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4_章作业能力和作业疲劳

第4_章作业能力和作业疲劳


2020/11/16
12
表4-1 生产作业活动的资料
动作部位
动作细分
非意识的机械性动作
手指动作 有意识的动作
手指动作连带到小臂 手指动作
连带上肢 手指动作连带大臂
上肢作
一般动作方式 稍用力动作方式
一般动作方式
动作较大,用力均匀
全 短时间内集中全身力量 身 动 作
繁重作业
极繁重作业
2020/11/16
(50m/min) 散步(60m/min)
(70m/min) 步行(80m/min)
(90m/min) (100m/min) (120m/min) 跑步(150m/min) 马拉松 万米跑比赛
RMR值
1.3 1.6 1.6 2.4 2.9 3,0 3.5 4.3~5.3 2.6 6.5 1.3 1.5 1.8 2.1 2.7 3.3 4.2 7.0 8.O~8.5 14.5 16.7
工种
手指作业,脑力劳动,坐位姿 势多变,立位重心不动
电话员 电报员
制图 修理仪表
长时间连续上肢作业
司机、车工 打字员
立位工作,身体水平移动,步 行速度,上肢用力作业, 可持续作业
油漆工 邮递员 木工、石工
全身作业,全身用力 10 ~ 20min 需休息 1 次
炼钢、炼铁 土建工人
E级 极重劳动
>7.0
2
4.1 人的作业特性
✓能量代谢 ✓作业时氧消耗的动态 ✓作业能力的动态分析
2020/11/16
3
体力劳动能量来源
人的劳动,从生理学角度来说,是体力劳动和脑 力劳动相结合进行的,不过不同的工作,体脑劳动有 所侧重而已。由于骨骼肌约占体重的40%,故体力劳 动的消耗较大。
体力劳动时,骨骼肌活动的能量有三个途径供给: l)ATP——CP系列 2)需氧系列 3)乳酸系列
15
4.1.2 作业时氧消耗状态
作业时人体所需要的氧量取决于劳动强度。 氧需:单位时间所需的氧量(氧需能否得到满足主要取
决于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 氧上限:血液在单位时间内所能供应的最大氧量。
成年人的氧上限一般不超过 3L/min,有锻炼者可达到 4L/min。 氧债:氧需和实际供氧量之差。
工作不能持续5min以上
用全力只能忍耐lmin,实在没有力 气了
作业者呼吸急促、流汗、 脸色难看、不爱 说话
急喘、脸变色、流汗
屏住呼吸作业,急 喘,有明显的疲劳感
拨电话号码为0.7 盖章为0.9 电脑操作为1.3 电钻(静作业)为1.8
抹光混凝土为2.0
轻筛为3.0 电焊为3.0 装汽车轮胎为4.5 粗锯木料为5.0 拉锯为5.8 和泥为6.0 锯硬木为7.5
26
表4-3 日本对劳动强度的分级
劳动强度分级
R.M.R
性别
耗能量( KJ )
8 小时
全天
A级 极轻劳动
B级 轻劳动
C级 中等劳动
D级 重劳动
男 2300 ~ 3850 0 ~ 1.0
女 1925 ~ 3015
男 3850 ~ 5230 1.0~2.0
女 3015 ~ 4270
男 5230/11/16
7
基础代谢计算
正常人的基础代谢率比较稳定,一般不超过正常平均值的15%。 我国人体表面积的公式为:
人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0.1529 基础代谢量=基础代谢率平均值(B)×人体表面积(S)× 持续时间(t)=BSt
2020/11/16
2020/11/16
16
b) a)
作业时氧消耗动态(一)














在作业开始2一3min内,呼吸和循环系统的活动尚不
能满足氧需;肌肉活动所需的能量是在缺氧条件下产
生的。
其后,当呼吸和循环系统的活动逐渐加强,氧的供应
得到满足,即进人稳定状态下工作,这样作业一般能
维持较长的时间。
RMR 0~0.5
被检查者感觉
调查者观察
手腕感到疲劳,但习惯后不感到疲 完全看不出疲劳感 劳
工作举例
拍电报为0.3 记录为为0.5
0.5~1
工作时间长后有疲劳感
看不出有疲劳感
认为工作很轻.不太疲劳 1.0~2.0
看不出有疲劳感
2.0~3.0 3.0~4.0
常想休息 开始不习惯时劳累习惯后不太困难
有明显工作感,是较小的 体力劳动
蛋白质

持续时间长、 强度小的各种
劳动供能
2020/11/16
5
4.1.1 能量代谢
基础代谢量 安静代谢量 能量代谢量
2020/11/16
6
1. 基础代谢量
基础代谢量,是人在绝对安静下(平卧状态)维持生命所
必须消耗的能量。
基础代谢率(BMR,basal metabolic rate)是指人在
进餐12h后,在清晨清醒地静卧于18oC~25oC环境中,并 保持神经松弛,体位安定,各种生理活动维持在较低水平下 的代谢率。
能量代谢量=MSt 最紧张的脑力劳动的能量代谢量不会超过安静代谢量的10%,而 肌肉活动的能耗量却可高出基础代谢的10~25倍。它和体力劳动 强度直接相关,对研究劳动管理(工资、定额、制度等)和劳动 卫生学都是极为重要的。
2020/11/16
10
4.相对代谢率RMR
为了消除个人之间的差别,采用劳动代谢量和基础代谢 量之比来表示某种体力劳动的强度。这一指标称为能量
基础代谢量的80%~90% O O.1 0.2 0.3 0.4 1.4 0.2 0.3 0.4 0.4 0.5
O.5~0.6 1.O 2.2 O.6 0.7 0.9 1.0
1.O~1.2 1.2
作业或活动内容
使用计算机 步行选购 准备、做饭及收拾 邮局小包检验工作 骑车(平地180m/min) 做广播体操 擦地 整理被褥 下楼(50m/min) 上楼(45 m/min) 慢步(40m/min)
代谢率(RMR,Relative Metabolic Rate)。
RMR 能量代谢量 安静代谢量
基础代谢量
能量代谢量=RMR基础代谢量+1.2基础代谢量=RMR 1.2基础代谢量
RMR 能量代谢率 安静代谢率 M R
基础代谢率
B
M B RMR R B RMR 1.2B RMR 1.2 B

(7.0~
1
1
)
9090 ~ 10840
14650 ~ 16330
全身快速用力作业呼吸急促、 困难, 2 ~ 5min 即 需休息
伐木工 (手工) 大锤工
2020/11/16
27
以氧耗、心率等指标分级 国际劳工局
中等强度作业,氧需不超过氧上限。中等强度又分为 6级:很轻、轻、中等、重、很重和极重6级。
第4章 作业能力与作业疲劳
4.1 人体作业的基本特征 4.2 劳动强度及其分级 4.3 作业疲劳与及其消除
2020/11/16
1
教学基本要求
➢ 了解能量代谢的来源,劳动强度的划分,疲 劳的测定
➢ 掌握能量代谢的分类和相对能量代谢,作业
时氧消耗状态
➢ 正确理解疲劳的概念,降低疲劳的措施
2020/11/16
上楼时( 46m/min ) 下楼时( 50m/min ) 念、写、看、听(坐着) 用笔记录(一般事务)
记帐、算盘
RMR
基础代谢量 × 90 %
0.5
2.7
2.2
3.5
0.6
1.6
2.5
3.0
0.4
0.4
1.5
2.1~2.5
3.5~4
8.0~8.5
2.9
1.0
2.2
0.5
6.5
2.6
0.2
0.4
0.5
大强度作业,指氧需超过氧上限,即在氧债大量积累 的情况下作业,如爬坡负重、手工挥镐或锻打。这种作业 只能持续10余分钟,不会更长。
女 4270 ~ 5940
男 7300 ~ 9090 4.0~7.0
女 5940 ~ 7450
7750 ~ 9200
6900 ~ 8040 9290 ~ 10670 8040 ~ 9300 10670 ~ 12770 9300 ~ 10970 12770 ~ 14650 10970 ~ 29800
作业特点
2020/11/16
25
以相对代谢率指标分级
典型代表是日本能率协会的划分标准,它将劳动强度 划分为5个等级。
作业时的RMR越高,规定的作业率应越低。 ≤2.7适宜的作业; <4的作业可以持续工作,但考虑精神疲劳也应安排适当休息; >4的作业不能连续进行; >7的作业应实行机械化。
2020/11/16
摆动虽大些,但用力不大
4.0~5.5 局部疲劳,不能长时间连续动作
使用整个上肢,用力明显
5.5~6.5 要求工作30~40min后休息
作业者呼吸急促
6.5~8.0
连续工作20min感到胸中难受,但 再干轻的工作能继续做
作业者呼吸急促。脸变色, 出汗
8.0~9.5
10.0~ 12 .0
12.0以上
工作5~6min后,什么工作也不能 做了
8
2.安静代谢量
安静代谢量是指机体为了保持各部位的平衡及某 种姿 势所消耗的能量。 安静代谢量包括基础代谢量和为维持体位平衡及 某种姿势所增加的代谢量两部分。 安静代谢量= RSt=1.2BSt 一般在工作前或后进行测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