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口腔解剖生理学重点问题大题

口腔解剖生理学重点问题大题

一、如何区分上下颌切牙?二、如何区分上颌中切牙与侧切牙?1.唇面窄小而圆突,近中切角为锐角,远中切角呈圆弧形,发育沟不如上颌中切牙明显。

2.舌面的边缘嵴比中切牙明显,舌窝窄而深,有时有沟越过舌隆突的远中并延续到根面。

3.邻面的近、远中接触区均在切1/3,比中切牙距切角远。

4.牙根细而稍长,根长大于冠长,牙根近颈部的横断面呈卵圆形。

三、如何区分下颌中切牙与侧切牙??四、如何区分上颌侧切牙与下颌侧切牙?五、如何区分上下颌尖牙?六、切牙外形的应用解剖。

1.面型:易因外伤而折断或脱落,缺损后对发音和面容美观有直接影响。

修复治疗时人工牙形态、色泽应与面型及邻牙相协调。

2.龋坏1.切牙的邻面接触区及上颌侧切牙的舌窝顶端,因自洁作用差,常为龋的好发部位;2.下颌切牙舌侧接近下颌下腺导管开口处,发生龋坏机会少,但舌侧颈部通常有牙结石沉积。

3.变异1.上颌中切牙之间偶有额外牙,应及时拔除,以免造成牙列拥挤及咬合关系紊乱;2.上颌侧切牙常发生变异如锥形侧切牙,也偶有上颌侧切牙先天缺失者。

4.拔牙:1.上颌中切牙牙根直且圆,牙拔除时可使用旋转力;2.上颌侧切牙牙根可有弯曲,牙拔除时应仔细;3.下颌切牙的牙根扁而窄长,牙拔除时不宜使用旋转力。

七、尖牙外形的应用解剖。

1.牙根与面形:1.尖牙位于口角处,其根长大粗壮,起支撑口角的作用。

2.上颌尖牙缺失者,对面容影响较大。

2.不易龋坏:牙冠各面光滑,自洁作用好,较少发生龋坏。

3.尖牙牙根较长,在牙槽窝内稳固,通常是口腔内保留时间最长久的牙。

修复时多用作基牙。

4.拔牙:1.上颌尖牙牙根为圆锥形单根,拔除时可使用旋转力。

2.下颌尖牙的牙根稍扁圆,在牙已松动的情况下,可配合较小的旋转力。

八、如何区分上下颌前磨牙?九、如何区分上颌第一前磨牙与第二前磨牙?十、如何区分下颌第一前磨牙与第二前磨牙?十一、前磨牙的应用解剖。

1.拔牙1.上颌前磨牙为扁根且多分叉,不可使用旋转力;2.下颌前磨牙虽多为单根,但根尖常有弯曲,拔除时主要使用摇力2.龋坏1.??面窝、沟、点隙及邻面是龋病好发部位2.修复时应注意恢复正常解剖形态以及接触区形态和位置,以免嵌塞。

3.6缺失机会多,常以5作为修复6的基牙3.毗邻:上颌窦和颏孔1.上颌前磨牙与上颌窦邻近,根尖感染可能波及上颌窦。

取断根时应避免使用推力,以避免断根推入上颌窦。

2.下颌前磨牙可作为寻找颏孔的标志4.畸形中央尖:前磨牙??面中央窝偶见一个小牙尖,称为畸形中央尖(abnormal central cusp),常因磨损导致髓腔暴露,引起牙髓炎或根尖周炎。

多见于下颌5。

5.前磨牙常发生错位、易位、额外牙。

1.正畸拔牙首选(去掉上颌5以改善牙列),应用摇动力拔牙2.楔状缺损(常见):牙颈部缩窄处为应力集中点,加上不当方法刷牙时的机械摩擦、牙菌斑酸蚀等多因素综合,易在牙颈部发生楔形缺损3.好发龋、牙折(沿中央沟)4.防侧穿、防邻牙损伤(RCT时尤其注意)5.防上颌窦损伤(根部邻近上颌窦,RCT、拔牙等操作时用力过猛可能突入上颌窦,特别是拔牙断根加之用力不当,可能会导致断根落入上颌窦中)6.单臂卡的放置区域(利用上颌4、5之间的天然沟隙防治挂钩)十三、上颌第二前磨牙的应用解剖1.拔牙时主要使用摇力2.楔状缺损3.好发龋、牙折4.偶见双根,牙髓治疗要注意(RCT时,牙根要找完全)5.防上颌窦损伤6.错位牙1.第一磨牙的颊舌径稍大于近远中径,第二磨牙颊舌径远大于近远中径。

2.第二磨牙颊面自近中向远中的倾斜度,比第一磨牙大。

3.第二磨牙的牙根聚拢。

十五、左右上颌磨牙的鉴别1.近中舌尖最大,远中舌尖最小,第一磨牙的卡氏尖在近中舌尖的舌侧2.近颊??角最锐。

斜嵴从远中颊尖到近中舌尖。

3.近中边缘嵴高、远中边缘嵴低。

十六、左右下颌磨牙的鉴别1.??面近中边缘嵴高于远中边缘嵴2.第一磨牙及五尖型第二磨牙的远中尖位于远中颊侧3.根尖偏远中十七、上下颌磨牙的鉴别十八、磨牙的临床应用解剖(6龋、与Ⅴ鉴别、??关键;7腮腺导管口;8腭大孔;上颌窦、下颌管)1.第一磨牙萌出早,且??面窝、沟、点隙多,自洁作用差,易龋坏(及早进行窝沟封闭)2.第一磨牙与第二乳磨牙形态相似,位置邻近,注意鉴别(做好健康宣教,防治第一磨牙龋)3.上、下颌第一磨牙的位置关系,是牙尖交错??中的“??关键”,对建立正常咬合起重要作用,应尽量保留(必须修复时,一定要趁早,如10±1岁,则仍有调整正常咬合的机会)4.上颌第二磨牙牙冠颊面正对的颊粘膜:腮腺导管口(故6、7容易积聚牙结石,应做好洁治)5.上颌第三磨牙可作为寻找腭大孔的标志(8与腭中线中外1/3的凹陷处为腭大孔,此处进针进行腭前神经麻醉;麻醉前仍然需要回抽避免入血)6.上颌磨牙和上颌窦关系密切,根尖感染可以引起牙源性上颌窦炎;断根拔除时,不应该使用推力,以免断根进入上颌窦。

下颌磨牙根尖和下颌管接近,断根拔除时,不宜使用压力,以免损伤下牙槽神经和血管。

十九、乳磨牙的特点1.乳白色(釉质比较薄,而有机物较多,故颜色较浑浊呈白色)2.体积小:外形与同名恒牙相似,但体积小。

乳磨牙体积依次递增3.牙冠短而宽4.颈缘窄,颈嵴突出,牙根明显缩小——冠根分明5.乳前牙1.宽冠窄根,颈嵴、舌隆突较突,舌窝明显一、除上颌乳中切牙为宽冠宽根2.根尖偏唇侧、偏远中3.上颌乳尖牙,牙尖偏向远中(是所有尖牙中,牙尖唯一偏向远中者)6.乳磨牙1.体积递增,下颌第二乳磨牙近、远中颊尖、远中尖三尖等大。

2.乳磨牙??方聚合度大,??面缩窄,窝沟尖嵴不清晰。

二十、?第二乳磨牙和第一恒磨牙的鉴别1.第二乳磨牙的牙冠短小,色乳白。

2.第二乳磨牙的牙冠颈部明显缩小,颈嵴较突,牙冠由颈部向??方聚拢。

3.(主要鉴别点)下领第二乳磨牙的近中颊尖、远中颊尖及远中尖的大小约相等(第二乳磨牙的颊尖三尖等大),而下颌第一恒磨牙此三尖中,以远中尖最小。

4.第二乳磨牙根干短,牙根向外张开。

二十一、乳牙的应用解剖1.注意预防保护,龋坏应及时治疗2.完整乳牙,咀嚼效率高,有利儿童成长。

3.刺激颌骨生长发育4.引导恒牙正常萌出5.治疗时应保护恒牙胚(1)根管治疗(2)“特纳牙”:个别恒牙的釉质发育不全,常与乳牙根尖周炎有关(3)乳牙更替时牙根为垂直吸收,拔牙应垂直向上用力,避免摇动和旋转力二十二、切端和??面形态的生理意义1.简述前后牙的功能1.前牙:穿透、切割、撕裂2.后牙:容纳、限制、磨碎、排溢2.??接触的增龄性变化1.早期为点、线接触(1)切端和??面的尖、窝、沟、嵴都是由曲线、曲面构成(2)儿童咀嚼力小,点线接触的局部咀嚼力大,利于咀嚼食物(3)利于牙移动,建立合适的咬合关系2.后期小斜面接触(1)接触面积增大,咀嚼效率提高(2)牙完全萌出经调整建立稳定咬合关系后,小斜面接触利于咬合关系的稳定二十三、牙冠轴面突度(curvature of crown)包括哪些方面?其生理意义分别是?1.牙冠轴面凸度包括三个方面:唇舌面凸度、邻面凸度和楔状隙。

(1)正常牙冠轴面突度是适应动物进化的结果,是保证牙齿能更健康地维持牙弓内形态(2)正常牙冠轴面突度可帮助预防牙齿各种疾病的发生(3)正常牙冠轴面突度可帮助保护牙周组织2.唇舌面凸度的生理意义(1)牙冠的正常唇舌面凸度,可促进牙龈的血液循环,有利牙龈组织的健康1.促进血液循环:咀嚼时,排溢的食物顺着正常的牙冠凸度滑向口腔,摩擦牙龈对牙龈起到按摩作用2.牙冠凸度过小/无凸度,牙龈将会受食物直接撞击损伤3.牙冠凸度过大,牙龈会失去食物的摩擦作用,可能产生失用性萎缩(2)颈1/3凸度,可扩展龈缘,使其紧张有力3.邻面凸度的生理意义(1)防止食物嵌塞,还可防止龈乳头萎缩,牙槽骨吸收(2)维持牙弓完整,分散??力(3)稳定??关系,有利于咀嚼,对颞颌关节、咀嚼肌和牙周组织的健康均具有重要意义4.楔状隙的生理意义(1)邻间隙充满龈乳头,保护牙槽骨和邻面(2)楔状隙作为食物排溢通道,食物摩擦牙面,保持牙面清洁,可防治龋病发生1.可防止食物嵌塞2.免使龈乳头受压萎缩及牙槽突降低3.(分散??力)楔状隙减少??面的压力4.(稳定??关系)使牙及??关系稳定、牙弓完整,有利于咀嚼和颞下颌关节、咀嚼肌及牙周组织的健康5.使食物在接触区处分流6.牙齿自我清洁的结构二十四、?髓腔解剖的临床意义(应用解剖)1.髓腔形态是临床进行治疗的重要依据(基础与临床密切联系的桥梁)(1)髓室的大小、位置(2)髓角的高低、根管口的位置(3)根管数目、根管的类型、弯曲程度和方向(4)根管与牙周组织间的关系2.高耸的髓角:在备洞或作嵌体针道时容易发生意外穿髓3.弯曲的根管:进行去髓和扩大时,容易造成器械折断或根管侧穿4.根尖孔或牙根尚未完全形成者:器械、药物或充填物容易穿出根尖孔,刺激根尖周组织引起根尖周炎二十五、恒牙髓腔的应用解剖1.前牙(1)上颌前牙髓腔的唇舌径在牙颈部最大,髓壁比切端薄,开髓时应从舌面窝中央向牙颈方向钻入(2)上颌前牙位于口腔前部,根管粗大而直,操作方便,效果好(3)上颌前牙在活髓牙预备针型嵌体的针道时,应注意避开髓角(4)下颌前牙的双根管多分布在唇舌向:拍摄X线片时应注意投射角度(近远中向投射)(5)下颌切牙根管较窄,根管侧壁薄(1mm):根管治疗时应防止侧穿根管壁2.前磨牙(1)上颌前磨牙近远中径,近??面宽,颈部较窄:开髓时应防止从近中面或远中面侧穿(2)上颌前磨牙颊侧髓角较高,补牙备洞时应注意避免穿通颊侧髓角(3)上颌前磨牙髓室底较深:开髓时勿将暴露的髓角误认为是根管口(4)下颌第一前磨牙牙冠向舌侧倾斜度大,颊尖位于牙冠中份,颊侧髓角较高:牙体预备时应避免穿髓3.磨牙(1)上颌第一、第二磨牙近颊髓角和近舌髓角较高,应避免穿髓(2)上颌第一、第二磨牙颊侧两根管口相距很近,根管窄小,应注意寻找,注意走行方向(3)上颌第一、第二磨牙在进行嵌体修复制备针道时,应避开髓角,从??面颊沟、舌沟、近中窝、远中窝等位置入手(4)上颌第二磨牙有时颊侧2根管融合为1粗大的根管,治疗时应加注意(5)下颌第一、第二磨牙舌侧髓角高于颊侧髓角,近中高于远中,牙体预备时避免穿髓(6)下颌第一磨牙髓室顶和髓室底相距较近,开髓时避免穿通髓室底(7)下颌第一磨牙远中舌侧根管细小弯曲,治疗时应加注意(8)下颌第二磨牙有时近远中根管在颊侧融合:开髓时勿将其误认为是髓室底穿通(9)下颌磨牙牙冠向舌侧倾斜,髓腔偏向颊侧:开髓时应避免对舌侧壁的切割,开髓部位应在??面偏向颊尖处二十六、纵、横??曲线的基本概念及生理意义?1.??曲线是一组用以表示牙弓??面形态特征的曲线,包括纵??曲线、横??曲线。

2.纵??曲线是表示矢状方向的??面形态特征曲线。

(1)下颌牙列的纵??曲线:又称司匹曲线,是连接下颌切牙的切缘、尖牙的牙尖、前磨牙的颊尖和磨牙的近、远中颊尖的连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