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见小儿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现象与危害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对患儿疾病的康复及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临床上抗菌药物的使用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关键,临床治疗时选择抗菌药上,要全面考虑患儿的感染情况、生理状态、病理状态,合理选用药物的品种、使用剂量、用药时间及给药途径。
掌握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减少不合理使用导致的各种不良反应,减少各种因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危害。
标签:抗菌药物;儿科;合理用药
抗菌药物是临床上常见的应用范围最为广泛、种类繁多的一类药物[1]。
能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直接关系到患者病情的转归,目前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备受关注,尤其在特殊人群小儿身上,小儿并非成人的缩影,各器官功能的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并且每日都在改变,所以用药宜按天数的变化而变化。
给药次数也要做好调整,小儿在低温、缺氧、休克等病理状况下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能力也有改变,也要考虑减量,延长给药间隔等,小儿对药物的承受能力尚不健全,因此,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对患儿疾病的康复及健康成长至关重要[2]。
作为儿科医生,一定要掌握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减少不合理使用导致的各种不良反应,减少各种因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危害。
小儿感染其中尤以细菌性感染为主,所以做好小儿抗菌药物的使用相当重要,目前抗菌药物滥用现象在县乡及农村非常严重,致使耐药细菌不断增加的同时,各种不良反应频度高发,因抗菌药物导致各种身体损害屡有发生,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已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高度重视。
1 小儿临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主要现象
1.1诊断不明确对疾病未进行准确诊断,对于感染或者非感染性疾病,且无论是病毒、细菌还是其他维生素感染,均是统一使用抗菌药物。
1.2不掌握致病菌的特点对致病菌的致病特点、好发部位、致病规律、表现、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度、耐药性等了解不足的情况下出现抗菌药物随意使用的现象,且广泛应用广谱抗菌药物。
1.3用药方案与病情不符对患者病情缺乏准确判断,无法根据其病情选择合理药物和剂量,也无法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往往是大剂量静脉注射药物,导致病程延长且疗效欠佳。
1.4对抗菌药物本身不了解对抗菌药物的抗菌机制、特性、抗菌谱、药物间相互作用了解不足,随意搭配药物使用,导致副作用的发生。
1.5对用药注意事项不重视对抗菌药物副作用了解不足,尤其是没有掌握孕妇、老幼患者在药物使用中的注意要点,且用药存在不合理现象。
1.6抗菌药物的配伍使用不合理对抗菌药物配伍使用原则缺乏相应的了解,随意将多种药物置于同一溶剂,使得药物出现理化变化,增加副作用的发生率。
2 小儿不宜使用的抗菌药物
临床上对小儿不宜使用的药物要高度重视,不仅医护人员和药师,家长也要了解小儿用药知识,减少不良反应以及导致的危害发生。
2.1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卡那霉素等都有轻重不等的耳毒性和肾毒性,尤其是耳毒性,可引起永久性耳聋。
2.2四环素类四环素类抗生素可结合新生长牙齿中的钙,共同形成黄色结合物沉着,也称为”四环素牙”。
四环素类抗生素还能结合骨中的钙,对婴儿的骨骼生长有抑制作用,因而需注意8岁以下儿童禁用。
2.3氯霉素在新生儿、早产儿中应避免应用氯霉素,儿童则应慎用,因为氯霉素可引发新生儿、早产儿循环系统衰竭,还可对骨髓造血进行抑制,导致儿童出现不可逆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2.4磺胺类在新生儿、早产儿中应避免应用磺胺类药物,磺胺类药物可导致新生儿、早产儿出现粒细胞减少、黄疸等。
2.5喹诺酮类对于低于12岁的儿童,应禁用喹诺酮类药物,在18岁之前的患者应慎用喹诺酮类药物,这主要是因为12岁之前人体骨骼骨骺软骨细胞不断出现增殖、肥大和发生钙化,促进儿童增高和生长,而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可导致儿童骨骺软骨细胞提前骨化,不利于儿童生长发育,还可导致负重骨关节组织的损伤。
2.6第一代头孢菌素儿童不能大剂量应用第一代头孢菌素,因为该药物具有较大的肾毒性,可导致小儿出现肾组织坏死和血尿等危险事件。
3 小儿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引发的危害
小儿因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导致的疾病的现象大量存在,原因很多,导致的危害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患儿本身比较痛苦,生命质量下降。
因此临床上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适应症与禁忌症,按照疗效、安全、经济的原则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3.1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