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不施丹青遍人间——金、元磁州窑瓷枕绘画与宋、金、元宫廷画
不施丹青遍人间——金、元磁州窑瓷枕绘画与宋、金、元宫廷画
迁蜀》等丰富的作品。
元代,直接反映现实生活的人物画极少H],远不如山水、花鸟画兴盛,与前代相比,呈微弱状态。元
朝建立以后,蒙古贵族统治者一面接受儒家思想、程朱理学,另一方面又保持他本族原有的一些风尚,因
而很难使汉族士大夫接受。在政策上,统治者对汉族士大夫采取分化的办法,一方面给高官厚禄,一方 面加以镇压,尖锐的社会矛盾和政治压迫使得许多士大夫画家彷徨、徘徊于野,终于苦闷地走向山林,做 起隐士。富有的文人画家,多半变卖田产,抛弃家园,放浪于山水间,所以他们的画作主要借山川、枯木、 竹石寄情抒志,疏于表现人事;生活比较清苦的士人画家,为了养家糊口,便走人民间做画工,这样既可
四、山水画
“画中最妙言山水”。元虽短暂,磁州窑陶瓷绘画却颇有成绩,尤其是磁州窑山水画达到抒情写意之 最高峰。瓷枕的山水画上,中间为三座突起的高峰(图十七),它作为整个画面的主题,表现了画家希冀 情怀高远、不入污流、不与世为伍的傲骨等文人性格o 7|。有的山水画上还绘有人物,但人物形象通常非 常渺小或作携童伫立观景状,显得很悠闲,衬托一种闲适的境界。 磁州窑山水画作品有表现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情愫的,如磁州窑馆藏瓷枕《李白观瀑》;有的则 体现出当时文人们钟情山水遁世及隐逸的意绪的,如磁县民间收藏的山水人物纹方形枕(张家造款);还 有体现许多生活小景、花鸟虫鱼这些多为高雅人士乃至庶民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如《王羲之观鹅》枕等。 另外,有一方以山水画为背景《相如题桥纹枕》(图十八),从全景式的大山、松石再到小桥提字之人,用笔 细腻、萧散苍秀、运墨洒脱、境界高旷,显示出了精湛的画技。这幅山水画作品在山峰和松石的画法方面 与元代著名画家高克恭的画法较为相似,参看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院的《云横秀岭图》(图十九),两幅 作品均山顶青绿点苔,以显树木蓊郁苍茫之势,树叶以粗笔点染,近浓远淡,层次分明,作品通为笔墨苍 润,气势沉雄、浑厚华滋之艺术风格。
一、花鸟画
花鸟画在宋代异常兴旺,画者人才济济,名家辈出。北宋宫廷画家崔白工画花鸟翎毛,能很好地将
工整与活泼、工笔与写意结合在一起,在当时花鸟画坛上是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的代表作《双喜图》
(图三)现藏于故宫博物馆院,图写大风骤起时枯叶、竹片、杂草的迎风摇曳,喜鹊飞鸣,惊兔回首,巧妙地 把一瞬间的兔与鸟之间的联系情态及草木的背景,作了极生动的描绘。元代磁州窑《鹰击兔》图(图四)
二、婴戏图
婴戏画象征的是人们生活中美好、祥和的一面,为广大百姓所喜爱。磁州窑根植于民间,多取民间 喜闻乐见的形式,于是祈求多子多福、丰收安康的婴戏图便被大量的绘在磁州窑的瓷枕上,其艺术成果 到金代达到鼎盛,作品有《戏鸟》、《持莲》、《垂钓》(图九)、《蹴鞠》(图十)、《舞蹈》、《马戏》、《赶鸭》、《赶 陀螺》、《放风筝》等。 关于宫廷婴戏图的绘画,不得不提到它的泰斗苏汉臣。他专长人物画,尤善描绘儿童生活,曾任北
宋画家和民间艺人。由于金代流传的画作较少,我们只能从金、元人的诗文∞1中,窥见此时期的书画风气之
盛。如金人赵秉文《闲闲老人滏水文集》、元好问《中州集》及《遗山文集》等对金代书画家及其作品的论述。 在金代磁州窑瓷枕上画有大量的人物画作,而且方方佳作,幅幅珍品,既可感受到金廷对民间绘画 的重视,也可以令我们一览金代人物画的风貌。其中有一方瓷枕绘画有《遇仙图》(图十三),其人物眉目 清逸,形态逼真,用笔意到笔随,笔下生情。金代的人物纹枕另外还有《望子成龙》、《陈挎避诏》、《赵忭
竞与此画的风格极为相似:从情节上,一飞鹰疾扑,兔子快速奔跑,草木在风中瑟瑟,与《双喜图》如姐妹 之作;在笔法上都重用墨,并且用笔疏放,格调清新而淡雅;从意趣方面,都用了瞬间抓拍的场景,而且所
画一笔不苟,颇有生气。
南宋时期,花鸟画的兴盛不减北宋,并且画法多样,呈现出不同的风貌。金代当时与南宋对峙,传世 的花鸟画极少,而在金代磁州窑瓷枕上的一幅幅花鸟画完全可以和南宋名家作品相媲美,其中金磁州窑
V01.25
No.3
Joumal of Handan Polytechnic C01lege
不施丹青遍人问
——金、元磁州窑瓷枕绘画与宋、金、元宫廷画
俎少英
(磁州窑博物馆,河北磁县056500)
摘要:磁州窑,创造性地把传统的毛笔画技法应用到瓷器装饰上,与宋、金、元宫廷画,有着必 然的联系。从现有宫廷画与磁州窑瓷器画饰的比较中,花鸟画、婴戏图、人物画、山水画等,难 分伯仲,各呈秩色。尤其是磁州窑产品直接为百姓民间服务,到作者又都是民间的画工,其满 足人民群众的精神和审美需求的价值取向更加突出,因而生命力为强盛。
・6.
万方数据
◎
‘三
咆
置
7’
譬尹
翻 0崦,逶 避一
?弘j
、=,'
j・1
'
/J
f_
——■—■■—■,r』
固
E_
二
万方数据
不施丹青遍人间——金、元磁州窑瓷枕绘画与宋、金、元宫廷画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俎少英 磁州窑博物馆,河北 磁县,056500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andan Polytechnic College 2012,25(3)
收稿日期:2012—08—19 作者简介:俎少英,女,河北磁县人,磁县磁州窑博物馆工作人员。・4・Biblioteka 万方数据第25卷第3期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9月
腰圆形白地黑花竹雀纹枕(图五),枕面绘竹枝上踏一长尾鸟,它轻灵的栖于枝上,头仰向上空,好像是再 呼唤它的同伴快来与它分享,它尾部上翘的羽毛,弯曲的双脚,活泼欢快的动作,仿佛使整个竹枝颤动了 起来。佳作有偶,南宋宫廷画家林椿作品《梅竹寒禽图》(图六),画面除了鸟儿俯视和多了几多梅花外, 整个画面与竹雀纹枕画如出一辙,皆简单,却生气盎然,清新欲出。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南宋宫廷画家 吴炳作品《竹雀图》(图七)与金磁州窑白地黑花竹雀图(图八),连整个构图以及小鸟的肥瘦都是如此的 相近。对比两图,图写一竿竹枝的上端,枝叶纷披,枝头立一山雀,扭首举足作扒抓之状,动态的刻画精 确生动,竹子的枝叶全用双钩和点墨,写出了秋天叶片渐枯的色感,也给人以老竹凌空的宽阔感觉。
三、人物画
金代人物画流传至今的作品凤毛麟角,现存有藏在日本的宫素然的《明妃出塞图》和收藏在吉林省博 物馆的张璃的《文姬归汉图》(图十二),二者一画王昭君出塞,二画蔡文姬归汉。据《中国绘画史》记载,金 代的宫廷机构,类似宋室,在“秘书监”下设“书画局”,又设“书画府”,对绘画比较重视,而且金还多吸收北
宋宣和间的画图待诏。北宋亡,高宗赵构南渡,南渡画家不少,为了粉饰太平,画院情况不减政、宣之盛,
其中就有著名的婴戏画家苏汉臣。他的《秋庭婴戏图》、《婴戏图》(图十一)分别被故宫博物院、天津艺 术博物馆收藏,其用笔精细工致,尽显出儿童的生动之态,着色也鲜润质朴。纵观中国绘画史,婴戏题材 的绘画在南宋登峰造极,可谓画家辈出。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被金女真族统治,他们不断地吸收汉民族 的文化艺术,对于绘画也相当重视,令人叹为观止的是,金代磁州窑的画工在瓷枕上所画之婴戏图不但 与南宋著名画院婴戏画家苏汉臣、李嵩等在绘画风格上一脉相承,而且还自立新意,形神并貌,未施色 彩,也不逊大家手笔。
柔、轻重而富有韵律变化的线条,达到对复杂的形状与特性的概况。北宋画家李公麟是白描画的杰出代
表,他的画作《维摩演教图》(图一。文中各图均见封三)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画中的几位人物,状貌 分别,只凭几条起伏而有韵律感的墨线来完成;再看磁州窑枕所绘《八仙图》(图二),笔法如行云流水,全 凭墨线运行来表现,达到了“动作态度、颦伸俯仰、大小美恶、咸有区别”的程度,神情意态十分生动。从 磁州窑的白描画法来分析,它应师成了北宋李公麟白描的气韵,成就了宋以后白描画的一篇篇佳作。
长于传统婴戏画风格,磁州窑画工绘画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多以“混描”即兼工带写为技法,把工笔和
写意糅和在一起,工笔之细处可“深得其状貌,尽显其神情”,写意之粗略可“精炼其构图,强化其意美”。
磁州窑画师大胆地舍弃了一切不必要的景物,用清简劲利的笔法突出了儿童神完气足的形象,用奇巧精
致的思绪速写出儿童不同场景中传神之情态,绘画卓然独立,无不应物象形,勃然流韵。
关键词:磁州窑;瓷枕;宫廷画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462(2012)03一0004—03
众所周知,《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周易》的基础则是阴阳思想,而几乎蕴含了全部中国传 统文化的“阴”与“阳”的视觉呈现是黑与白。清代画家石涛《画语录》日:“笔与墨会是为氤氲。氤氲不
现藏于天津历史博物馆的长方形白地褐花山水人物纹枕(图二十)与元代画家曹知白的作品《疏松
幽岫图》(图二十一),在用笔的简略、洒脱自在之趣方面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两幅作品皆笔墨秀逸、烟云
流润,通过真实的景物描写,体现优美的想像,塑造诗一般的意境。
综上,磁州窑金、元瓷枕绘画与宋、金、元时期宫廷画或当时的名家之作相比较,可谓各分秋色,伯仲 难辨,但作为为宫廷作画的画士们,作画时必须考虑到统治阶级的利益和趣味,不能自由想象和发挥,所 画作品往往流于谄媚和框于形式,而且作品很难流传于民间,无法为普通百姓所拥有,只有民间的画工, 才能做出服务于现世、现实的作品,才能真正满足人民大众的精神和审美需求。 磁州窑经发现和考证出的金、元时期的陶瓷绘画作品非常之多,目前已有万件,从中可窥见当时百 姓对磁州窑画枕的用量之大,它们既实惠、实用又赋有珍奇的书画,而且不论是豪宅、雅居或是茅舍都能
以寄情于书画,又可以创作出更加自由舒放的作品。所以,元代石窟、道观壁画以及瓷器上的人物画作
.气.
万方数据
V01.25
No.3
Joumal of Handan Polytechnic College
Sept.2012
皆匠心独运大放异彩。
元代磁州窑人物绘画题材有元杂剧、折子戏、传说故事等,故事内容以包含激情的笔触尽显历代名君名 贤之丰采,唱响出对古代英豪的英雄主义赞歌,尤其是许多戏剧题材内容流行社会各阶层,如历史上有名的 《鸿门宴》故事,《三国演义》(图十四)中的“三英战吕布”“三顾茅庐”“辕门射戟”;隋唐演义《瓦岗寨》中尉 迟敬德“单鞭救驾”救李世民的故事。唐代名将薛仁贵寻妻的故事《武家坡》,《西游记》中的唐僧取经∞3等 片段。戏剧题材绘画特点是画有围墙,主体纹样是以戏剧主要内容的一出折子,绘在开光内,周围是细密的 边饰纹框。画工们将戏剧中这些耳熟能祥的人物及其故事情节绘在陶瓷产品上,供人们休闲之余品析观 赏,以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享受。画匠绘瓷时,也会一边绘画一边联想着戏里的故事情节,或边哼着戏谱唱 句边作画,由于精神到位又很投入,绘画时能够聚精会神,一丝不苟,绘画技巧也达到充分的展示。 现藏于故宫博物馆的元代著名画家任仁发的作品《张果见明皇图》(图十五),与磁州窑博物馆馆藏的 一件元杂剧图瓷枕(图十六)的绘画相比,同是画宫廷人物,笔法皆流畅劲健,人物神情生动。磁州窑元代绘 画装饰的内容还有《僧稠降虎》《江革行佣孝母》《柳毅传书》《雪夜访普》《屈原投江》《昭君出塞》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