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7 高温及环境下的材料力学性能解析

07 高温及环境下的材料力学性能解析


高温下的位错热激活主要是刃型位错的攀移,模型见下图:
(2)扩散蠕变
认为蠕变是高温下大量原子
与空位定向移动造成的:
承受拉应力(A、B晶界)的晶界, 空位浓度增加; 承受压应力(C、D晶界)的晶界, 空位浓度减小。 晶体内空位从受拉晶界向受压晶 界迁移,原子朝相反方向运动, 使得晶体伸长--扩散蠕变。
不同温度及应力条件下,晶界裂纹的形成方式有两种:
(1)在三晶粒交会处形成楔形裂纹 在高应力和低温下,晶界滑动在三晶粒交会处受阻, 造成应力集中形成空洞,空洞互相连接形成楔形裂纹。
(2) 在晶界上由空洞形成晶界裂纹
较低应力和较高温度下,在晶界形成空洞,空洞长大并 连接形成裂纹。
蠕变断裂主要在晶界上产生(沿晶断裂),所以晶界 的形态、晶界上的析出物和杂质偏聚、晶粒大小和晶 粒度的均匀性对蠕变断裂都会产生很大影响。
蠕变极限是高温长期载荷作用下材料对塑性变 形抗力的指标,与常温下的屈服强度相似。
在规定温度下,使蠕变速率为零时的最大应力 --物理蠕变极限,但其无实际意义(值很 小),工程上用的是条件蠕变极限。
条件蠕变极限的表示方法有两种:
(1)
--在规定温度(t)下,使试样产生规定的稳态蠕变
t
速率 的最大应力。
1600 60MPa 10
5
600℃,蠕变速率ε=1×10-5%/h的蠕变极限为60MPa。
(2)
/--在规定温度t和规定的试验时间τ内,使试样产生的
t

500 1/105
100MPa
蠕变总应变量为 δ的最大应力。
500℃下,使材料在10万小时内产生1%伸长率的蠕变极限为100MPa。
蠕变断裂断口的宏观特征:
(1) 断口附近产生塑性变形,在变形区附近有很多裂纹,断 裂机件表面出现龟裂现象; (2) 由于高温氧化,断口表面被一层氧化膜所覆盖。
微观断口特征:
主要是冰糖状花样的沿晶断裂形貌。
7.3 高温力学性能指标 ——蠕变极限与持久强度
(1)蠕变极限
为保证在高温长期载荷作用下的机件不致产生 过量变形,要金属材料具有一定的蠕变极限。
1700 300Mpa 10
若σ>300 MPa或τ>1000 h,试件均发生断裂。
表示材料在700℃经1000小时后发生断裂的应力(即持久强度极 限)为300MPa。
7.6 陶瓷材料的抗热震性
材料承受温度骤变而不破坏的能力,称为抗 热震性。 材料的热震失效,可分为: 热震断裂:热震引起的突然断裂,瞬时断裂; 热震损伤:在热冲击循环作用下,材料先出现 开裂、剥落,然后碎裂和变质,终至整体破坏。
一、抗热震断裂
对急剧受热或冷却的陶瓷材料,若温差ΔTc引起热应力达到 陶瓷材料断裂强度σf,则发生热震断裂,抗热震参数R为:
(E,v,a分别为弹性模量、泊松比、热膨胀系数。)
同一材料的蠕变曲线随应力大小、温度高低有不同:
应力较小、温度较低时:蠕变的恒速蠕变阶段持 续时间长,甚至不出现加速蠕变阶段; 应力较大、温度较高时:蠕变恒速蠕变阶段持续 时间短,甚至消失,试样在短时间内断裂,主要 为加速蠕变。
7.2、蠕变变形及断裂机制
一、蠕变变形机制: 位错滑移蠕变、扩散蠕变、晶界滑动蠕变 (1)位错滑移蠕变 位错滑移仍是蠕变变形一种重要的变形机制。高温下会 出现新的滑移系。 常温下,如果滑移面上的位错运动受阻产生塞积,滑移 不能进行,只有在更大的切应力作用下位移重新运动和 增殖(硬化)。 但在高温下,位错可借助于外界提供的热激活能和空位 扩散克服某些短程障碍,从而产生变形(软化)。
(3)晶界滑动蠕变机制
晶界在外力的作用下,会发生相对滑动变形: 在常温下,可以忽略不计;
但在高温时,晶界的相对滑动可以引起明 显的塑性变形,产生蠕变。
二、蠕变损伤与断裂机制
蠕变断裂多数为沿晶断裂,由此可见蠕变造成的损伤主要发 生在晶界上。
变形速率提 高,等强温 度提高。Fra bibliotek等强温度
等强温度以上工作的材料,晶粒不可过细。
高温作用下,环境介质的腐蚀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很快增加,加 速高温下裂纹生成与扩展。 本章主要介绍材料在高温长时载荷作用下的蠕变现象,讨论蠕 变变形和断裂机理、高温力学性能指标与影响因素,及材料的 应力腐蚀、氢脆和腐蚀疲劳。
7.1 材料的蠕变
材料的蠕变现象和蠕变曲线:
蠕变现象:材料在长时间的恒温、恒应力(载荷)作 用下,即使应力低于弹性极限,也会发生缓慢塑性变 形的现象。 破坏形式:蠕变断裂(蠕变变形导致的断裂) 高温蠕变:T>0.5Tm以上 蠕变过程可用蠕变曲线来描述。 蠕变曲线测定:静力法蠕变试验(温度T、载荷P恒定)
第七章 高温及环境下的材料力学性能
7.1 材料的蠕变 7.2 蠕变变形及断裂机制 7.3 高温力学性能指标 7.6 陶瓷材料的抗热震性 7.8 应力松弛 7.10 环境介质作用下的力学性能
高压蒸汽锅炉、汽轮机、燃气轮机、柴油机、化工炼油设备以 及航空发动机中的构件长期在高温条件下工作,材料的高温力 学性能不同于室温。 温度的“高”或“低”是相对熔点Tm来讲的,一般采用“约比 温度(T/Tm)”来描述。 金属材料:T/Tm>0.3-0.4;(以绝对温度K计算) 陶瓷材料:T/Tm>0.4-0.5; 高分子材料T>Tg (Tg为玻璃化转变温度)
在使用上,选用哪种表示方法应视蠕变速率与服役时间而定。
(2)持久强度极限
持久强度极限定义:材料在高温长时载荷作用下的断裂 强度。 蠕变极限表征的是蠕变变形抗力,持久强度极限表征断 裂抗力,是两种不同的性能指标。
持久强度极限表示方法:

3
t
--在规定温度(t)下,达到规定的持续时间τ抵抗断裂 的最大应力。
蠕变速度:


d d
按蠕变速率的变化,蠕变
过程分成三个阶段:
金属、陶瓷的典型蠕变曲线
第一阶段(ab):蠕变速率随时间减小--减速蠕变或过渡蠕 变阶段。
第二阶段(bc):蠕变速率不变且最小--稳态蠕变或恒速蠕 变阶段。
第三阶段(cd):时间延长,蠕变速度逐渐增大,直至d点产生 蠕变断裂--加速蠕变阶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