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知识竞赛试卷
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25)
1、《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施行的日期是(C )
A. 2007年12月29日;
B. 2008年1月1日;
C. 2008年6月1日;
D. 2008年10月1日;
2、(B)设立国家禁毒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国的禁毒工作。
A 全国人大常委会
B 国务院
C公安部D全国政协
3、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的具体办法,由(A)规定。
A 国务院
B 公安部
C 卫生部
D 商务部
4、《禁毒法》规定,(D)应当依法加强对邮件的检查,防止邮寄毒品和非法邮寄易制毒化学品。
A 海关
B 公安机关
C 边防
D 邮政企业
5、《禁毒法》第三十条规定,国家建立健全(C ),开展毒品监测和禁毒信息的收集、分析、使用、交流工作。
A毒品监测和毒品情报系统 B 毒品情报和禁毒信息系统C 毒品监测和禁毒信息系统 D 毒品情报和吸毒人员系统
6、对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或者在社区戒毒期间又吸食、注射毒品的,参与社区戒毒的工作人员应当( C )。
7、戒毒人员应当在( B )接受社区戒毒。
A 居住地
B 户籍所在地
C 抓获地
D 案发地
8、公安机关对吸毒成瘾人员决定予以强制隔离戒毒的,应当制作强制隔离戒毒决定书,在执行强制隔离戒毒前送达被决定人,并在送达后(C )以内通知被决定人的家属、所在单位和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
A 7日
B 3日
C 24小时
D 12小时
8、对被决定予以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由(B )送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执行。
A 户籍地公安机关
B 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送
C 居住地公安机关
D 案发地公安机关
9、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的设置、管理体制和经费保障,由( A )规定。
A 国务院
B 公安部
C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D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
10、(B )应当加强对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执业医师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A 公安部门
B 卫生行政部门
C 药监部门
D 禁毒部门
二、判断题(50分)
1、禁毒工作实行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
2、国家鼓励对禁毒工作的社会捐赠,并依法给予税收优惠。
(√)
3、国家鼓励志愿人员参与禁毒宣传教育和戒毒社会服务工作。
(√)
4、复吸的一律强制隔离戒毒。
(×)
5、种植毒品原植物,属于制造毒品的行为。
(×)
6、经强制隔离戒毒后又吸食,注射毒品的,构成吸食毒品罪。
(×)
7、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的设置、管理体制和经费保障,可由各地政府视财政情况自行规定。
(×)
8、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
9、过量吸食鸦片,可引起急性中毒,因呼吸抑制而死亡。
(√)
10、所有的毒品都具有四个基本特征:依赖性、耐受性、非法性和危害性。
(√)
11、“一朝吸毒,十年戒毒,终生想毒”主要说明毒品所造成的生理依赖持久性。
(×)
12、按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作用,可将毒品分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
13、苯丙胺因其纯品无色透明,像冰一样,故俗称“冰毒”。
(×)
14、吸毒成瘾人员自愿接受强制隔离戒毒的,经公安机关同意,可以进入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戒毒。
(√)
15、对吸食、注射毒品的人员,应一律进行治安拘留等行政处罚,并予以强制隔离戒毒。
(×)
16、经强制隔离戒毒后又吸食、注射毒品的,依法实行劳动改造,并在劳改中戒除毒瘾。
(×)
17、擅自开办戒毒脱瘾治疗业务的,由卫生部门依法予以取缔和处罚。
有毒品违法犯罪行为的,应当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
18、国家鼓励公民、组织开展公益型的禁毒宣传活动。
(√)
19、新闻、出版、文化、广播、电影、电视等有关单位,应当有针对性地面向社会进行禁毒宣传教育。
(√)
20、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应当加强对本单位人员的禁毒宣传教育。
(√)
三、多项选择题(25分)
1、制定《禁毒法》的目的是:(A.B.C.D )
A 预防毒品违法犯罪行为
B 惩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
C保护公民身心健康 D 维护社会秩序
2、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对患有传染病的戒毒人员,应当依法采取必要的(C.D )措施。
A 看护B约束 C 隔离 D 治疗
3、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A.B.C.D )
A 非法持有毒品的;
B 非法传授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或者易制毒化学品制造方法的;
C 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未经灭活的毒品原植物种子或者幼苗的;
D 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
4、国家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购买、运输实行(A.B )制度。
A查验B许可C统一管理D审查
5、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禁毒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A.B.C.D )
A 包庇、纵容毒品违法犯罪人员的;
B 对戒毒人员有体罚、虐待、侮辱等行为的;
C 挪用、截留、克扣禁毒经费的;
D 擅自处分查获的毒品和扣押、查封、冻结的涉及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财物的。
6、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禁毒工作纳入(A.C )规划,并将禁毒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A 国民经济发展
B 社会文明发展
C 社会发展
D 道德教育
7、对依法查获的(ABC)应当收缴,依照规定处理。
A 毒品
B 毒品违法犯罪的非法所得及其收益
C吸食、注射毒品的用具
D 间接用于实施毒品违法犯罪行为的本人所有的工具、设备、资金
8、公安机关根据查缉毒品的需要,可以在边境地区、交通要道、口岸以及飞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码头对(ABCD)进行毒品和易制毒化学品检查,民航、铁路、交通部门应当予以配合。
A 来往人员
B 物品
C 货物
D 交通工具
9、《禁毒法》规定,禁止非法传授(BCD)的制造方法。
A 制毒工具
B 麻醉药品
C 精神药品
D 易制毒化学品
10、下列哪些人吸毒成瘾的,不适用强制隔离戒毒。
(AB )
A 怀孕的妇女
B 正在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妇女
C 年龄超过60周岁的
D 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