,就为“促进学生充分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开放思维空间,师生共同教学
新教材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例如,在学习《七子之歌》时,笔者让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讨论以下问题:用什么样的演唱形式能更好的表现这首歌曲;歌曲的某乐段、乐句在速度、力度、音色、情感方面怎样处理。
然后各组选出代表到台前讲一讲他们选择的歌唱形式及对歌曲如何处理等等。
接着教师担任班级演唱会导演,选出一名同学当主持,每小组由一名同学负责编排本组的演唱。
开始表演后有的组的同学选择领唱、齐唱的演唱形式;有的组配音词朗诵、表演;也有的组分女声领唱、齐唱再加上小提琴、口琴等乐器伴奏。
同学们充满了情感的演唱,充分表现了那种盼望回归祖国的强烈情感,歌曲演唱中有真挚的声音,有的乐句加强了演唱力度,发出了好像是呐喊的意味,把渴望回归的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由于在这一节音乐课的教学中打破了以往那种沉闷死板的定式,让学生也参与到“教”与“导”、“教”与“学”中,让教学活动“动起来”,师生互为补充,不仅巩固了对歌曲练习与见解,也拓宽了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表现力和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通过这一节课的双边活动,可以看出课堂上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
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
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的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交流。
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个性的表现,使学生开放了思维空间。
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一次可以说,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教材重组二度创作是音乐新教材的一项重要改革。
三、师生共同评价,促进学生探究
首先,评价应以鼓励为主。
评价应注意情感效应,对学生而言,不管是教师的评价,还是学生的评价,应以激励为主。
例如,当学生的想法有道理,但表述的不够清楚,这时教师千万不可全盘否定,如果学生的想法完全错误,也应用委婉的口气告知。
如果有的学生的想法出乎教师的意料,而且很有道理,教师更应给予鼓励。
当然鼓励的语言要适度。
不要言过其实。
其次,评价的方式可以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也可以采取一些小小的奖励手段,如:小纪念品、创新奖、表演奖、演唱奖等等。
实践证明,这样方式能使学生得到较好的发展。
长期以来,忽视学生评价的单向评价方式,不仅不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还让学生失去一个认识自我和互相学习的机会。
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是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应予以充分的关注,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进行。
“班级音乐会”、“歌舞组合”等组织形式能充分体现评价的民主性,营造和谐、团结的评价气氛。
通过班级音乐会或其他活动,展示师生音乐作品、音乐小评论、演出照片、录音、录像等达到相互交流和激励的目的,是一种活泼的评价方式。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笔者坚持让学生平等地参与进来,实行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效果。
通过自评让同学们较客观认识自己的优点,查找不足,改进不足,树立自信。
小组同学集体评议,可以补自评的不足,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同时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机会,学人之长补己之短。
而师评则可以作为自评互补的有效补充。
这样三结合的评价方式更客观、更全面,学生乐于参与也乐于接受,此外,笔者还组织学生对我的教学进行评价,请他们大胆提出要求,谈看法,笔者因此了解到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便于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这不仅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和全面发展。
参与新课程改革以来,笔者觉得最大的收获就是:使用新教材进行了教与学的过程中,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和学生的关系更亲近了,更融洽了,课堂气氛更活跃了,这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对于新教材的教学,虽然没有现成的明确的模式与方法可参考,但诸如上述的新的音乐课程,给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教与学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