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大将资历表

十大将资历表

开国十大将前一段时间和朋友吃饭,不知怎么聊到开国大将,朋友们说的是一塌糊涂,我也没记全,只记得第一将粟裕、黄埔三杰之陈赓、海军司令肖劲光、政工干部谭政、装甲兵司令许光达。

说起来挺惭愧的,历史离我们越来越远,有些人和事都忘记了。

网络时代,信息随手可查,可却不愿动手,多年以后的人们是不是连建国的主席和总理都忘了。

人无完人,他们或许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多了解一些历史还是很有意义的。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于是用了几天时间,在网上搜集信息,编辑在excel表格里,现将其附到后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现将注意到的问题归纳如下:一、十人中出生于湖南的居多,有五人,占一半,他们是:粟裕、陈赓、谭政、许光达、肖劲光。

湖北有三人:徐海东、黄克诚、王树声。

二、除张云逸1892年出生,其余九人年龄接近,均在1900-1907之间,见下表:姓名张云逸徐海东黄克诚肖劲光陈赓王树声谭政罗瑞卿粟裕许光达籍贯广东文昌湖北大悟湖北永兴湖南长沙湖南湘乡湖北麻城湖南湘乡四川南充湖南怀化湖南长沙出生时间1892 1900 1902 1903 1903 1905 1906 1906 1907 1908去世时间1974 1970 1986 1989 1961 1974 1988 1978 1984 1969享年82 70 84 86 58 69 82 72 77 61陈赓和谭政一同就读于七星桥私塾。

三、在八路军和1941年“皖南事变”时,都做到高级将领。

姓名张云逸徐海东黄克诚肖劲光陈赓王树声谭政罗瑞卿粟裕许光达职务新四军副军长115师344旅旅长115师344旅政委陕甘宁留守兵团司令兼政委肖劲光129师386旅旅长太行军区副司令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政委120师第二独立旅旅长注:1、陕甘宁留守兵团是八路军所属部队。

相当于旅的建制。

2、八路军政治部,主任任弻时,副主任邓小平,1938年邓小平调129师任政委后,任命傅钟、谭政为副主任。

2月28日,中央决定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以八路军政治部(中央称)名义出现,同时决定将华北前线的八路军政治部改为野战政治部(前线称)。

3、新四军相当于一个师。

1938年2月新四军开始集结整编。

全军1.03万人。

整编时八路军一个师就1.5万人。

4、地方武装如东北抗日游击队、南方各游击部队均未有人上榜。

5、徐海东和黄克诚在抗战时竟然一个是团长、一个是政委,且都在115师344旅。

徐海东是1937年8月任的团长,参加了的平型关战斗。

38年6月,因病回延安,曾入马列学院学习。

黄克诚是37年10月左右从八路军总政治部来344旅任政委的。

两人共事不到一年。

6、太行军区是晋冀鲁豫军区下辖的四个军区之一,刘伯承兼任司令。

王树声任副司令。

三、解放战争时职务如下:姓名粟裕陈赓萧劲光谭政王树声许光达罗瑞卿张云逸黄克诚徐海东职务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兼第二副政委。

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四野第12兵团司令。

四野政治部主任。

中原军区副司令兼第一纵队司令员和政委。

第一野战军第2兵团司令。

华北军区第二兵团罗瑞卿兼第一政委,杨成武任第二政委员。

华东军区副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2兵团政治委员在山东诸城、莱阳、大连市等地休养。

注:一、解放战争时解放军共组建五个野战军。

即一野、二野、三野、四野和华野。

二、一野彭德怀任司令兼政委。

张宗逊、赵寿山任副司令,阎揆要任参谋长,甘泗淇任政治部主任,王政柱、李夫克任副参谋长,张德生任政治部副主任。

第一野战军原下辖第1、第2两个兵团。

第1兵团王震任司令兼政委。

第2兵团许光达任司令,王世泰任政委。

一野战军总兵力已达l5.5万人。

三、二野刘伯承任司令,邓小平任政委,张际春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李达任参谋长。

野战军下辖第3、第4、第5三个兵团。

第3兵团司令陈锡联、政委谢富治。

第4兵团司令兼政委陈赓。

第5兵团司令杨勇、政委苏振华。

1949年2月12日,成立野战军特种兵纵队。

由野战军参谋长李达兼任司令及政委,由段君毅任后勤司令兼政委。

经过整编,二野总兵力约28万余人。

四、三野陈毅为司令兼政委,粟裕为副司令兼第二副政委,谭震林为第一副政委,张震为参谋长,唐亮为政治部主任。

辖4个兵团和1个特种兵纵队。

第7兵团,王建安任司令,谭启龙任政委,姬鹏飞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李迎希任参谋长。

第8兵团,陈士榘任司令,袁仲贤任政委,江渭清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何以祥任参谋长。

第9兵团,宋时轮任司令,郭化若任政委,覃健任参谋长,谢有法任政治部主任。

第10兵团,叶飞任司令,韦国清任政委,陈庆先任参谋长,刘培善任政治部主任。

特种兵纵队番号不变,陈锐霆任司令,张凯任政委。

三野约58万余人。

五、四野林彪任司令,罗荣桓任政委,萧克任参谋长,谭政任政治部主任。

下辖4个兵团。

第12兵团,萧劲光任司令兼政委。

第13兵团,程子华任司令,萧华任政委。

第14兵团,刘亚楼任司令,莫文骅任政委。

第15兵团,邓华任司令,赖传珠任政委。

原野战军所属之特种兵指挥机关改称特种兵司令部,辖2个炮兵师,1个装甲师,1个高炮指挥所和1个工兵指挥所。

原铁道纵队扩编为铁道兵团,归军委直接指挥。

四野约42万人。

六、华北野战军(直属军委)聂荣臻为司令,薄一波为政委,徐向前为第一副司令,滕代远为第二副司令,萧克为第三副司令,赵尔陆为参谋长,罗瑞卿为政治部主任,蔡树藩为副主任。

下辖三个野战兵团。

第18兵团(1949年2月由华北军区第一兵团改称,4月拨归第一野战军指挥)司令徐向前、周士第(后,1949年6月),政委徐向前(兼)、周士第(后,兼1949年6月),副司令周士第、王新亭(1949年6月)、陈漫远(1949年6月),副政委周士第(兼)、王新亭(兼),参谋长陈漫远,政治部主任胡耀邦。

第19兵团(1949年1月由原华北军区第二兵团改称,4月拨归第一野战军指挥)司令杨得志,政委罗瑞卿、李志民(后,1949年5月),副司令葛晏春、耿飚,参谋长耿飚(兼),政治部主任潘自力。

第20兵团(1949年1月由华北军区第三兵团改称,属华北军区建制)司令杨成武,政委李井泉、李天焕(后),副司令唐延杰、文年生副政委李天焕,参谋长:唐延杰(兼)、文年生(后,兼),政治部主任李志民、向仲华(后,1949年9月)。

约23.5万人。

七、解放战争尤其是1949年将军区野战军改成四大野战军及华野时,说明如下:1、粟裕级别最高,任三野副司令。

中央原准备任其为司令,推辞不受。

毛泽东说了句不识抬举。

如接受,恐怕后来就多了个元帅了。

四野就出了林彪和罗荣桓两位元帅。

2、陈赓、肖劲光、许光达是兵团级司令。

3、罗瑞卿、黄克诚是兵团级政委。

4、谭政四野政治部主任相当于兵团级政委。

5、中原军区成立于1945年10月下旬,由李先念任司令,郑位三任政委,王树声任副司令,王震任副司令兼参谋长,王首道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1948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重建中原军区,由刘伯承任司令,邓小平任政委,陈毅、李先念任副司令,邓子恢任副政委,张际春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李达任参谋长,下辖鄂豫、皖西、豫皖苏、豫西、桐柏、江汉、陕南等7个军区和7个纵队。

王树声任鄂豫军区司令,王震后来去一野任兵团司令,王树声鄂豫军区司令应于他相当吧。

6、华东野战军成立于1947年2月初。

陈毅任司令,饶漱石任政委,张云逸任副司令,黎玉任副政委,陈士榘任参谋长,舒同任政治部主任,袁仲贤、周骏鸣任副参谋长,唐亮、张凯任政治部副主任。

下辖渤海军区(袁也烈任司令,景晓村任政委)、胶东军区(许世友任司令,林浩任政委)、鲁中军区(王建安任司令,向明任政委)、鲁南军区(张光中任司令,傅秋涛任政委)、苏中军区(华东野战军第11纵队兼,管文蔚任司令,姬鹏飞任政委)、苏北军区(第12纵队兼,陈庆先任司令,曹获秋任政委)和东江纵队(后扩编为两广纵队,归华东野战军建制)、华东军政大学等,共约36万人。

后来成立三野时,陈士榘、袁仲贤、唐亮、王建安等均为兵团级司令或政委,就资历讲张云逸应高于他们一些。

7、徐海东自1946年8月开始在山东诸城、莱阳等地休养。

9月,从山东到大连市休养。

至1954年10月,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在疗养期间,写了几篇重要回忆录。

1970年3月25日逝世于郑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