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十二章实验动物胚胎工程技术
第十二章实验动物胚胎工程技术
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路易斯-布朗
1992年我国首例三胞胎试管婴儿
广州8胞胎--试管婴儿 连中八元
三、胚胎性别控制 是畜牧业生物技术中一项重要的高新技术。这 项技术的应用可以使畜牧上大动物的繁殖按照人们 的意愿只生产同一性别动物,例如奶牛、奶羊等的 生产按照人们的意愿只生产母畜,可以显著提高奶 牛的繁殖效率,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供体母牛
受体母牛
超数排卵
同期发情处理
配种 发情
胚胎移植
受体公牛
收集受的新进展:
同一种属内的不同 品种品系可互相进行胚 胎移植。如近交系 C57BL/6J小鼠的胚胎可 移植到雌性封闭群ICR 的生殖管道内;日本大 耳白兔的胚胎可移植到 雌性新西兰兔的生殖管 道内。这一特点在畜牧 业很有价值,如为了加 快良种奶牛的繁殖,可 将良种奶牛的胚胎移植 到普通黄牛的生殖管道 内,借腹怀胎。
胚胎移植实现了优良性状个体的 繁育,如果我们能确定某个胚胎将发 育为非常理想的个体,那么有没有办 法让这样的一个胚胎一次性地繁育更 多的个体?
第三节 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
一、克隆的定义
克隆(Clone)是指一个细胞或个体通过无性 繁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方式产生遗传 物质完全相同的一群细胞或一群个体。 无性繁殖在植物中很常见,如孢子生殖、出芽 生殖和分裂生殖;植物的根、茎、叶等经过压条、 扦插或嫁接等方式产生新个体。
26
六、胚胎冷冻保存
指在低温(-196℃)条件下利用低温保护剂保 存生殖细胞及胚胎的一门技术。目前应用的低温保 护剂有二甲基亚砜(DMSO)、聚乙烯砒咯烷酮 (PVP)、甲醇、乙二醇、羟甲基淀粉(HES)等。
可以避免或减少结冰的程度与速度,降低细胞 周围未冻结溶液中的电解质浓度,从而避免或减少 胚胎冷冻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和化学损伤。 自1972年以来,世界各地已有小鼠、大鼠、田 鼠、兔、山羊、绵羊、牛、马、狒狒等20多种动物 的胚胎被成功地冷冻保存。
胚胎分割的最佳时期是受精卵发育到囊胚期, 用分割针将胚胎切开,吸出其中的半个胚胎,直接 移植给受体。
问 题
对囊胚期的胚胎进行分割时,为
什么要均等分割?
囊胚期的内细胞团将来要发育成胎儿的各种
组织,是胚胎本身的基础细胞。如果分割时不能
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会出现含内细胞团多的部
分正常发育的能力强,少的部分发育受阻或发育
关于动物无性繁殖的设想,吴承恩在《西游记》 中已有精彩的描述——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 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用今天的科学名词来说就 是孙悟空能迅速将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克隆成自己, 用现在的理论来解释,就是通过对猴毛中含有的蛋 白质基因逆转录来进行克隆。
动物的克隆技术,经历了由胚胎细胞克隆动物 到由体细胞克隆动物的发展过程。
1.分离X精子与Y精子:流式细胞光度法
2.对胚胎进行鉴定以控制性别:在胚胎移植前对胚胎 的部分组织用染色体检查、间接免疫荧光法和PCR法 进行性别鉴定。其中PCR法具有高效、快速的特点。 3. 改变酸碱度:
酸性环境下X型精子活力强,碱性环境下Y型精 子活力强,如雌性动物喂食酸性饲料,子代雌性动物 可能性大,喂食偏碱性饲料,子代雄性动物可能性大 。同样原理,交配前用酸性溶液冲洗阴道,子代雌性 动物机会多;用碱性溶液冲洗阴道,子代雄性动物机 会多。
液 氮 罐
28
胚胎冷冻保存技术的应用
(1)应用于实验动物的保种和珍稀或濒危动物种 质保存。 (2)应用于实验动物的长途运输。
(3)应用于实验动物的生物净化。 被病原体感染的实验动物的生物净化,一般采 用子宫切开术,取出胎仔由无菌动物或SPF动物代 乳。但是这种方法成功率并不高,而且较为麻烦。 通过胚胎冷冻、胚胎移植等技术,可以使生物净化 变得更简便和安全。
11
以小鼠的超数排卵为例,成熟雌性小 鼠,中午12~13时用孕马妊娠血清(PMSG )腹腔注射5单位/只。48小时后用人绒毛 膜促性腺激素(hCG)腹腔注射5单位/只, 进行超数排卵。
二、体外受精
体外受精是指成熟的精子与卵母细胞在体外环 境下完成受精的过程。 以小鼠为例: 1)进行超数排卵:PMSG和hCG注射 2)处死,取出输卵管壶腹部采集卵母细胞。将新 鲜采集的精子在培养液中培养1小时后,以适当的浓 度移入有卵母细胞的培养液滴中。如受精,4~5小 时后受精卵中可见明显的雄性原核,第二天受精卵 发育成二细胞胚胎。
在医学上对人类性别控制的研究也具有积极的 意义。有的遗传性疾病属于性连锁遗传,例如进行 性肌营养不良,为X连锁隐性遗传,男性发病,女 性携带异常基因但不发病。携带此致病基因的女性 怀孕后如做胚胎性别鉴定,可避免男性患儿出生。 正常情况下,法律禁止对胎儿性别进行控制!
性别控制技术主要有3种不同的途径:
四、胚胎培养:
胚胎培养是指将获得的未成熟的卵母细胞、受 精卵、冷冻保存胚胎在体外人工创造的环境中培养 成熟,并通过体外受精发育成各阶段的早期胚胎。 研究胚胎发育的环境和条件,揭示胚胎细胞的 生长发育和分化的奥秘。 但体外胚胎培养只能发育到受精卵的囊胚期, 然后必须移植到动物的子宫内。
五、胚胎移植 胚胎移植技术是胚胎工程技术的最后一步,体 外受精、胚胎分割、转基因动物、克隆动物等任何 一项生物技术所生产的胚胎,最终都必须移植到受 体动物的生殖管道一定部位,继续生长、发育、分 娩出生仔代动物。 显然,在同一物种动物之间进行胚胎移植更易 于成功。
小鼠解剖取输卵管
从输卵管壶腹部取卵母细胞/受精卵的方法 10
3.超数排卵: 在正常情况下,哺乳动物一次排卵数极其有限, 单胎动物一次排卵一枚,多胎动物如小鼠一次平均排 卵8~10枚,家兔一次平均排卵9枚。为了获得大量的 胚胎,可通过注射激素刺激卵巢大量排卵,常用激素 有促卵泡激素(FSH)、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 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孕酮和前列腺素(PG) 等,最常用的是前三种。 经超数排卵处理,动物卵巢大量的卵泡同时成熟 并排出,排卵数可增加几倍至十几倍,一次可获得大 量的卵细胞、受精卵或早期胚胎。
第二节 胚胎操作基本技术
6
胚胎操作基本技术: 一、精子、卵母细胞、早期胚胎的采集和超数排卵
二、体外受精
三、胚胎性别控制
四、胚胎培养
五、胚胎移植 六、胚胎冷冻保存
一、精子、卵母细胞、早期胚胎的采集和超数排卵 是胚胎工程最基本的技术。胚胎工程的其他技术 均需从卵母细胞和受精卵的采集技术开始。 1.精子的采集 啮齿类小动物,如大、小鼠,可将动物处死后, 分离附睾尾部,用眼科剪子在顶端剪一小口,用手指 轻柔挤出浓稠的液滴,置培养液中培养。
第十二章 实验动物胚胎工程技术
1
第一节 概
述
胚胎工程又称胚胎技术,是指利用生物工程学 的原理对动物的 胚胎 进行某种技术操作或改造,使 之获得人们所需要动物的一系列生物技术的总称。 胚胎工程主要分为四大体系: 第一类:胚胎操作基本技术, 包括超数排卵、精子 和卵母细胞的采集、体外受精、胚胎培养、胚胎的 冷冻保存、胚胎性别鉴定和胚胎移植技术; 第二类:动物克隆技术, 包括胚胎分割、细胞核移 植技术; 第三类:胚胎干细胞技术; 第四类:转基因技术。
不良,甚至不能发育等问题。所以要将内细胞团
均等分割。
分割的份数越多,操作的难度会越大,移植的 成功率也越低。目前多采用2分割与4分割技术。
胚胎移植——胚胎分割——?
(后代少) (后代多,但不能无 (更多) 限分割)
动物体细胞的形成不会像胚胎细胞那样受到时 间和数量的限制;而且同一个个体所有体细胞都具 有同样的遗传信息,因此,利用动物体细胞进行克 隆,可以复制出比胚胎分割数量更多的优良个体。 1.畜牧业育种; 2.克隆能够生产特殊医药蛋白的转基因动物。
23
问题2:
怎样才能使供体母牛和受体母牛具备相同或相 似的子宫内生理环境? 同期发情处理,使胚胎移植中的供体和受体几 乎同步性的出现卵泡期、排卵期和黄体生成期,这 样才能使两者体内的子宫内膜的状态、各种激素水 平都具有一致性,保证移植后的胚胎具有最合适的 发育环境,是胚胎移植成功的基本条件。
注射孕激素等,延长黄体期,抑制卵泡发育; 前列腺素,溶解黄体,促使卵巢进入卵泡期。
体外受精不仅是研究受精及早期胚胎发生的重 要手段,而且广泛应用于人类生殖障碍、家畜品种 改良等方面。 试管婴儿:若夫妇两人,生殖细胞能正常产生,但 就是生不出孩子——怎么办? 把卵子和精子都拿到体外来,让它们在体外人 工控制的环境中完成受精过程,然后把受精卵移植 到女性的子宫中,在子宫中孕育成为胚胎。
大动物,如犬的精液采集可采用生物电刺激方法 促进雄性射精,收集精液。
解剖取附睾尾部
精子的获取和培养
2.卵母细胞的采集
从哺乳动物获得成熟的卵母细胞,主要途径有两条: 获取体内成熟并排到输卵管中的卵母细胞,需处死动物或 通过外科手术;如果已交配,获取的是受精卵或早期胚胎。 从刚死亡的雌性动物卵巢中分离卵母细胞,体外培养。
3.利用个体克隆技术可以研究细胞发育过程中不同 基因的表达规律和调节控制机理, 4.利用动物克隆技术可以获得足够量的动物器官, 用于人类器官移植。
5.延缓珍稀野生濒危动物的灭绝。
相对于通过胚胎分割克隆动物,通过细胞核移植 来克隆动物,意义更大,因为生物的遗传信息DNA,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显微操作 技术)将一个动物的细胞核移植到另一个去核的动物 细胞中,再通过胚胎移植,使之发育成个体。整个过 程没有经过精子和卵子的受精,核移植动物的全部遗 传信息来自供体核细胞,等于是复制了提供细胞核的 动物。
(4)应用于实验动物育种和野生动物实验动物化。
胚胎克隆技术、体细胞克隆技术结合胚胎冷冻 技术,已经应用于实验动物和其他动物的育种,可 以缩短育种时间,可以克服野生动物进入实验室后 因环境改变而交配困难,可以利用极少量的原种繁 殖出大量的后代,可以克服杂交障碍而实现基因的 种间转移(如转基因动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