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数学两极分化的原因及教学对策

初中数学两极分化的原因及教学对策

初中数学两极分化的原因及教学对策
初中阶段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呈现出比小学阶段更危机的趋势,后进生听占的比例较大,特别在初中二年级表现得尤为明明,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那么,造成两极分化比较危机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危机分化?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一些肤浅的探讨。

一、造成分化的原因
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

学习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危机体现。

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联系的,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

在中小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强,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薄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2、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持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

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

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
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

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持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3、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

初二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明的阶段。

一个危机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明提高。

而初二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

除了年龄特征因素以外,更危机的是教师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用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

二、减少学习分化的教学对策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让其体验到胜利的喜悦;创设一个节制的学习竞赛环境;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提高
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等。

2、教会学生学习。

有一部分后进生在数学上费工夫不少,但学习成绩总不理想,这是学习不适应性的危机表现之一。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另一方面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

3、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要针对后进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适应数学学习的问题,从初一代数教学开始就加强抽象逻辑能力训练,始终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

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到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奠定较好的基础。

4、建立调和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

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学科危机而去学好它,常常因为不喜欢某课任老师而放弃该科的学习。

调和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危机因素,特别要对后进生热情辅导,真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学习能力。

5、“清”学生。

我们认为,只要及时的发现、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就能减少学生学习困难的积累,达到对学习弱势学生的转化目的。

也就是说反馈要适时,矫正要及
时。

基于这个认识,我们在教学上实行四个“清”,把反馈矫正的时间缩短在一节课之内,一天之内,一周之内,一月之内。

从帮助学生克服累积性误差(知识缺陷积累)这一危机学习问题入手,以此为突破口转化学习弱势学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详尽有下面的做法:
(1)堂堂“清”。

要求每堂课后必有检测,利用教研室所提供的当堂测试题或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合适的筛选进行测试,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辅导补差(同学结对互助、教师辅导相结合),避免困难累积。

(2)日日“清”。

主要是通过抓学生作业的批改、讲评、纠错订正达到当天的知识能当天巩固,要求先批后三分之一的学生作业,让他们能及早得到订正和巩固。

(3)周周“清”。

每周分年级由备课组统一组织检测,批改后进行等级登记:对于没有达到等级过关的学生(其等级在学校统一规定的基础上,可由备课组合适调整),科任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分班组织辅导和重过关,重过关大凡要求换用另一份同等难度的检测题内容,直到能过关为止。

(4)月月“清”。

各年级根据自身特点与教学内容,编制阶段检测题,组织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由备课组统一流水批改等形式组织阶段性检测。

成绩分析(只限于教师内部分析教学情况使用)。

考后各备课组进行成绩分析会,同时每位教师对自己的单科成绩作出书面的分析,尤其要关
注有偏差的学生分析、学习弱势生分析,有进步的总结经验;存在问题的通过反思,寻求症结所在,虚心向成绩比较优异的教师学习,共同探讨下一阶段的详尽做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