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净化血管通路
1. 单针双腔导管 2. 带Cuff的单针双腔导管 3. 抗生素镶嵌导管 4. Tesio导管 5. Ash Split导管 6. Port导管(Lifesite and Dialock )
1. 单针双腔导管
2. 带Cuff的单针双腔导管
2. 带Cuff的单针双腔导管
The Dacron cuff allows tissue ingrowth that helps reduce the risk of infection when compared with noncuffed catheters.
1
1 1
3.6
3.6 3.6
Klebsiella pneumonia
1
3.6
中心静脉插管溶栓法
1. 将管腔内残存液体抽出; 2. 根据管腔容量,注入等体积尿激酶溶液(浓 度); 3. 20~30分钟后回抽; 4. 若仍欠通畅可重复上述操作2~3次。
定期用尿激酶封管(每2周一次)可能会 减少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早期发现血栓形成是溶栓成功的关键; 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全身抗凝预防血栓形成。
动静脉直接穿刺
缺点: 1. 血肿 2. 血流量不足 3. 血管破坏 4. 疼痛 优点: 1. 迅速 2. 简单 适应症: 1. 急性中毒 2. 急性心衰 3. 急性高血钾
动静脉外瘘(1)
是血管通路发展的里程碑(1960, Quinton, Scribner) 外瘘管的组成:尖端插管、外瘘管、连 接管 建立外瘘的部位: 1. 前臂内侧腕关节上方 3~5cm 2. 下肢踝关节上方 5~10cm 3. 足背动静脉
7. 定期(每2~3周)管腔内尿激酶溶栓; 8. 避免使用留置导管输血、输液或取血; 9. 导管动静脉夹子一旦夹闭,请勿轻易打开; 10. 对永久性导管建议绘制透析静脉压及动脉 压曲线; 11. 及时治疗鼻腔或其他部位致病菌感染; 12. 注意身体卫生,肛袋装贴导管淋浴。
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时机
NKF-K/DOQI指南:
内瘘的并发症
动脉瘤形成
原因:反复定点穿刺;过早使用内瘘;内瘘管 近心端狭窄。 危害:可使用的血管减少;易形成血栓;继发 感染以及破裂出血 处理:因不易止血,尽量减少穿刺动脉瘤部位, 一般只需用一弹性护腕保护,影响血流时切除。
内瘘的并发症
窃血综合征
原因:动静脉短路,末梢血流量不足 表现:轻者手指末端苍白、发凉、麻木,重者 手部疼痛。其出现虽与内瘘手术方式有关,但 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周围血管病变的患者 更易发生。 改侧侧吻合为端侧吻合,可使手缺血症状改善。
插管的并发症
感染
管腔内感染: 透析时发热、寒战。留血培养。 肝素抗生素封管;导管内可滴用抗生素, 36—72小时,无效拔管。症状缓解,且无出 口及隧道感染者可换管。
中心静脉插管管腔内感染的治疗 ——肝素-抗菌素-封管法
管腔内感染的临床特点:透析时发热、寒 战,持续5~12小时; 封管步骤遵守三步封管法; 封管液为肝素-抗菌素; 封管间期为12~24小时; 注意首先管腔内取样培养;(泰能) 必要时配合全身用药;
一旦发生可采用内瘘包扎压迫,必要时外科手 术缩小瘘口。
正常的 狭窄的
内瘘护理
把握内瘘首次使用时间
内瘘成熟后使用。若特殊情况,必须提前使用, 穿刺时须一针见血。回路用其他血管,拔针前, 摸清血管走行,将纱布叠成小长方块,纱布块 中上1/3处置于皮肤穿刺点上,纱布块纵轴、操 作者按压手指纵轴与血管纵轴平行,垂直按压, 穿刺针没有拔出之前不要压迫。
血管通路的标准
1. 透析血流量达到200~500ml/min,自体动 静脉内瘘自然血流量 500~1500ml/min; 2. 安全; 3. 迅速:尤其指临时性血管通路; 4. 尽可能不浪费血管,不引起局部缺血, 不加重心负荷; 5. 长期通畅率高,尤指永久性血管通路; 6. 尽量不影响病人活动; 7. 皮下动静脉内瘘要求有足够的穿刺部位。
半永久性中心静脉插管的适应症
需血液透析但无法建立动静脉内瘘者; 心功能差不能耐受内瘘血液分流者; 已建立动静脉内瘘但估计其成熟时间大于 6周者; 血液透析等待肾移植者; 不能耐受内瘘穿刺疼痛者。
半永久性插管纤维袖套形成
留置导管史:大于3个月; 透析时表现:回血正常,引血困难; 诊断:B超、静脉造影; 处理:尿激酶溶栓
股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插管比较
股静脉
保留时间 活动受限 透析地点 技术难度 并发症 感染率 血流量 2周 受限 住院 易 轻、少 高 低
锁骨下静脉
? (数周) 不受限 可门诊 难 严重、血气胸、 静脉狭窄 低 较高
颈内静脉
6周 不受限 可门诊 中等 较轻、血气胸 低 高
中心静脉插管导管类型
动静脉外瘘(2)
手术方法:略 缺点(并发症):1. 破坏血管 2. 血栓形成 3. 出血 4. 感染 5. 长期通畅率低 优点:血流充分,连接方便
中心静脉插管
插管方法:“Seldinger技术” 特点:简单、迅速、安全 常用插管部位:1. 股静脉(**) 2. 颈内静脉(***) 3. 锁骨下静脉(*)
质的变化,透析时穿刺困难,管路易凝血,拔针后不 易止血,透析中静脉压升高,动脉负压升高。
处理: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部分弹性狭
窄可放支架;外科手术修复。
内瘘的并发症
血栓形成
形成原因:早期与血管条件、手术技术性因素有关。
晚期与反复穿刺,静脉壁内膜损伤及压迫止血不当, 局部动脉瘤的形成有关。而高凝状态及低血压也加速 了血栓形成
四个6:皮下6mm可见血管,血管直径在6mm以 上,血液流量在600ml/min,时间6周
永久性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
内瘘的并发症
血管狭窄 血栓形成 感染 动脉瘤形成 窃血综合征 手肿胀综合征 充血性心力衰竭
内瘘的并发症
血管狭窄
原因:与假性动脉瘤形成与穿刺损伤有关。 表现:持续的手臂肿胀,血管通路部位搏动及震颤性
中心静脉插管的抗凝 ——肝素三步封管法
第一步:用注射器抽出管腔内原有肝素并 弃掉(连同注射器); 第二步:用20ml注射器将生理盐水各10ml 脉冲式注入动静脉管腔内; 第三步:根据管腔容量缓慢注入肝素或肝素 盐水。
动静脉夹子一旦关闭,请勿打开
插管的并发症
感染
出口感染:表现为出口处皮肤红肿,疼痛, 有脓性分泌物。加强消毒、换药,局部使用 抗生素。 隧道感染: 延隧道肿胀,疼痛,常有脓性 分泌物流出。抗生素2周。严重者拔管。
Snare导管圈套器 换管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管理十二条
1. 避免复用肝素帽,建议使用带碘伏的一次性肝素 帽; 2. 若无碘伏帽,可消毒复用或使用透析管路端帽; 3. 血透操作人员戴口罩及洁净手套,必要时戴无菌 手套; 4. 导管皮肤出口处每周换药2~3次,纱布或透气薄 膜覆盖,禁用塑料薄膜; 5. 建议使用纯肝素封管,并严格遵守三步封管法; 6. 透析过程中,用透明巾敷盖导管与管路连接处;
概
念
血液净化需要把患者血液引出体外,以持 续稳定的血流速经过透析器或其它净化装置, 并回到体内去,该循环通路称血管通路 (vascular access)。
建立一条稳定可靠的血管通路是顺利进行 血液净化的基本保证。
血管通路的分类
临时性血管通路:直接动静脉穿刺、 动静脉外瘘、中心静脉插管 半永久性血管通路:带Cuff的中心静 脉留置导管、Lifesite and Dialock Port系统 永久性血管通路:自体动静脉内瘘、 移植血管内瘘
1. 自体血管:大隐静脉 2. 同种异体血管:尸体大隐静脉、股 动脉、脾动脉、肱动脉、胎盘脐动 脉 3. 异种血管:牛颈动脉 4. 人工血管:PTFE
移植血管内瘘术式与并发症
主要术式:1.“J”型(直桥式) 2.“U”型(襻型) 主要并发症:1. 感染 2. 血栓形成 3. 术后浮肿
Prosthetic Grafts for vascular access
桡动脉—头静脉
鼻咽窝内瘘
brachiocephalic fistula
brachiobasilic fistula
肱动脉—头静脉 肱动脉—贵要静脉
永久性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
内瘘成熟时间
自体动静脉内瘘至少1个月,最好3个月使用 移植物内瘘至少2周,最好3—6周使用
促进内瘘成熟的措施
能够增加内瘘侧手或肢体血流量的活动,如捏 橡皮球(用或不用止血带) 阻断主要静脉的侧支
表现:震颤、杂音减弱或消失,急性期可有吻合口一
过性疼痛
处理:药物溶栓;外科手术取栓;移植物血管外科手
术搭桥;重新做瘘
内瘘的并发症
感染
移植物血管感染可用抗生素+外科手术治疗, 切除或部分切除移植物。
自体动静脉内瘘感染少见,与操作消毒不严格 及针眼污染有关,一般抗生素治疗敏感,如有 脓栓形成,放弃内瘘。
Organisms Isolated From 28 Episodes of Catheter – Acquired Bacteremia
Organism Frequency (%) Episodes 35.7 32.1 10.7 3.6 No. of
Coagulase – negative Staphylococcus 10 Methicillin – sensitive Staphylococcus Methicillin – resistant S. aureus Enterococcus spp Corynebacterium jeikeium Nocardia asteroides Enterobacter cloacae 9 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