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中的伦理问题..

第六章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中的伦理问题..


辅助生殖技术(ART)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是指运用生物医学技术和方 法对配子、合子、胚胎进行人工操作,以达到 受孕目的的技术,分为人工授精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及其各种衍生技术。 ART主要包括:人工授精、体外受精、胚胎移 植、卵精子和胚胎的冷冻保存、配子输卵管移 植、代理母亲、单精子卵胞浆内显微注射、植 入前遗传学诊断助孕、无性生殖或人的生殖性 克隆等。 自然的人类生殖过程由性交、输卵管受精、植 入子宫、子宫内妊娠等步骤组成。辅助生殖技 术是指代替上述自然生殖过程某一步骤或全部 步骤的手段。
ART的挑战
对科学的挑战
对医疗服务的挑战
对医务人员的挑战 对社会的挑战
对科学的挑战


成功率低下:全世界范围25%(IVF & ICSI),34岁 后成功率下降。 配子短缺:刺激卵巢,增加生产;冷冻保存;第 三方捐赠;卵巢和睾丸的移植;精子取自附睾或 睾丸;取自流产胎儿;取自尸体。 多胎妊娠:全世界范围29% (IVF & ICSI) ;导致 婴儿早产、低体重、死亡率和发病率增高;孕妇 妊娠和分娩并发症增高;妇女心理社会负担加重; 移植两个与两个以上胚胎的成功率没有区别。

案例2:代理母亲

N市一对医生夫妇S结婚12年没有孩子。女方患多发性硬 化症,不能怀孕。1985年找到一代理母亲,她生过两个 孩子,失业,丈夫是清洁工。用丈夫的精子做人工授精, 由代理母亲生出孩子后将孩子给他们。1986年3月27日孩 子M出生。代理母亲后悔。出院3天孩子交S夫妇抚养。S 夫妇负担代理母亲怀孕期间一切费用,孩子交回时再给一 笔费用。但不到24小时,代理母亲来要求将孩子带回住一 周。S夫妇同意了。代理母亲拒绝接受费用,把孩子留了 5周。 S夫妇状告法院,带法警去领孩子。代理母亲带着 孩子从楼上窗户逃走。 S夫妇雇了侦探花了3个半月发现 孩子在代理母亲的南方娘家。 S将孩子夺回,由S夫妇监 护。
不育/不孕(Infertility)


育龄夫妇的不育率在增长,不育的问题在恶化:12-17% 不等,二次大战以来人与若干动物的精子数量减少了50%。 现在每年以2%的速度减少,女性输卵管堵塞问题也在恶 化。涉及一大批人的生殖权利和家庭幸福。 预防很重要,但预防不能解决所有不育问题。 领养是最好解决办法,但不是所有人、所有家庭都能接受。 在传统影响较大的社区,不育者所受的心理和社会压力很 大,尤其是妇女,而传统影响的消除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案例3:处女生子

英国圣公会女牧师Lesley Northrup身体健 康,未婚,通过人工授精生出一个男孩, 受到责难。但她错在哪里?通奸,婚外性 行为?将男人排除在外?将上帝排除在外?
同性恋生子

设两个女同性恋者A和B。她们想要一个女孩,但 女孩需继承她们两个的遗传物质。办法是,用激 素刺激她们卵巢,取得卵后用供体的含X染色体 的精子受精,A获得10个胚胎,9女1男;而B获 得6个女胎。然后将A的6个女胎与B的6个女胎融 合,形成6个新胚胎。选择两个胚胎植入各自子宫 内。检查表明,这两个胚胎都带有她们两个人的 基因。几个月后她们各自生出一个女孩。她们与 孪生姐妹完全一样。
案例1:精子库的孩子

R是个女孩,她父亲脾气很坏,经常殴打她们母女。她觉 得她父亲与她不像。22岁时她母亲去世时告诉她,她是用 精子库的精子出生的。她就执意要寻找她的“生身”父亲。 她通过妇科医生的助手找到了母亲的病历。知道精子提供 者是妇科医生在医学院的同学。她购买了医学院的年鉴, 在学生照片中找到了一位与她相象的男学生,认为他就是 她的父亲。打听到这个现在已经50多岁的人在另一城市当 神经科医生。她给他打电话,但对方一知道她干什么后就 立即挂断电话。她一连打了三次,每次都得鼓起勇气。但 都被回绝。最后一次,他还威胁要报警。
胚胎、胎儿和尸体的利用



胚胎可以冷冻、处理、植入、试验、抛弃或捐赠。 一个妇女可以怀她女儿的孩子,生出她的丈夫的 弟弟,也可以怀她的妹妹,这是否应该做? 能否分裂人类胚胎,人为产生同卵孪生孩子? 冷冻保存克隆胚胎的可能性提示可植入克隆胚胎 和怀孕到分娩以备已经出生的孪生兄弟姐妹组织 或器官移植所需,这是否应该?
旧社会不育妇女的遭遇
被迫离婚 给丈夫一个娶另一个妻子的理由 遭受侮辱和歧视 社会地位更加低下 遭受家庭暴力 被迫自杀

辅助生殖伦理问题
自主选择 最佳利益 第三方的介入 商业化 胚胎、胎儿和尸体的利用 服务分配的公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自主选择


不育者的自主选择:妇女是不是在压力(丈夫、家庭) 下被迫来接受辅助生殖技术? 自主选择的限制:例如不愿采取自然生殖者(单亲、未 婚者、同性恋者)有没有寻求辅助生殖的权利? 在什么情况下这种权利可以受到限制?有犯罪、暴力 倾向、患严重精神病或严重疾病者有理由受限制(不虐 待、伤害孩子);不能以年龄、婚姻状况、性偏好等限 制。 选择什么?一胎v.多胎?ICSI?用头精子做ICSI?性别 选择?多余胚胎的处理? 关键:信息的告知 (受益v.风险),知情后的自愿选择 (个人、夫妇、家庭),加强管理。
对医疗服务的挑战
资源的公平分配:不育是不是疾病?社会 分配多少资源合适? 服务的可得:应不应该限制? 预防与治疗的平衡:对育龄男女的教育; 对青少年的教育;预防不能解决已经不育 的人;有些不育不可预防。

对医务人员的挑战


如何增加透明度:向不育者如实、详细说明受 益与风险。 如何自律:不管管理是否落实,都要自律。 如何监测:对孩子--不仅是短期的死亡率和发 病率,而且长期的认知、心理、精神的发育, 青少年时期的发育;生育能力(ICSI);对妇女-卵巢肿瘤(刺激卵巢);对家庭--与自然生殖的 家庭否一样;做父母的质量;家庭的功能
对社会的挑战



如何正确处理科学家、公众、媒体之间关系。 文化和伦理的关注:如何对待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方面对 新技术反对;如何做到受益最大,伤害最小。 第三方的介入:对孩子保密v.告知;谁是父母? 社会性别问题:pronatalism(鼓励出生主义),男权主义。 “妇女就是子宫”、“头、手臂和腿脚是妇女自己的,腹 部、子宫、性器官属于男人的,由道德学家、政治家和律 师决定如何最好地利用这一部分。”
案例2(续)


法院花了6周时间审查此案,在M一周岁时做出判决:代 理合同有效,中止代理母亲与M的关系。代理母亲不服上 诉高等法院。1998年2月3日在M两岁时判决:(1)代理母 亲不合法;(2)M已经由S夫妇监护两年,为孩子利益计, 监护权判给他们;(3)代理母亲仍是M的合法母亲,可以每 周有探视权。 问题:M的母亲究竟是谁?是怀她的代理母亲,还是养育 她的S医生?亲子关系应该如何认定?孩子出生后引起的 争夺孩子的纠纷应该如何解决?代理母亲商业化是否应该? 为避免这种种纠纷,代理母亲是否应该全面禁止?
服务分配的公正



国家和社会有没有义务提供给不育症患者所要求的治疗? “每个人享有心身健康的权利”“享有从科学进步及其应 用中得益的权利”(《联合国经济、社会和文化公约》 1966),公共资源分配一部分于解决不育问题:不育是不 是疾病、残疾? 在治疗不育症时医务人员如何利用医学适应证和社会适应 证标准选择病人?以对妇女和孩子不造成严重伤害为限。 国家和保险公司是否应该覆盖辅助生殖服务费用?(例如 公共交通)。
代理母亲问题(续)

是否应该允许非商业化的安排?支持者理由:(1) 有利于不能怀孕者的个人和家庭幸福(效用);(2) 代理母亲也为他人作出了重要贡献(效用)。反对 者:代理母亲两大特点(1)不能保密;(2)母子关系 不能强制执行,就有可能或双方争夺抚养权或互 相推诿。其结果是三伤害:伤害代理母亲(母女感 情、内疚)、伤害抚养夫妇及其家庭(总有个第三 者)、伤害孩子(感到被生母抛弃、身份认同)。反 对代理母亲主要基于不伤害论证。
胚胎、胎儿和尸体的利用(续)


1993年英国科学家Carroll 和Gosden宣布有可能使用取 自流产胎儿的原始精子和卵来治疗不育。这种卵也可以在 体外受精,然后转移到缺乏有活力的卵的不育妇女;也可 以直接移植卵巢到妇女体内发育成熟,产生卵。用这种办 法产生的孩子对他的母亲知之甚少,只知道她是个流产胎 儿。是否应该做? 女性尸体为不育妇女提供另一个卵子来源。死后捐赠她们 的卵巢供他人使用。很快有可能从尸体收集尚未成熟的卵, 使之在体外成熟和受精,然后转移到不育妇女体内。这是 否应该?
第六章 辅助生殖技术中的伦理问题



辅助生殖技术 辅助生殖伦理问题(总论) 辅助生殖伦理问题(各论) 管理问题
生殖技术

生殖技术: 将生殖从性分开,生育控制(birth control)或生育 调节(fertility regulation)技术。 将性从生殖分开的技术,辅助生殖技术 (ART) 。 辅助生殖技术主要解决不育问题,在其发展过程 中也用于解决防止出生缺陷和选择性别问题(PGD, 植 入 前 遗 传 诊 断 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

第三方的介入
第三方的介入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家 庭的结构和功能吗? 如何减少第三方介入可能的不利影响? 什么情况下应该保密?父母希望保密,孩 子想知道应该怎么办? 将实情告知孩子后会不会影响亲子关系? 仅提供遗传物质的人就是父母吗?

商业化



提供配子者或代理母亲应该得到什么样的回报: 感谢、补偿和报酬? 如果商业化,如果提供配子或代理母亲成为一 种职业,会不会形成一种强迫,损害自主性? 加深贫富鸿沟? 人体及其部分是否可以作为商品?是否有损人 类尊严? 商品v.服务:服务可以补偿 捐赠者不与病人直接发生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