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教学艺术浅谈

小学语文教学艺术浅谈

小学语文教学艺术浅谈摘要:“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一种教学观点早已被人们所认同了。

教学艺术就应用方面来分,可分为教学过程的艺术,教学语言的艺术,非言语的艺术、组织管理的艺术、导课艺术、提问艺术、板书艺术、结课艺术等。

所谓教学的艺术性,不是单纯地追求形式,更不是搞“花架子”,而是在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更好地获得知识,提升水平,发展智力。

关键词:教学艺术教学艺术和人类的其他活动一样,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我们理应增强对教学艺术的研究,总结成功的教学经验,探索出一条更行之有效的教学艺术的方法。

什么是艺术?一看“艺术”这个词就容易让我们联想到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戏剧、文学、电影、曲艺等等这些具体的艺术形式来,也就是说艺术常常是通过形象化的手段来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用概念化的语言来说,“艺术”就是指用语言动作、线条、色彩、音响等不同手段构成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并表达作家、艺术家们的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这是“艺术”一词的一种意思。

另一个意思是指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

”这种解释仅仅反映了“艺术”的部分特征,并没有揭示出艺术的本质属性。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欧文.埃德曼在《艺术与人》中认为:“艺术决非仅同雕塑、绘画、音乐相关,它代表了整个人类智慧发展的过程”。

并对艺术的本质属性实行了揭示:“艺术是人的聪明才智在自然环境中的体现,独出心裁地使其有助于实现人的种种目的。

”如谈话艺术、领导艺术、管理艺术等,由此看来,语文教学是自有其艺术可言的。

对教师来说,语文教学是一种审美的创造,它通过教师教学实践的凭借——课本、教学实践的主体——学生、教学实践的水平——技能和知识等,诸多方面融合起来,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力的表现。

《新课标》提出要“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具体落实到语文教学就要提升学生领悟课文的素养。

“语文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低年级重点应放在朗读、背诵和识字、写字上,只要借助图画和文字,使学生大体知道讲的是什么即可。

”而对中高年级,除了朗读和背诵之外,能够引导学生揣摩一些的含义深刻的句子。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大体了解课文的内容,想象作者所描述的意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必做过细的讲解,彻底摆脱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更不要逐字逐句地讲解。

”为此,我觉得教师有必要在语文教学时实行富有个性的教学设计,做到既有利于学生吸取我国传统文明的灿烂精华,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适当的教学艺术,应是语文教师的一项基本素养。

教学虽然能够称为艺术,但不能把它简单地等同于艺术,因为教学法作为艺术有它区别于一般艺术的特殊之处。

即教学艺术除了与其它艺术有共同的特点外,还有不同于别的艺术的特点,正因为教学有了这些特殊性,才使它成为了一门特殊的艺术。

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活动的双边性。

这是由教学对象的主体性决定的,他们是活生生的人,在教学中不是被动地接受“塑造”,而是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塑造”自我的过程,一堂好课须由师生双方共同创造,教学艺术的出发点便是师生在教学中的交流与合作。

如上学期我在教学阅读课文《永生的眼睛》时,如果我直接告诉学生琳达的父亲母亲以及小温迪的眼睛角膜能够永生是因为他们捐献出来给那些失明了的残疾人,是在他们之后活在世上的人,或许当时他们记住了,但是他们不能真正体会到那种协助了别人之后,看见被协助者灿烂的生活时发自内心的幸福和骄傲!在理解协助与被助者之间的不同心理需求时,我又分别找来同学到讲台前演示和体验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时真实的感受!我认为那种教师自己唱独角戏而学生只当观众的教学,不能算是成功的教学。

所以,现代教学论都将双边性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特征来描述。

现在新课程也提出师生是合作关系。

教学活动的这种双边性特征,是一般艺术所不具备的。

(二)过程的定向性。

这是由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决定的。

对于教学来说,教师在备课时就设计好了教学的目的、内容、步骤和方式,在课堂中实施时主要是按照制订的计划定向发展,并以有效的控制调节,从而保证教学目的和任务的顺利达成。

如果每一节课不按照备课来有效控制,那么课堂气氛过于活跃则会导致完不成教学任务,更达不到教学目的!因为小学生的思维有很大的开发空间,潜能的开发是不可预知的,如果课堂中教师不加以控制,思维随他们的想象发展,可能没有一篇课文的问题不延伸至下课铃声响起。

拿今天的园地中阅读来说吧,《鹏程万里》里讲到鹏是一种很大的鸟,想飞,飞出去要半年才回来休息,有的孩子就在为它担心:要是飞到火焰山,飞的北极怎么办?它会不会烧伤或冻僵?有的又担心它飞那么久都不听下来吃东西吗?……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如果就这个情势发展下去,那么肯定我们这节课就无法领会到“鹏程万里”这个成语的意思,只有按照预先的备课加以调节控制,建议同学们认真学习以后去搞科研再去探索这些秘密,今天就只有回去查查资料、写写科幻短文了,但是接下来的课同学们却认真了许多,都想长大了去自己解决不明白的问题。

教学经验论认为,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实行教学定向控制的根据,教师在教学控制中,便如同“舵手”,掌握着教学进程的发展方面,并且要求学生也要明确教学的目的和意图,以利于师生共同完成教学的目的性要求。

艺术之类,美在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而教学之类,则美在必须有明确的方向性和可靠性。

这也正是教学艺术的特殊表现之一。

(三)内容的再造性。

教学不能像艺术那样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东西,它的所谓创造,实质上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再创造。

教学创造的东西,例如语言的运用,板书的设计,概念和原理的阐释,例证的分析,问题的启发等,无不受到教学内容的制约,都是围绕着教学内容展开的,对教学内容的再创造。

它不能彻底离开教学内容而另搞一套。

教学内容对教师教学创造活动的制约,如同轨道之于列车运行的规定,但这种制约,不但没有限制教师创造性的发挥,而且对教师的创造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

它使教师的教学艺术具备了坚实的科学性基础,使教学的作品成为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宁馨儿。

(四)手段的综合性。

教学艺术的表现手段容各种艺术表现手段于一炉,既有音乐、舞蹈等表现手段的音响、形体与节奏,又有绘画、书法等表现手段的色彩、线条与符号,还有文学、建筑、雕塑等表现手段的语言、造型与形象等,它们都为教学艺术所用。

因而,教学艺术以多讯道的立体表达,全方位地诉诸学生的视、听、感、触觉等感官,成为一种可听、可视、可触的表现手段,高度综合的艺术,它的高度综合性是任何一种艺术所不可比拟的,这里当然也包括那些通常被人们称之为综合艺术的艺术,如戏剧、电影等。

教学艺术手段的高度综合性,为教学艺术赢得了高超的表现力。

同时,艺术的各种手段都是为了塑造形象服务的,然后通形象反映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

而教学使用综合性手段,即可通过形象,又可超越形象,通过理性思维来完成表达教学内容和思想感情的目的。

(五)审美的功利性。

审美是艺术的主要功能,没有美也就没有艺术,而纯艺术的审美甚至可以超越功利,而将其美发挥到极致。

教学艺术当然也具有审美性,但它的审美仅仅是手段,是从属于教学效益,并以教学效益为取舍标准的。

也就是说,教学艺术的审美性是受其功利性制约的。

这就决定了教学艺术不是只为了审美观赏,为艺术而艺术,而是必然与功利目的直接相关,不可割裂的。

教学艺术审美的功利性和效益性,是其它艺术特别是纯艺术所不具备的。

(六)影响的直接性。

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面对面进行的,师生可以直接发生认知、情感和审美等的交流,教学的影响就直接诉诸学生的理智,而理智是驾驭人的情感,人的行为的最有力的手段和力量。

这点在小学剩中体现得更是尤为突出,就拿我以前实习的市重点小学和现在工作的这多偏远山区小学的学生来看。

实习的学校由于处于市中心,受各种因素影响,学校年轻教师多,服装打扮前沿时尚,不少学生都在尽力追求最前沿的服饰信息,模仿教师打扮,还引来年纪偏大的爷爷奶奶的曲解,说老师带坏了孩子;(其实那才叫冤呢,新老师在学校受制度限制,工作了还得考虑学生家长的接受能力来打扮自己)与之相反,现在工作的学校,地处偏远山区,受条件限制,学生只能从发型,举止言语中模仿学习老师!小学生是一个社会辨别能力处于发展中的群体,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驱使他们去模仿尝试。

所以小学教学中的艺术影响力不得忽视。

不像艺术的影响主要诉诸欣赏者的感觉。

(七)反馈的即时性。

教学中,由于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以及信息的传递是双向的和多媒介的,因而教学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几乎是同步的。

教师可随时根据反馈信息来调节教学活动,一方面是加强教学活动的目的性,另一方面是加强其灵活性,从而使教学活动始终处于优化状态。

教学效果反馈的即时性,为教师进行教学创造活动提供了许多来自欣赏者的有益信息,增强了教学创造的价值度,同时也说明学生既是艺术的欣赏者,又同时参与了教学艺术的创造。

反馈的即时性,赋予教学艺术比一般艺术更复杂,更高超之处。

(八)主体的示范性。

教师与艺术家的不同之处还在于他的德、才、学、识的修养和言谈举止的仪表等,不仅具有个人意义,更是一种当然的特殊的教学内容和手段,对学生产生着直接或间接、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这种影响对小学生很大,因为他们有很强的向师性。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进行着做人的示范,既是知识的化身,又是伦理的榜样,甚至是审美的对象。

所以,教师作为教学艺术家,不仅要致力于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和完美的教学过程,而且要塑造好自己“师表”形象,教师的优缺点逃不过孩子们的那一双双明亮的眼睛的。

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无不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全体学生,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受着这样严格的监督,也没有任何人能给年轻的心灵以如此深远的影响,所以,我们可以说教师是既塑造别人又塑造自己的双料的艺术家。

由以上几点可知,教学艺术的确有它区别于一般艺术的特殊性,而这些特殊性就构成了教学这门艺术的独特魅力,使教学艺术成为艺术百花园中不可缺少的一枝奇葩。

而教学艺术的本质是指教学艺术区别于其它艺术而能独立存在的内在规定性或根本特点。

关于教学艺术的本质有着不同的见解,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技巧说,创造说,审美说,规律说,素养说,特征说,交流说,事例说等。

但这些观点比较片面.现在人们认为教学艺术乃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的独创性教学实践活动。

教学艺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它与其他艺术形式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毕竟又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而独具其内在规定性,即始终将教育性作为自己的本质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