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及其原理毕业论文

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及其原理毕业论文

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及其原理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注意事项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4)外文摘要、关键词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3.附件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

4.文字、图表要求: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字迹工整,打印字体及大小符合要求,无错别字,不准请他人代写2)工程设计类题目的图纸,要求部分用尺规绘制,部分用计算机绘制,所有图纸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范。

图表整洁,布局合理,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不准用徒手画3)毕业论文须用A4单面打印,论文50页以上的双面打印4)图表应绘制于无格子的页面上5)软件工程类课题应有程序清单,并提供电子文档5.装订顺序1)设计(论文)2)附件:按照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次序装订教研室(或答辩小组)及教学系意见【摘要】伴随着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汽车带来的环境污染,能源短缺,资源枯竭和安全等方面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为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护人类的居住的环境和缓解能源供给。

电动汽车应运而生,电动汽车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能和有多种能源为动力的显著特点,既可以保护环境,又可以缓解能源的短缺并能调整能源的结构,保障能源的安全。

本文主要简绍了电动汽车的发展和优缺点,结构与管理,能量存储与管理,电机的形式与驱动,典型电动汽车的分析和电动汽车所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关键词一关键词二(宋体,小四)Abstract: The caption .............Key words:目录1 发展电动汽车的意义及其电动汽车的优缺点 (11)1.1发展电动汽车的意义 (11)1.1.1 电动汽车的历史及现状 (13)1.1.2 电动汽车的优势 (15)1. 2 电动汽车的主要问题 (10)2 电动汽车的主要结构形式及其工作原理 (18)2.1电动汽车的主要结构形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电动汽车的工作原理3 电动汽车的能量存储装置与能量管理系统3. 1 电动汽车的蓄电池与储能装置3.1.1 电池的分类3.1.2 普通铅酸蓄电池3.1.3 动力锂离子电池3. 2 能量管理与供给系统3.2.1 电动汽车的能源管理系统3.2.2 蓄电池的充电原理与充电器4 电动汽车的电机及驱动系统4. 1 电动机的分类及原理4.1.1 直流电动机4.1.2 三相异步电动机4.2.3 永磁电动机4.2.4 开关磁阻电动机5 电动汽车性能参数分析6 电动汽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未来发展结束语 (1)谢辞 (2)文献 (3)1 发展电动汽车的意义及其电动汽车的优缺点汽车自诞生不过100年的时间,其发展速度极快,且与人们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汽车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代步和运输工具,已成为许多人的生活必须品和文化生活的一部风,甚至成为了一些人的流动办公室。

汽车的普及程度和技术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的标志。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论文字间距设置为:标准。

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 20磅)1.1 发展电动汽车的意义(小三号粗黑体,左对齐,单倍行距)汽车已是当今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可是其带来的问题也是尤为严重的。

最为严重的是环境和能源的问题。

发展电动汽车的意义在于解决现如今的能源与环境问题。

电动汽车一直是伴随着争议的发展的,尽管目前电动汽车配套体系不完善,但发展电动汽车对中国是很有意义的,技术的不断攻克与国家的政策扶持为电动汽车的地址在不断的铺路,预示着其在未来将有不凡的意义。

电动汽车对中国的意义现阶段的中国已经面临着石油短缺的严峻挑战,急需研究开发新能源来应对能源安全。

电动汽车战略已经成为我国新兴战略产业发展的决策。

随着清洁能源的发展,煤电比例逐年减少,可以有效解决电动汽车间接碳排放的问题。

当前,我国煤电约占发电总量80%。

据研究,当煤电比例占87%时,电动汽车和传统汽油车的碳排放已经达到平衡点;当煤电比例降至65%时,和传统汽车相比,电动车会实现30%的碳减排。

发展电动汽车的合理路径以小型车为突破口是发展电动汽车的合理路径,因为它是技术可支撑、政府贴得起、百姓买得起、市场需求大的现实选择。

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是关键推进小型电动汽车产业化,政府须采用财税政策加以扶持和引导。

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是小型电动汽车产业化成败的关键,应在以下几方面着力。

第一,明确发展重点,坚持标准和基础设施先行。

政府要抓紧电动汽车发展规划,把发展小型电动车放在优先位置,作为汽车产业转型的重点予以支持;要采取有力措施,合理布局和分工,加快产业链形成,扭转当前电动车发展的无序状态,防止出现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局面;防止以发展电动汽车之名进行传统汽车生产的重复建设;要抓紧具有电动汽车特色的电动车标准和充电设施标准的制定,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为小型电动车进入市场创造条件。

第二,推行绿色补贴和税费制度,大力推动小型电动汽车发展。

我国普遍存在“住大房、乘大车、吃大餐”的消费观念,有悖于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目标。

许多发达国家并非如此,小型车在欧洲和日本非常普遍,日本1升排量以下的微型车占轿车保有量的40%以上,2008年新车销量排行前十强中的六款为微型车。

我国应借鉴日本的小四轮车法,出台支持小型电动车发展的政策,增加对小型电动汽车补贴和免税优惠,并通过提高大、中型燃油车相关税费,平衡税收。

各级政府应将小型电动汽车列入政府采购清单,带头使用,发挥表率和导向作用。

第三,加强科技投入,力求重大技术突破。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技术很难通过引进获得,须大力推动自主创新。

“十一五”期间我国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还不到发达国家政府或大公司一年的投入。

我国应大幅度增加投入,加强动力电池的基础科学和竞争前技术的研发,寻求原始创新的突破。

引导建立产学研联盟,分工协作,统一部署,加快电动汽车产业链中薄弱环节的研发。

采取实际措施,加快电动汽车和充电设施的标准研究,坚持标准优先,防止浪费,保障安全。

环保是世人不断追求的境界,电动汽车将为环保,低碳领域带来了一股新鲜空气,我们无法肯定的说电动汽车将成为环保主力军,但我们期待其为我们带来不一样的精彩。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论文字间距设置为:标准。

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 20磅)1.1.1 电动汽车的历史及现状(四号粗黑体,左对齐,单倍行距)说了这么多我们先不谈电动汽车的历史。

到底什么是电动汽车?电动汽车是针对内燃机车辆提出来的概念。

谓之“电动”,是因为它的能源是蓄电池而不是汽油(或柴油)等石油产品。

纯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

一般采用高效率充电电池,或燃料电池为动力源。

电动汽车无需再用内燃机,因此,电动汽车的电动机相当于传统汽车的发动机,蓄电池相当于原来的油箱,由于电能是二次能源,可以来源于风能、水能、热能、太阳能等多种方式。

现在的电动汽车有三种形式:纯电动汽车(Pure 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HEV)和燃料电池汽车(Fuel Cell Vehicle:FCV)。

电动汽车的历史要比内燃发动机汽车历史遥远,1885年,世界上第一辆汽油机汽车由德国人卡尔本茨研制成功,并与1886年1月26日获得专利,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汽车之父,将1886年1月26日定为世界第一辆汽车诞生日。

而电动汽车的历史同样可以追溯到19世纪,并且早于内燃机汽车的发明时间,最早开发电动汽车的人是法国和英国人。

1881年法国工程师古斯塔夫—特鲁夫发明了第一辆电动汽车——铅酸蓄电池动力三轮车,可惜没有留下照片。

接下来由英国人阿顿和培里与1882年发明的电动三轮汽车。

电动汽车在欧洲发明之后,很快传到了美国,并在美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1890年美国第一辆蓄电池汽车在美国衣阿华州诞生,时速23km/h。

在此之后的十多年里,电动汽车在美国飞速发展,到1912年保有量已达到33384辆。

虽然电动汽车的动力和续驶里程很差,但对于当时美国的道路和市区,对于当时续驶里程30英里并不认为是一个严重的缺陷。

英法两国就不一样了,由于欧洲历史悠久,文化古老,在主要城市之间当时已有公路相连,无论什么天气,车辆都能行驶。

因此,在英国和法国,汽油动力车成为主要对象。

到20世纪初,美国以蓄电池为动力的电动汽车占汽车保有量的38%,其比例仅此与占汽车保有量40%的蒸汽机汽车。

到了1915年,美国电动汽车的年产量达5000辆。

后来由于起动机的发明促进了汽油机的发展和美国州际公路的发展,使电动汽车不能适应长距离行驶的缺点更为突出,因而电动汽车走向衰落,在1935年到1960年的25年里,电动汽车几乎处于停产状态,并逐步退出使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