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路面工程施工监理控制要点

路面工程施工监理控制要点

路面工程施工监理控制要点一、路面的结构组成路面一般由路面底基层、基层和路面面层组合而成。

1、底基层。

在沥青路面基层下,用质量较次材料铺筑的次要承重层或在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下,用质量较次材料铺筑的辅助层称底基层。

底基层可以是一层或两层以上,可以是一种或两种材料。

2、基层。

直接位于沥青面层下,用高质量材料铺筑的主要承重层或直接位于水泥混凝土面板下,用高质量材料铺筑的一层称做基层。

基层可以是一层或两层,可以是一种或两种材料。

3、面层。

面层又分为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和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两种。

①水泥混凝土路面,是指以水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做面层的路面。

②沥青混凝土路面,是指用沥青混凝土做面层的路面。

二、路面底基层、基层施工监理要点1、严把材料质量关。

现用于底基层、基层施工的原材料主要是卵石轧制的碎石和石灰岩轧制的碎石。

1)用卵石轧制碎石时主要控制。

a卵石的粒径必须大于6cm。

(在河滩上筛除6cm以下的卵石)b卵石必须冲洗干净(减少含泥量)。

2)用石灰岩轧制碎石时主要控制a盖山必须清理干净,泥块和树根等杂物不得混入石灰岩片石中运至碎石加工场。

b安装除尘设备以保护环境,降低粉尘含量。

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不允许进入拌和场内。

3)粗集料的压碎值不得大于30%。

4)粗集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20%。

5)卵石具有破碎面颗粒的含量,一个破碎面不小于90%,两个或两个以上破碎面不小于80%。

6)细集料有机质含量不宜超过1%,水洗0.075通过率不得大于15%。

7)水泥:使用低标号普通硅酸盐水泥,采用缓凝型终凝时间宜大于6小时,初凝时间大于4小时。

散装水泥进场后存放时间应不小于1天且当罐车水泥经安定性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2、控制筛网尺寸为减小混合料的变异性,应对碎石加工时的筛网尺寸进行统一。

19~31.5mm碎石筛网尺寸为33mm;9.5~19mm碎石筛网尺寸为22mm;4.75~9.5mm碎石筛网尺寸为11mm;2.36~4.75mm碎石筛网尺寸为6mm;0~2.36mm石屑筛网尺寸为3mm。

3、审批配合比各种原材料检验合格后,施工单位应进行底基层、基层配合比设计并经监理中心试验室验证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才能允许实施。

监理工程师审批配合比时,应重点审核水泥用量,混合料级配及最佳含水量。

底基层、基层混合料中集料的级配范围底基层水泥用量不得超过4%,不得低于2.5%;强度控制在2.0~3.5MPa 之间。

基层水泥用量不得大于4.5%,不得低于3%。

强度控制在3.0~4.5 MPa 之间。

4、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1)检查各种集料的放料比例是否和配合比设计时的比例一致。

2)检查水泥剂量是否和配合比设计用量相一致。

(滴定试验)3)检查含水量。

含水量应根据天气变化进行增减,天气高时含水量应略大于最佳含水量(0.5%)。

气温低时应按最佳含水量进行混合料拌制。

4)检查混合料筛分结果。

若级配曲线超出设计包络线则应根据筛分数据对配合比略作调整。

(未经监理工程师允许施工单位不得擅自调整配合比)。

5)底基层施工前应对路床进行检测(弯沉、高程、压实度、平整度、横坡等),不合格的路床不得进行底基层施工;基层施工前同样应对底基层进行检测。

若底基层某个单项指标不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应处理合格后才能进行基层施工。

6)检查施工放样数据。

(挂线高程、施工放样宽度等)。

7)混合料运输时必须覆盖篷布以防水分散失。

(监理工程师应随时监督检查)8)运输车辆在装料是应按前、后、中的顺序挪动车位进行装料,以减小混合料的离析。

9)混合料摊铺时,两台摊铺机应错开10-15m联合摊铺,运输车辆在摊铺机前30cm除停车摊铺机推动前进,严禁运输车辆撞击摊铺机。

10)检查已摊铺好的混合料是否存在离析现象,若有则用人工进行处理。

11)混合料摊铺到一定距离后(一般20m左右)开始用双钢轮压路机稳压一遍,然后再用重型压路机振动碾压3-4遍,碾压至要求的压实度,最后用轮胎压路机收压一遍。

12)二次摊铺一次成型时,施工距离应控制在80-100m,确保在初凝时间前完成摊铺碾压,气温较高时应缩短摊铺距离,在下层表面水份未散失之前将其覆盖并完成碾压。

13)接缝应采用垂直接缝,严禁采用斜接缝。

14)碾压完成后及时用复合养生膜进行覆盖养生。

15)养生期间应加强交通管制,禁止车辆通行。

三、乳化沥青透层施工监理要点1、乳化沥青各项指标必须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2、沥青与水的比例宜为35:65。

3、采用高渗透性的乳化沥青宜渗入基层的深度不小于5mm。

4、采用智能洒布车洒布乳化沥青,洒布量一般为0.35-0.75Kg/m2。

5、气温低于10℃时不得洒布乳化沥青。

6、有大风时不得洒布乳化沥青。

7、基层潮湿时不得洒布透层乳化沥青。

四、粘层乳化沥青施工监理要点1、乳化沥青的各项指标必须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2、为加强层间的粘结,各沥青面层施工前必须洒布粘层沥青。

3、采用智能洒布粘层乳化沥青,洒布量一般为0.15-0.30Kg/m2。

(以沥青质量计)。

不得过量洒布,也不得漏洒。

4、气温低于10℃时不得喷洒粘层油。

5、路面潮湿时不得喷洒粘层油。

6、喷洒粘层油后严禁运料车以外的车辆通行,确保粘层不受污染。

透层沥青及粘层沥青技术指标五、稀浆封层施工监理要点稀浆封层是用0-2.36mm、2.36-4.75mm乳化沥青及水混合拌制的混合料。

稀浆封层主要是起防水和保护基层的作用。

1、稀浆封层的配合比必须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2、稀浆封层必须使用专用的摊铺机进行摊铺。

3、施工前清除原路面的泥土、杂物。

4、温度低于10℃时不得进行稀浆封层施工。

5、两天严禁施工稀浆封层,摊铺后还未成型的混合料遇雨时应予以铲除。

6、稀浆封层两幅纵缝的搭接宽度不超过8cm,横向接缝做成对接缝。

7、稀浆封层铺筑后表面不得有超粒径料拖拉的严重划痕,横向接缝和纵向接缝处不得出现余料堆积或缺料现象。

8、稀浆封层破乳成型后在行车作用下不区散而且全密水。

稀浆封层矿料级配及控制界限六、沥青路面施工监理要点沥青面层应具有平整、密实、抗滑、耐久的品质,并具有高温抗车辙,低温抗开裂,以及良好的防水损害能力。

1、沥青马蹄脂碎石SMA-13监理要点1)严格控制现场材料的质量a.沥青:沥青各项技术指标必须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b.粗集料:用大型联合碎石机(不小于3级)轧制成的碎石,形状接近立方体,其磨光值(PSV)不小于42,压碎值不小于26,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28%,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10%,软弱颗粒含量不大于3%,水洗法小于0.075mm 颗粒含量不大于%,坚固性不大于12%,吸水率不大于2%。

粗集料规范要求c.细集料:采用经专门设备加工的机制砂(新鲜的硬质石灰岩轧制)。

细集料应具有耐嵌挤,颗粒饱满,且粉尘含量低(不超过10%)。

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6,坚固性(〉0.3mm部分)不大于12;砂当量不小于60%,亚甲蓝值不大于25g/Kg,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30秒。

d.填料:必须采用石灰石等碱性岩石磨细的矿粉,矿粉必须保持干燥,能从填料仓自由流出,矿粉的表观密度不小于2.5t/m3,含水量不大于1%,亲水系数小于1.塑性指数小于4%。

矿粉颗粒范围e.纤维稳定剂木质素纤维的掺量不宜少于0.3%(沥青混合料总量)。

其质量技术要求:纤维长度不大于6mm,灰分含量18%(高温590-650℃燃烧后,测定残留物);PH值7.5±1.0(PH试纸或PH计测定),吸油率不小于纤维质量的5倍(用煤油浸泡后,放在筛上,经振敲后测定),含水率不大于5%(105℃烘箱2小时后,冷却称样)。

矿物纤维的掺量不宜少于0.4%(沥青混合料总量)。

其质量技术要求:纤维长度不大于6mm,纤维直径小于5um,筛分NO.60筛(250um)通过率〉90%,NO.230筛(63um)通过率〉60%,密度大于2.6g/cm3,抗拉强度〉600MPa,弹性模量大于55GPa,吸湿率小于0.5%,燃烧损失小于0.5%,含水率不大于0.5%(105℃烘箱2小时后,冷却称样)。

f.抗剥落剂抗剥落剂应满足性能优良、稳定、持久且施工易于操作,也可采用专门生产的石灰粉代替部分矿粉(消石灰粉用量不得超过矿粉用量的20%)改善沥青与集料的粘结力,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水害能力。

g.阻燃剂隧道内沥青表面SMA-13在拌和前应先在改性沥青中掺和5-8%改性沥青重量的阻燃剂,使其在空气中不易燃烧,氧指数大于23。

VCA SMA混合料级配范围h.SMA-13技术指标要求技术指标要求2)严格审批配合比所有原材料检验合格后即可按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的步骤和要求来进行最后确定出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

设计合成级配不得有太多的锯齿形交错,且在0.3-0.6mm范围内不出现“驼峰”,当反复调整不能满意时,更换材料重新进行设计。

3)检查配合比的拌制a.沥青混合料必须在沥青拌和场采用间歇式拌和机拌制。

b.拌和场内的道路必须硬化处理,严禁泥土污染集料。

c.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的各种传感器必须定期检查。

d.拌和机的除尘设备完好,满足环保要求。

e.冷料仓的数量满足配合比需要通常不宜小于5-6个。

f.拌和机必须配备计算机设备,拌和过程中逐盘采取打印各个传感器测定的材料用量和沥青混合料拌和量、拌和温度等各种参数。

g.拌和机的矿粉仓应配备振动装置以防止矿粉起拱。

h.严禁使用回收粉尘,回收粉尘应稀释后废弃到指定的地点。

i.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时间根据具体情况经试拌确定,以沥青均匀裹覆集料为度(SMA混合料拌制一般不宜少于55秒)j.SMA混合料拌制时,纤维必须在混合料中充分分散,拌和均匀,拌和机应配备同步添加投料装置,松散的絮状纤维可在喷入沥青的同时或稍后采用风送浸备喷入拌和锅,拌和时间宜延长5秒以上。

k.检查沥青泵、管道、计量器是否受堵,堵塞时应及时清洗。

l.应有专人负责检查抗剥落剂的添加。

m.严禁花白沥青混合料运出拌和场。

n.沥青混合料出场时应逐车检测沥青混合料的重量和温度,记录出场时间,签发运料单。

4)检查混合料的运输a.热拌场沥青混合料宜采用大吨位的运料车运输,但不得超载运输或急刹车、急转弯掉头使透层、封层受损伤。

b.运料车的运力应有富余,施工过程中摊铺机前才应有运料车等候。

c.摊铺现场至少有5辆运料车后才可开始摊铺。

d.运输车每次使用前后必须清扫干净,在车厢板上涂一薄层防止沥青粘结的隔离剂或防粘剂,但不得有余液积聚在车厢底部。

e.运输车辆在装料时应多次挪动汽车位置,平衡装料以减少混合料离析。

f.运输车辆在运沥青混合料时必须覆盖篷布以保温、防雨、防污染。

g.运料车辆进入摊铺现场时,轮胎上不得沾有泥土等可能污染路面的赃物,否则应设水池洗净轮胎后进入施工现场。

h.沥青混合料在摊铺现场凭运料单接受,若混合料不符合施工温度要求或已经结团成块,已遭雨淋的不得摊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