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音提琴在中国民族交响乐队中的意义一、民族乐队中的低音声部问题低音提琴是一种兼有广泛的世界性弓弦乐器,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在文艺复兴时期低音提琴就已经成为西洋交响乐团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922 年上海工部局交响乐队的成立,使国人对交响乐与其乐队有了一定的认识,并通过对交响乐队的认识,了解到低音提琴这件琴身硕大的低音乐器。
在1953 年,彭修文先生以西洋交响乐队的编制为参照,在吸收了前人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确定了以弓弦、弹拨、吹管、打击四个声部组合的中国现代民族乐队编制的构想,使民族管弦乐队进一步扩大音域,增加音量,提高音质,并以此为指导思想首创了新中国第一支新型的专业民族管弦乐队——中国广播民族乐团。
在彭修文先生所确立的中国民族交响乐团的四个编制中,我们可以将它们按照高、中、低音分成3 个声部。
首先,高、中音声部在我国的民族交响乐团中是不缺乏的,高、中音乐器有:高胡、二胡、中胡、琵琶、中阮、古筝、高音笙、中音笙、高音唢呐、中音唢呐等。
虽然我们中国的民族乐器种类繁多,但除了以上高、中乐器外,能作为乐队低音声部使用的乐器,却是寥寥无几。
于是,改革的较为低音的乐器就出现了。
在其他声部已经有比较成功的例子:如加键唢呐、低音唢呐、加键笙等,都是比较成功的借鉴了西洋乐器的精髓,已经能满足现在民族交响乐团的需要。
但是,在弓弦乐器方面,现有的改革乐器无论是在音量、音域、音色、演奏技法的多样性,对音乐的变现力上,还无法完全满足现代民族交响团的需要。
所以,在改革乐器还无法撑起民族交响乐团弓弦声部低音的今天,低音提琴在民族交响乐团中还是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为我们民族乐器的改革提供了参照和依据,它对我们民族交响乐团的发展起到了支撑和推动的作用。
低音提琴在中国民族交响乐团中的地位和中西乐器在中国民族交响乐团中混合运用,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既然是中国民族交响乐团,那么从字面上理解就应该是由中国民族乐器所组成的交响乐队,因此,存在西洋乐器自然是让一些业内人士所不能认同的。
既然如此,在中国民族交响乐团发展的几十年历史当中,为什么直至今日西洋乐器还活跃在中国民族交响乐团当中,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个问题随着中国民族交响乐团的日益发展,越来越引起业内人们的关注。
我们是该把西洋乐器排除在中国民族交响乐团之外,还是以中西合璧的方法来发展我们的民族交响乐团,也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谈到低音声部的乐器,首先,我们要了解低音声部的重要性。
低音声部是一个乐队的砥柱,没有低音声部的音乐将是空洞无力的,只有在强大的低音声部支持下,高、中声部才能发挥其声音的穿透力和音色的凝聚力,整个乐队在演奏乐曲时才有明显的层次感和整体感,也就是说,低音是一个乐队的基础,所以,对本就缺乏低音的中国民族交响乐来说,解决缺乏低音声部乐器的问题,也就成了首要问题。
也由此在20 世纪中期以后,我国民族乐队中应运而生了低音笙、低音唢呐、大阮等低音声部乐器。
由于西洋乐器的低音提琴和大提琴,在外观上与我们中国民族乐器格格不入,在视觉上也不能像西洋交响乐给人以整齐划一的审美享受。
而且,中国民族交响乐团存在西洋乐器,也被很多的业内人士所不认可,于是,在20世纪50 年代,一些民族交响乐团对中国的弓弦组的低音声部进行改革:如:革胡、低音革胡、拉阮、低音拉阮、大马头琴、低马头琴、低音琵琶等,用以作为民族乐队的低音乐器。
但是,这些改革的弓弦组的低音乐器的音色与音响都不令人满意。
故而,一些民族乐队仍然采用大提琴和低音提琴来充当中国民族交响乐团的弓弦组低音声部。
当今,用低音提琴和大提琴来担当弓弦声部低音部分的演奏,也就成为了现代中国民族交响乐团弓弦声部低音的主流配置。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现代中国民族交响乐团的演进,人们不再满足于用低音提琴和大提琴来充当弓弦组低音声部。
但是,如何处理民族乐队低音声部,仍然是个无法解决的难题。
在世界音乐大融合的今天,我们不能局限于在我们原有的民族乐器基础上进行改革,但是,如何借鉴西方音乐与乐队的成熟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来进行改革,也是现代中国民族乐器改革的发展关键问题。
二、低音提琴在民族交响乐团的使用现状到目前为止,低音提琴仍然作为我国民族乐队的低音乐器在使用。
要了解低音提琴在民族交响乐团中的使用现状,就要找出在业界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交响乐团。
以低音提琴在这些乐团中的使用现状作为参照,这样可以对低音提琴在民族交响乐团中的使用现状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民族交响团中出现低音提琴最早始于济南部队前卫歌舞团民乐队。
济南部队前卫歌舞团民乐队创建于1956 年,曾在建国三十周年献礼演出中获得演出一等奖,它是当时我国最具影响力的的民族乐团之一,在其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周总理的关怀与支持[1] 。
他们在乐器改革上的实践经验,对我国民族交响乐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践过程中他们还认为[2] :民族交响乐团需要借鉴西洋交响乐科学的编制结构,但并不等于要把我们的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一一做一对应,这样可以很好的保留我国民族乐器的风格与特性。
该团创建时就把低音提琴作为弓弦组低音乐器来使用,在当时那个改革乐器为主流的年代,无疑是一种前卫大胆的行为。
但这种行为对之后民族交响乐团弓弦组低音乐器的选择是一种很好的借鉴。
济南部队前卫歌舞团民乐队无疑成为了以中西乐器混合使用来作为民族交响乐团弓弦组编制的鼻祖,也可谓是当时民族交响乐团中的一支奇葩。
另外,我国内地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交响乐团,它们分别是:中央民族乐团、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上海民族乐团、广东民族乐团①;其次,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与澳门有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交响乐团,它们分别是:香港中乐团和澳门中乐团。
以上六个团体无论从创办时间、编制规模以及在业界的影响力都最具代表性,也最有说服力。
下面我们从以上民族交响乐团可以查到的乐团编制中来了解低音提琴的使用现状。
1、中央民族乐团是著名作曲家、前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李焕之先生于1960 年创立,[3] 至今已有42 年的历史,它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国家民族交响乐团,其编制也最为完整。
从该团可以查到的编制中可以看到,1992 年中央民族乐团弓弦组所使用的低音乐器为倍低音拉阮[4] ,而现在的编制中弓弦组低音乐器所采用则是低音提琴。
2、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创立于1953 年,是彭修文先生以弓弦、弹拨、吹管、打击四个声部为基础所创立的我国第一支新型的专业民族交响乐团,[5] 它也是现今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乐团之一。
从该团可以查到的编制中可以看到,1990年乐团的弓弦组低音乐器为低音马头琴,而从2002 年至今都使用低音提琴作为弓弦组低音乐器。
[6]3、上海民族乐团是我国最早建立的民族乐团,它创建于1952 年。
[7] 在我国民族交响乐的发展过程中上海民族交响乐团的地位是不可磨灭的。
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乐团其在业界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从该团可以查到的编制中可以看到,1996年的编制中的低音乐器是低音革胡[8] ,而在现今使用的低音乐器则是低音提琴。
4、广东民族乐团正式创立于2011年,[9] 在此之前从属于广东歌舞剧院。
随创立时间短,但仍然是我国最具实力及代表性的民族乐团之一。
广东民族乐团所采用的弓弦组低音乐器为低音提琴。
5、香港中乐团成立于1977 年,现任指挥是著名指挥家阎惠昌先生。
[10] 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乐团,在整个中国业界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香港中乐团也是现在唯一一个用改革乐器低音革胡来担当弓弦组低音乐器的乐团,但在1997 年以前(1986年至1990年担任指挥的是著名指挥家、作曲家关乃忠先生,1993年至1997年担任指挥的是指挥家石信之先生)弓弦组的低音乐器则是低音提琴。
[11]6、澳门中乐团成立于1987 年,现任指挥是著名指挥家彭家鹏先生。
[12] 澳门中乐团从属于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是澳门特别行政区在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乐团之一。
澳门中乐团所采用的弓弦组低音乐器为低音提琴[13] 。
根据以上六支乐团中低音乐器的使用情况,列表如下:说明:表格中凡是画对角线处表“使用”,反之为“未使用”从以上国内最具代表性及影响力的六个民族乐团中可以看出,选择低音提琴作为弓弦组低音乐器使用的乐团超过83%,可见低音提琴在民族交响乐团中的使用是极其广泛的。
从另一个方面说,之所以有这么多乐团使用低音提琴,也说明了低音提琴在民族乐团中的地位与作用。
三、低音乐器在民族交响乐队中的意义低音乐器在乐队中是十分重要的,没有低音乐器的音乐空洞无力,只有在强大的低音声部支持下,高、中声部才能发挥其声音的穿透力和音色的凝聚力,整个乐队在演奏乐曲时才有明显的层次感和整体感。
以交响乐的音响结构划分,我们可将上面的乐器分为高音声部、中音声部、低音声部②。
从和声学角度说,任何乐曲的创作过程,都应遵循和声学的规律与法则。
而构成和弦的基础——根音,在交响乐队中正是由低音声部所完成,低音声部就成为了交响乐的根基,可见低音对交响乐的作用及重要性。
那么被俗称为“根音”乐器的低音提琴,理所应当的被视为低音声部的核心,所以有许多作曲家和指挥家把低音提琴所构成的弦乐低音声部视为交响乐队的根基。
低音乐器是一个乐队的基础,没有低音乐器的音乐空洞无力的,只有在强大的低音声部支持下,高、中声部才能发挥其声音的穿透力和音色的凝聚力,整个乐团在演奏乐曲时才有明显的层次感和整体感,对一个乐队来说,没有了低音乐器,就没有了音乐的基础。
谈到中国民族交响乐团的编制,那我们就不能提到我们的“民族音乐大师”——彭修文先生。
彭修文先生创制的新型的中国民族交响乐团的四个声部又是由哪些乐器及改革乐器组成的呢?下面以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的编制为例,给出1990 年和2002 年的两种编制:中国广播民族乐团1990 年编制如下:[14]弓弦组:高胡,二胡,中胡,大马头琴,低音马头琴;弹拨组:柳琴,琵琶,扬琴,中软,大软,三弦,古筝;吹管组:短笛,长笛,新笛,高音笙,中音笙,高音唢呐,中音唢呐,次中音唢呐,低音唢呐,低管;打击乐组:排鼓,定音鼓,云锣,编磬,编钟,小件打击乐(大锣,小锣,铙钹,铃,木鱼等等)。
中国广播民族乐团2002年编制如下:[15] 弓弦组:高胡,二胡,中胡,大提琴,低音提琴;弹拨组:柳琴,琵琶,扬琴,中软,大软,三弦,古筝;吹管组:梆笛,曲笛,新笛,高音笙,中音笙,高音唢呐,中音唢呐,次中音唢呐,低音唢呐,低管;打击乐组:排鼓,定音鼓,云锣,编磬,编钟,小件打击乐(大锣,小锣,铙钹,铃,木鱼等等)。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民族交响乐团编制无疑是借鉴西洋交响乐团编制。
彭修文先生在创立中国民族交响乐团编制的过程中也借鉴了西洋交响乐队的编制形式,那么,我们比较一下两种编制的异同:首先,西洋的弦乐组对照的是民族的弓弦组,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其次,西洋的打击乐组对照的是民族的打击乐组,这组除个别乐器外其余乐器没有很大变化;再次,是西洋的铜管和木管组对照的是民族的吹管组,因为民族管乐是没有铜管的,所以,我们的民族交响乐团中就将管乐统一划分成吹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