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分总、综评引:文献综述写作的一个常用模版科研室袁智慧我们在写课题申请报告、结题报告,写论文、写书稿时,经常要写上一段综述性的文字。
它的作用是让读者明白,就我所研究的问题,别人研究的情况如何,我的研究在其中是怎样个定位,有哪些突破。
有没有这样一段综述,往往反映出文章的层次——是一篇视野有限的经验总结,还是一篇置身于国内外研究背景下的学术文章。
大家都知道写上这么一段很好,问题在于,这段综述怎么个写法。
下面推荐一个模版,姑且起名叫:“总分总、综评引”。
大家可以参考,也可以把它扔弃一边。
一、先来看一个例子这个例子是上海市特级教师、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的王天蓉老师关于问题解决的文献综述。
(已作简化处理,并经王老师授权使用)。
(一)关于问题解决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问题解决是一种智慧技能和高级规则的学习与应用,就是学习者运用规则以达到一定目标的一系列事件构成的一种学习形式1。
(总)(定义问题,重要性,范围)1.从桑代克(Thorndike,E.L 1898)起,心理学家就不断地探讨“问题解决”心理机制。
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解决”进行解释:行为主义……2.与此相关的还有“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它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在全球范围内流行,PBL关注的是真实性的劣构问题解决,(综)因此比较适用于研究性学习,但并不适合目前我国学科课程中的1R.M.加涅著,皮连生等译.学习的条件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03页。
大部分课堂教学。
(评)3.而“问题教学”或“提问教学”,“问题引探型教学”2,是中国教师们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倡导通过“提问—答问”的过程来教授知识,……,本课题在十五期间的研究就是以此为基础逐步深入的。
(引)4.与教学问题集合相关的研究,(1)近年内比较有代表性的有4MAT模式(Bernice McCarthy,1996),其设计的核心……。
4MAT模式强调……。
(综)但他对各类问题的具体解决过程关注不深,没有提供问题设计的系统方法和指导原理。
3(评)(2)梅里尔(M. David Merrill)“首要教学原理”又称“五星教学原理”(FPI:first principles)。
(3)还有……(4)关于问题连续体的教学研究,还有……。
(5)而由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提出的问题化教学,…。
(分)(综评引)(人物、思想、评价、引定)需要说明的是,学习理论中的问题解决是一种学习类型,通常指……,本质上讲都是一种学或教的方式。
……但从学习方式的角度,是一种……。
本课题中的问题涉及事实性问题、经验性问题、创造性问题等,因此是一种广义的问题解决。
它更强调……。
此外,与问题教学(提问教学)以及其他问题化教学相比较,本课题更强调以学习为中心。
(总)(性质、引出定位、突破)这么一段/篇综述,其格式,即可以提炼成一个模版:“总分总、综评引”。
第一段“问题解决是一种……”是“总”,总说一下什么是问题解决。
下面小标题“1”到“4”段落的内容是“分”,分别从“问题解决”心理机制、“基于问题的学习”、“问题教学”、与教学问题集合相关的研究4方面阐述问题解决的有关研究情况。
其中第4点又分出一些更具体问题的研究进展。
最后2段是总,再总结性地给问题解决研究一个定性,并引出自己的研究,给自己的研究一个定位。
2盛群力等著.学与教的新方式[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45页。
3胡小勇著.问题化教学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6页。
这就是“总分总”,很简单。
再看看王老师怎么写这个“分”的。
比如,第2点中:2.与此相关的还有“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它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在全球范围内流行,PBL关注的是真实性的劣构问题解决……(综)。
因此比较适用于研究性学习,但并不适合目前我国学科课程中的大部分课堂教学(评)。
“它关注的是真实性的劣构问题解决”这是综述定性的话。
“因此比较适用于……,但不适合……”这是评价性的话。
这就是介绍一方面研究成果时要尽量做到的“综、评”。
“综”是用自己的话复述人家的研究的核心思想。
“评”是对人家的研究给予一个评判。
下面文字中:“(1)近年内比较有代表性的有4MAT模式(Bernice McCarthy,1996),其设计的核心……。
4MAT模式强调……。
(综)但他对各类问题的具体解决过程关注不深,没有提供问题设计的系统方法和指导原理。
4(评)”“其设计的核心…”、“强调…”等词,就是典型的综述性的话。
而“关注不深”“没有提供”则明显是评价。
当然,“综”不止体现在每一个具体相关研究问题,而对这些具体问题的分类本身,就是“综”。
当然,适当的地方,要引出自己的研究。
毕竟自己的研究,是嫁接在前人某一方面基础之上的。
文中第3点“”3.而“问题教学”或“提问教学”,“问题引探型教学”5,是中国教师们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倡导通过“提问—答问”的过程来教授知识,……,本课题在十五期间的研究就是以此为基础逐步深入的。
(引)其中,“本课题在十五期间的研究就是以此为基础逐步深入的。
”这么一句话,很自然地点出了本课题在相关研究谱系中的位置。
这就是“引”。
当然,最后一段“本课题中的问题涉及……”,也是“引”。
“引”4胡小勇著.问题化教学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6页。
5盛群力等著.学与教的新方式[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45页。
的要点是,引出自己的研究、给它一个定位,乃至提示一下研究方向、突破点。
对于这个模版略加扩充规范,其内容格式如下:总(定义问题,重要性,范围)。
分(方面1、2、3;人物,思想,评价,引出)总(总述评;本课题的引出、定位、方向、突破)看到这个模版,大家都会觉得非常简单。
简单才好使用。
写文献综述,当脑子一片空白时,有内容可以套用这个模版来写,没内容可以套这个模版来找内容。
只要肯“套”,文献综述就能套出来。
但写综述时还要注意3点:围绕问题、言之有据、尽量说透。
围绕问题,是说综述要集中自己研究问题,不能散乱无边,当确实散乱时,也自己组织一下使其有逻辑性。
言之有据,是说重要的观点、判断,要有依据,至少要加注释。
尽量说透,是说在广度上“一网打尽”相关研究,深度上要从本质上、从心理学的理论上把相关研究的道理讲通讲透,当然,我们只能做到尽量如此。
这三点在王老师的综述中也有很好的体现。
总之,这个模版可以概括为“总分总、综评引”,注意“围绕问题、言之有据、尽量说透”。
二、再来看一个例子下面这个例子是故意加工出来的,以便于大家分析写文献综述时常见的问题。
二、童话剧创演对幼儿社交能力的培养文献综述1、关于童话剧创演的相关资料根据我们收集的相关资料显示,有关幼儿童话剧创演活动的介绍几乎没有,大多是表演、戏剧表演类的相关资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行)》指出,要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提高……张金梅博士在《幼儿园戏剧综合课程研究》一书中指出,戏剧表演综合了文学、美术、音乐、舞蹈、建筑等多门艺术门类,它是……。
幼儿天生喜爱假装和幻想,天生是导演,天生是演员、剧……论2、关于幼儿社交能力的相关资料(1)关于幼儿社交能力的概念界定陈帼眉等在《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评价手册》中对社会交往及其相关概念作了说明。
社会交往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符号系统相互之间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
袁贵仁……社交能力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所运用的交往策略、交往技能,以及建立与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我们认为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包括……。
(2)关于3——6岁幼儿社交能力的年龄特点介绍3~4岁:能自然地和异性小朋友接触……4—5岁:喜欢上幼儿园,愿意与教师交谈……3、关于童话剧创演与幼儿社交能力培养的相关资料(1)培养幼儿社交能力的方法A、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培养幼儿谦让意识●培养幼儿遵守规则意识B、正确对待幼儿交往冲突,帮助幼儿克服交往障碍(2)幼儿社交能力培养的教师指导原则A、开放原则B、协调原则C、主动参与原则同时我们还收集到了一些其他指导原则为:A、情感驱动原则B、迁移性原则C、渗透原则D、实践原则4. 我园童话剧创演活动的实践这个课题本来就大,涉及童话剧课程开发、社交能力发展机制、童话剧对社交能力的具体影响三个方面,每一方面,又是一个大课题。
所以课题一大就难以招架。
根本问题是,缺少一个深层次的理论思路,来统一这个课题的文献综述,所以显得既肤浅又散乱。
具体问题,除了有点形式上的总分总算不上大毛病外,其综、评、引、围绕问题、言之有据、尽量透彻诸要点上,都没有做好。
毛病显而易见,这里不作分析了。
下面,就来看一看如何用模版来修改这个综述。
再来简要回顾一下模版:总:问题;意义;涉及方面。
分:方面1(人物,核心思想,评价,引出定位本研究)方面2……总:别人理论的定性;引出定位自己的研究;方向或突破。
下面是修改后的综述的要点,括号内的内容是解释。
本课题侧重探讨童话剧创演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
涉及影响的方面、影响的机制、影响的性别年龄差异、与其他诸如年龄成长、日常活动等影响的交互作用等问题。
研究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明确童话剧创演、幼儿社交能力、前者对后者的影响机制。
(总:问题 + 涉及方面。
)1.关于童话剧的研究与我们的童话剧创演(方面1 )童话剧创演是……。
小学阶段的童话剧开展情况……。
幼儿园开展情况……。
本市区哪些幼儿园在开展。
情况如何。
我们的童话剧创演是什么样子。
(概况 + 哪些人、做法、评价、引出定位)2.社交能力的研究与我们的界定主要理论有哪些。
其中谁的理论最合适。
理论是什么。
述评社交能力的阶段、方面、机制。
我们怎么运用这个理论。
如何建构机制、确定指标。
(哪些理论、人物、核心思想、评价、引出定位)3. 创演影响社交能力的研究别人研究概况。
哪些人,设定了哪些指标,依照了哪个影响机制模型,方法效果如何。
我们的模型如何,创演的哪些方面—怎样的机制—具体的能力指标。
如果是对社交能力的培养,便要从“影响机制”的角度,来综述别人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做法。
(概况 + 哪些人、做法、评价、引出定位)本课题参照了哪个理论,建立什么样的模型,力求在哪些点上做出探讨或有所突破。
(总:理论总定性+引定自己+突破)参考文献。
回过头来看原来的综述,缺少了贯通“童话剧创演(具体方面)--社交能力形成机制—具体的创演做法”的理论框架。
没有这个东西,你就很难把问题说透,把综述统一起来。
下图即是一个框架,有了它,文献综述的思路一下就清晰多了。
可见,文献综述的问题,表面上是格式或表述的问题,本质上则是理论透彻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