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地方标准《湖南玉竹产地环境规程》编制说明编制单位:湖南省农业环境生态研究所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中心湖南省产商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2020年01月21日编制说明一、工作简介1.标准项目的来源本项目由湖南省农业环境生态研究所2018年11月向湖南省市场监督局申请,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19年3月批准立项,项目起止时间为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
近年来,我们所先后承担了国家中药材产业体系湘西综合试验站(CARS-21),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热带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201303117)、第三次全国农作物资源普查项目子项-玉竹资源收集与评价、长沙市药用植物种苗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Kq1701025)、药用植物种质创新与规范化栽培(2014TD09)(湖南省农科院)、玉竹百合全产业链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省农业科学院2018)等与玉竹有关的科研项目。
2.起草单位湖南省农业环境生态研究所/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中心及湖南省产商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是该规程编制的主要承担单位,整体负责起草。
3.主要起草人及分工项目负责人主要从事玉竹无公害栽培,熟悉玉竹的无公害栽培的关键技术和生产环节。
项目组成员有参加相关标准编制的经历和工作经验,完全能搞好本标准的编制工作。
表1 项目主要参加单位及人员分工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玉竹在《中国药典》规定为百合科植物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 (Mill) Druce.的干燥根茎。
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至柔软后,反复揉搓、晾晒至无硬心,晒干;或蒸透后,揉至半透明,晒干。
玉竹在湖南地区拥有较长的栽培历史,且形成了一些优良的地方栽培种,如“猪屎尾”等,由于我省的玉竹加工技术先进、品质优良、市场占有率高,被称为“湘玉竹”,是重点培育的“湘九味”品种之一,也是我省主产中药材品种,种植面积30万亩,目前在湘中、湘西广大贫困地区发展面积大,特别是一些贫困山区,把种植和加工玉竹作为脱贫的重点产业。
随着玉竹种植的迅猛增长,野生资源不断减少,人工栽培成为解决玉竹短缺的主要方式,但是生态环境的恶化,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硫磺熏蒸等不规范生产、加工方式等导致药材品质低劣,农残、重金属、二氧化硫、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增加,严重危害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玉竹的安全性和质量成为全社会焦点和玉竹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安全生产无污染无公害玉竹生产运用而生。
所以对玉竹产地环境标准化、规范关键技术是符合玉竹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然方向和迫切需求。
玉竹中药材的产地环境是中药材产业链的起点,其质量其质量必然在中药材种植及GAP 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对中药材种植实施GAP 认证,明确指出了要符合当前人们崇尚健康生活的需要。
要从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出发,控制影响质量的各个环节,以保证中药材“安全、优质、稳定、可控”,使中药材走出国门与世界接轨。
翻阅国内外文献资料可知,特别是国内有大量对于玉竹种苗繁育、新品种选育、种植技术、加工等产业链的技术标准。
所以要从根本上提高玉竹的质量,必须规范好玉竹的产地环境。
从源头上断绝污染要素,保证玉竹的健康成长。
付海滨等在出口玉竹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一文中就提到建立出口玉竹种植基地应选择其生长的最适宜区域,并与之相适应的环境条件,传统道地产区优先考虑,但应远离城市和主干道,远离化工厂,矿山等带有污染源的地点。
钱华等在中药材不同吸收特性对土壤重金属含量标准要求的变化中提到中药材在栽培阶段,中药材中重金属主要来源其生长的土壤,其次是“三废”排放到土壤和空气中,药材被动吸收,以及施肥过程中肥料与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化肥和农药的重金属被药材吸收,因此GAP要求在选择中药材生产基地时首先要对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和分析,确定生态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产地环境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安全性是影响中药材走向国际的最大问题,为了规范无公害玉竹产地环境标准,促进玉竹产地环境的无公害,特制定本地方标准。
主要在无公害的生产环境条件下,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进行生产,其残留农药、重金属及其他有害物质浓度等符合相关的标准要求。
根据此生产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可保证湖南地区玉竹产地环境的规范,促进湖南地区玉竹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主要起草过程2019年3月,经湖南省质量监督局批准立项后,成立标准编制项目组并编制实施方案。
2019年3月至2019年8月,进行资料收集和整理,总结多年的育种研究实践,根据玉竹根的生物学特性,以项目组人员课题组发表文章和出版的书籍等为基础(见附件1研究基础成果清单),参考相关文献资料,遵循国家标准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经项目组讨论修改,于2020年3月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2020年4月,征求且回收专家意见。
根据意见修改标准,于2020年4月形成标准审查稿。
2020年05月进行专家会议审查,按照标准审查意见修改形成标准审定稿。
2020年06月报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批并发布实施。
标准编制技术路线:前期—项目查新—调研项目申报—项目立项—资料采集—数据统计—标准草案的编写—编写编制说明—征求专家意见—回收专家意见—根据专家意见进行标准修改—形成标准审查稿—专家会议审查—标准再修改—形成标准审定稿—报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批—发布实施。
四、标准编制原则与主要内容1.编制原则本规程的编制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以满足无公害玉竹产地环境的要求为原则,以实用性和适用性为原则。
本标准是湖南省内首个玉竹无公害产地环境的技术规程。
2.主要内容玉竹为植物玉竹的干燥根茎。
是我国常用的中药材,现代研究表明,玉竹具有扩张冠脉、降血糖、降血脂和增强免疫力等综合利用价值,在保健食品中也得到广泛利用,其综合利用经济价值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初作为药用外,在沿海一带和东南亚国家还作为食品、饮料、保健品、化妆品与美容。
并且玉竹是湖南的道地药材,主产区有湖南新邵、邵东、浏阳、邵阳、郴州等地。
玉竹产业目前当地已成为当地发展山区经济、农民摆脱贫困、增加收入的支柱性产业。
为了规范玉竹栽培过程中的环境,促进玉竹栽培实现无公害,特制定本地方标准,主要从空气、灌溉水、土壤3个方面阐述,空气环境质量涉及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氟化物和总悬浮颗粒物4项指标,灌溉水环境标准涉及重金属、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微生物及pH共15项指标,土壤环境标准涉及6项重金属、2项有机化合物指标。
产地空气环境标准受检测时限“日平均”、“1h平均”限制,土壤环境标准受土壤“pH值域”限制。
产地环境指标以数值描述为主。
本产地环境标准规程(SOP)适用于玉竹大田生产全过程,根据此生产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可保证湖南地区玉竹种植环境的安全生产,促进玉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1 本规程适用范围:本技术标准规程适用于玉竹大田生产全过程,可供湖南省内生产、科研、教学、医药和管理部门参考。
2.2主要技术指标确定的理由:项目立项后,项目组成员认真分析《湖南省无公害玉竹产地环境规程》成果的相关数据,根据玉竹的生物学特性,参考本课题组发表的文章及相关的文献资料,经过反复的讨论修改,以先进、实用、合理为原则选择与确认,编制了《湖南省无公害玉竹产地环境规程》。
2.3 本规程的研究基础:药用植物中心人员对湖南省内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和探索。
主持了农业部、省科技厅相关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
对玉竹资源分布,基地建设、栽培管理技术、连作障碍机理及缓解技术、根腐病原菌分离及防控技术进行了研究。
发表了论文5篇,申报专利2项。
为玉竹的产地环境研究做好了前期基础。
3、本标准的推广应用及预期效果通过本规程的修订及推广应用,使湖南省玉竹无公害生产有规可循,确保提高玉竹产量和质量,为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其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五、主要条款的说明本标准主要从空气、灌溉水、土壤3个方面阐述,空气环境质量涉及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氟化物和总悬浮颗粒物4项指标,灌溉水环境标准涉及重金属、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及pH共10项指标,土壤环境标准涉及重金属等10项指标。
规程各项技术指标先进、合理、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强。
本标准适用范围:本技术标准规程(SOP)适用于湖南玉竹生产全过程。
根据此生产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可保证湖南地区玉竹产地环境进行规范,促进湖南地区玉竹产业的发展。
可供湖南省内生产、科研、教学、医药和管理部门参考。
本规程的先进性:本规程坚持科学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以先进技术为导向,在种苗繁殖方法上,采用扦插繁殖方法;在育种技术上,推行规范化育种技术,玉竹种植过程中减少常规化学肥料农药的使用,推广应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经济生态效益显著。
六、重大意见分歧和处理依据和结果无七、作为推荐性标准的建议建议《湖南省无公害玉竹产地环境规程》作为推荐性标准发布实施。
八、贯彻标准的措施建议建议作为本标准的归口管理单位来组织实施单位,待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本标准发布实施后,归口单位湖南省农业委员会等部门应组织相关玉竹根生产企业和单位,以及下一级管理单位组织培训,加强标准的宣传推广,定期监督检查和评价。
九、其他应说明的事情通过本规程的制定及推广应用,使湖南省玉竹无公害生产有规可循,确保提高玉竹产品的质量,为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其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同时,对保护玉竹主产区的生态环境,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附件1研究基础成果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