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桩基工程技术标

桩基工程技术标

**市中心区**部分出让地块(**一期)项目桩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基础工程有限公司二○一七年四月十八日目录附件:1、施工进度计划表2、施工平面布置图3、施工设备配备表4、劳动力计划表5、项目主要施工管理人员表6、项目主要人员简历表第一部分、工程概况1.1 一般概况**市中心区**部分出让地块(总部经济园一期)位于**中心区东南端,北靠城市中心绿轴,西临城市快速路**路,南面为主要城市干道**路,东面隔**路为城市湿地公园与海面。

拟建物包括1-4号楼及裙房和地下室:1号楼24层,高度99.6米;2号楼19层,高度79.6米;3号楼19层,高度79.6米;4号楼19层,高度79.6米;设有二层地下室。

建筑面积约为207000平方米(其中地下84970m2,地上122030 m2)。

本项目建设单位为**市中心区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总承包单位为**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沪)。

本次招标内容为桩基工程,招标单位为**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沪)。

招标范围为主体结构范围内基坑围护桩基工程及工程桩桩基工程。

钻孔灌注桩围护桩约18571m、三轴水泥搅拌桩约33967m、工程桩111379m(含试桩1309m)。

本工程±0.00相当于黄海高程4.700米,具体工程量见下表:基坑围护桩基工程及工程桩桩基工程工程量表1.2 工程地质概况1.2.1 地形特征及场地现状拟建场地地形相对平坦,地面高程约 3.0~4.0m,表部均为人工回填土,局部正在回填。

地貌单元属冲海积平原。

1.2.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勘察深度范围内揭露的地质资料,将场地地基土划分为8个工程地质层(其中②、④、⑤、⑥、⑦层分为若干个亚层),自上而下依次为:①素填土、②1含细砂淤泥、②2淤泥、③粘土、④1粘土、④21粘土、④22粉质粘土、⑤2粘土、⑤3圆砾、⑥2粘土、⑥3圆砾、⑦1粘土、⑦2圆砾、⑧1粘土。

现分别详述如下:①素填土灰黄色,松散状,主要由块石、碎石、砂、粘性土等经人工新近回填而成。

全场局部未分布,直接出露地表,层厚0.60~1.80m。

②1含细砂淤泥(42)灰黄色,流塑状,高压缩性,含粉细砂、贝壳碎屑和半炭化物。

刀切面光滑。

该层全场均有分布,局部直接出露地表,层顶埋深0.00~1.80m,层厚5.60~7.90m。

②2淤泥(42)青灰色,流塑状,高压缩性。

含少量贝壳碎屑、半炭化植物碎屑、粉细砂。

全场均有分布,层顶埋深6.40~8.70m,层厚19.90~24.00m。

③粘土(41)灰色,流塑-软塑状,高压缩性。

含少量贝壳碎屑、半炭化植物碎屑、粉细砂。

全场均有分布,层顶埋深28.00~31.60m,层厚6.40~17.80m。

④1粘土(32-2)灰黄色,可塑状,中等压缩性为主,局部高压缩性。

含铁锰质氧化斑点和半炭化物。

刀切面光滑。

局部粉细砂含量较高,为粉质粘土。

全场均有分布,层顶埋深36.20~47.10m,层厚1.40~5.70m。

④21粘土(32-2)灰色,软塑-可塑状,中-高压缩性。

含少量粉细砂、半炭化植物碎屑和贝壳碎屑。

刀切面光滑。

全场均有分布,层顶埋深38.20~50.50m,层厚6.70~18.40m。

④22粉质粘土(32-2)灰色,软塑-可塑状,中-高压缩性。

含少量粉细砂、半炭化植物碎屑和贝壳碎屑,局部粉细砂含量较高。

刀切面稍光滑。

全场均有分布,层顶埋深53.40~60.20m,层厚5.70~14.00m。

④3圆砾(32-2)灰、浅灰色,饱和,稍密-中密状。

卵砾石呈亚圆形-圆形,粒径为2-60,岩性为强-中风化凝灰岩,含量50-70%,砂含量15-30%,粘性土含量10-25%。

全场均有分布,层顶埋深65.20~68.20m,层厚1.30~4.00m。

⑤2粘土(32-1)灰色,可塑状为主,局部软塑或硬塑状,中等压缩性,含少量半炭化物、粉细砂。

刀切面较光滑。

全场均有分布,地下室处部分钻孔未揭穿,层顶埋深67.80~70.60m,已见层厚6.60~14.10m。

⑤3圆砾(32-1)灰、浅灰色,饱和,稍密-中密状。

卵砾石呈亚圆形-圆形,粒径为2-60,岩性为强-中风化凝灰岩,含量50-70%,砂含量15-30%,粘性土含量10-25%。

仅个别钻孔有分布,层顶埋深82.40~83.70m,层厚0.60~3.30m。

⑥2粘土(31)灰蓝色,灰色,可塑-硬塑状,中等压缩性,含少量半炭化物、粉细砂。

刀切面光滑。

局部粉细砂含量较高,为粉质粘土。

地下室处钻孔个别钻孔有揭露,层顶埋深76.80~85.80m,主楼处钻孔均揭穿,揭露厚度1.00~12.50m。

⑥3圆砾(31)灰、浅灰色,饱和,稍密-中密状。

卵砾石呈亚圆形-圆形,粒径为2-60,岩性为强-中风化凝灰岩,含量50-70%,砂含量15-30%,粘性土含量10-25%。

仅个别钻孔揭露有分布,层顶埋深87.70~90.70m,层厚1.50~3.10m。

⑦1粘土(22)灰色,可塑状,中-高压缩性,含少量半炭化物。

刀切面光滑。

深孔处均有揭露,层顶埋深89.30~93.50m,揭露层厚2.30~16.80m,个别钻孔揭穿。

⑦2圆砾(22)灰色,中密状为主。

砾卵石呈亚圆-圆形,岩性为凝灰岩,具强-中风化状。

卵石粒径以20-40mm为主,含量30-40%,砾石含量20-30%,砂含量20-30%,粘性土含10-20%。

个别钻孔揭露,层顶埋深104.40~105.00m,揭露层厚2.60~3.20m。

⑧1粘土灰色,可塑状,中-高压缩性,含少量半炭化物。

刀切面稍光滑。

个别钻孔揭露,层顶埋深107.40m,揭露层厚1.90~8.20m,未揭穿。

1.2.3 地下水场地内地下水主要为浅层淤泥和(粉质)粘土中的孔隙潜水,水位埋深较浅,地下水水位为0.32~1.31m,长年水位变幅一般小于1.50m。

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地下水对干湿交替作用情况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中腐蚀性,对长期浸水情况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

1.3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1.3.1 招标单位提供的本项目招标文件;1.3.2 本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3.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50007-2002);1.3.4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50300-2001);1.3.5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50202—2002);1.3.6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50204—2002);1.3.7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94-2008);1.3.8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79-2002);1.3.9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18-2003);1.3.10 《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106-2003);1.3.11 浙江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33/1001-2003)1.3.12 浙江省标准图集《钻孔灌注桩》(2004浙G23);1.3.13 其他相关规范、规程;第二部分、施工部署2.1 工程施工目标我公司本项目的施工目标:2.1.1 质量目标:达到国家施工验收规范合格标准。

2.1.2 安全目标:安全无重大伤亡事故。

2.1.3 文明施工目标:达到浙江省和**市标化工地要求。

2.1.4 工期目标:确保合同工期内完成全部施工任务。

2.1.5 环保目标:不出现环境受污染事件,施工噪音达标。

2.2 施工总体流程安排施工总体安排为:一、先投入6台钻机施工试桩,试桩施工完后投入30台15钻机施工工程桩;二、试桩、工程桩施工同时投入2台三轴搅拌桩施工止水三轴搅拌桩;止水三轴搅拌桩施工完后投入4台三轴搅拌桩施工加固三轴搅拌桩;三、止水三轴搅拌桩施工完后投入8台10钻机施工Φ900围护钻孔桩;Φ900围护钻孔桩施工完后施工Φ600围护钻孔桩、Φ800立柱钻孔桩。

2.3 工程特点与相应措施2.3.1 工程特点:(1)本工程桩基和围护工程量大,工期要求紧,需投入的设备多,对整个工程的组织、协调及统筹安排有很高的要求。

(2)本项目工程桩设计桩深深(设计桩长约90m,设计桩深约100m),部分承台桩间距仅为2.4m,对钻孔桩垂直度要求高,钻进施工难度大、质量要求高。

(3)根据场地地质条件分析,工程桩持力层分别为⑥2粘土、⑦1粘土、⑧1粘土等层,其上局部分布有④3圆砾、⑤3圆砾、⑥3圆砾、⑦2圆砾等层,可能会对钻进施工速度造成较大影响,砾石层钻进施工难度较大。

(4) 本场地表部均为人工回填土,上部②1含细砂淤泥、②2淤泥层厚度大、流塑状,钻进施工时如泥浆配比不当或钻进工艺不适应地层要求时极易造成坍孔或缩径等。

(5)本项目工程桩混凝土标号为水下C30、C35、C40,设计要求为耐久性100年,混凝土质量要求高。

(6)拟建场地为人工新近回填而成,填土中可能混杂大量块石、砼块等障碍物,将对桩基施工产生影响。

2.3.2 相应措施(1) 认真做好各项施工准备工作,周密、合理地规划施工现场及场内临时道路,合理安排施工流向,确保场内施工道路畅通无阻、施工有序高效进行。

(2)工程桩选用机械性能和导向性好的15型钻机施工,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垂直度的控制,以确保钻进施工质量。

(3)工程桩拟采取正循环成孔工艺,一次清孔和二次清孔拟采用泵吸反循环清孔(二次清孔备选方案拟采用气举反循环清孔),以尽可能减小桩底沉渣厚度。

钻进中如砾石层较厚、施工速率慢时,拟采取泵吸反循环成孔的备选工艺。

(4)施工中根据不同的地层特点采用不同的泥浆比重、钻进速率等参数,以确保成桩质量。

开孔和松软地层钻进时采取轻钻压慢转速规程;易缩径的粘土层和难钻进的地层钻进时采用小参数钻进,低速回转、反复划眼,确保孔径不塌,成孔直径不小于设计直径。

(5)针对表部均为人工回填土、上部淤泥层厚度大的特点,施工时加强泥浆管理,根据地层特点配备专门技术人员管理好施工泥浆的质量。

开孔时采用浓泥浆钻进,淤泥层钻进时泥浆比重不小于1.20,砾石层钻进时泥浆比重不小于1.25,其他层钻进时泥浆比重不小于1.10。

确保从开孔一直到开灌护壁泥浆质量均符合施工要求。

(6)在**市选择有实力的商品混凝土供应单位,同时有生产过耐久性100年混凝土的厂家进行本项目工程桩的商品砼供应。

并在施工前进行试配试验,以满足设计要求。

(7) 施工前对场地内的地下障碍物进行探明,用挖掘机将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地下障碍物清除干净。

施工中如遇地下障碍物影响施工,采取相应的开挖、清除、回填的处理措施,并采用埋设加长护筒隔离穿过。

2.4 施工现场布置我司拟对施工现场进行如下布置:2.3.1 工地进出口:在霖霄路、旭延路上各设1个进出口,在出入口一侧设置门卫室。

2.3.2 硬地坪:根据施工需要铺设硬地坪,以保证砼搅拌车和吊车行走安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