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2011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说明:1.本试卷共8页,24小题。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第Ⅰ卷的答案必须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第Ⅰ卷(20分)一、本大题4小题,共8分。
答题提示:第Ⅰ卷的1—4题读一遍,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题号上;第Ⅱ卷的11题读两遍,答案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考生可以加听边答题,录音只播放一次。
1.听读四则公益广告,按次序对应正确的一项是()(2分)A.禁烟 B.交通 C.礼仪 D.公民义务献血2.听一则寓言,寓意正确的一项是()(2分)A.小和尚成了师傅的衣钵传人。
B.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过不了的河。
C.过不了的河掉头而回,也是一种哲理。
D.放飞思想的风筝,摘下一个“苹果”。
听一段议论性的文字,回答3—4题3.本文的观点是()(2分)A.自然有四季,人生也有四季。
因此,就有四季读书法。
B.四季读书法是指按照自然的四季交替,选择不同种类的书,加以研读,循序渐进的一种读书方法。
C.四季读书是指春天宜读“诸集”,夏季宜读《庄子》与梭罗的《瓦尔登湖》,秋季宜读《老子》和房龙的《宽容》,冬季宜读《孟子》的一种读书法。
D.四季读书法是一种自由阅读,不必拘泥的读书法。
4.对本文的材料和理由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春天读“诸集”即各种文集,其依据是“诸集”是以肯定生命、启发希望、确定方向为主的文章。
B.夏季宜选择《庄子》,是因为庄子的寓言常有醍醐灌顶、恍然开怀、寒意逼人的作用,可以消暑。
C.秋季宜读《老子》或者房龙的《宽容》,是因为这类文章符合秋季肃杀、有淡淡哀愁的气氛。
D.冬季翻开《孟子》,内心真力充塞、圆满具足、道德勇气油然而生。
二、本大题2小题,共4分。
5.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我似乎被小提王琴的那种魅力迷倒了,整天吵着要去上学,可妈妈总是笑着说:“你还小?”B.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哭?C.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赇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D.自勘正人们就如此,当别人强大时,用谄媚取悦对方,当自己强大时,用作践别人来取悦自己。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中学生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切忌胡编乱造。
B.今年五一,北京有上万名民警放弃休假,始终坚持在各自的岗位上。
C.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D.目前,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
三、本大题4小题,共8分。
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像) B.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料想)C.盘庚不为怨者而改其度.(考虑) D.小大之狱.,虽不能察(监狱)阅读《爱莲说》完成8—10题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可爱者甚蕃.(多)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C.陶后鲜.有闻(少) D.宜.乎众矣(适宜)9.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水陆草木之.花问所从来,具答之.B.自.李唐来自.三峡七百里中C.濯清涟而.不妖密愧而.出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虽我之死,有子存焉.10.对选择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在第一段中,作者用了一边串的铺叙,对莲花挺拔秀丽的芳姿,特别是可敬而不可辱的磊落风范,作了淋漓尽致的渲染。
B.在第二段中,作者由评花进而对人作出评价,发出感慨;当今之世趋炎附势的小人比比皆是,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少啊!C.作者以牡丹为陪衬,以菊为反衬,使莲花挺拔超群的高洁形象矗立在读者心中,歌颂了自己坚贞不渝的理想和洁身自爱的君子情操。
D.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第Ⅱ卷四、本大题4小题,共12分。
11.(1)听一句话,用正楷或行楷书写在田字格里。
(2分)(2)听一段话,然后按要求作答,50字以内。
(2分)画面是一只绿色的小蜜蜂。
请从杂志社和读者两个角度对其含义加以简洁的说明。
(3分)13.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5月13日,故宫博物院向公安局赠送了“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的锦旗,对公安局迅速破获故宫博物院珍贵展品被盗案表示感谢。
(1)上面的锦旗,有一个错别字是,应改为了。
(1分)(2)如果要你为锦旗重新写对仗工整的感谢语,你如何写?(2分)答:14.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填空。
(2分)⑴人类啊!相爱吧,我们都是长行的旅客,向着同一的归宿。
⑵弱小的草啊,骄傲些吧,只有你普遍地装点了世界。
⑶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
上面句子包含丰富的感情,充满人生折哲理,选自的作品是《》、《》,作品的主题是五、本大题2小题,共10分。
15.古诗文默写。
(6分,每个空格1分)⑴山回路转不见君,。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⑵?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⑶,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没《岳阳楼记》)⑷亲小人,远贤臣,。
(诸葛亮《出师表》)⑸杜牧在《泊泰淮》一诗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的诗句是“,”。
16.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文:⑵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文:六、本大题7小题,共28分。
(一)碘盐迎来意想不到的全国大抢购易蕤孙凤福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和海啸引发核泄漏之后,中国各地民众抢购碘片、碘盐,甚至酱油、腌菜、腐乳等跟盐有关的食品。
抢购这些物品的强大理由有二:一是服用碘片能抵抗辐射;二是海水大面积污染后,以后的海盐不再安全,真是这样吗?如果人体吸收了含有放射性的碘,即碘131 ,在甲状腺里积累,就有可能引发甲状腺癌,服用碘片,让甲状腺和其他器官事先“吃饱”碘,接触到的放射性碘就不能被吸收,很快被排出体外。
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用于防辐射的碘化钾片,成人一次性摄入含碘化钾的碘片130毫克,儿童、婴儿依体重等因素而依次减半,且24小时内不可服用第二剂,但这样高剂量的碘摄入是会引发很多伤害的,只是比辐射带来的伤害小。
减轻辐射所需的碘剂量应该是24小时内一次性服用130毫克的碘化钾,加碘盐的碘含量,即使按碘的最大加入量30毫克/公斤来计算,达到130毫克的碘需要一次性吃3.3公斤的盐,也就是6斤6两,一个体重为120斤的成人,短时间内摄入60毫克食盐就可能出现生命危险。
所以靠吃碘盐来防核事射,根本不可能。
据2010年上半年的资料显示,我国原盐结构中海盐的占的比例已经不到一半,井矿盐最多占46.5%,海盐占42.79%,湖盐占11.16%,内陆地区所产的盐者是井矿盐、湖盐。
如果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严惩核泄漏,核辐射物质会通过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形成一个闭合的洋流环进行扩散,在洋流环中会先后与千岛寒流、阿拉斯加暖流、赤道逆流接触,而日本暖流和太平洋暖流会在北回归线附近形成分支。
对于国中和东南来地区影响比较大的,应该说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对核辐射污染的交换,不过太平泮洋流顺时针转动,洋流要转一圈到北美等地再转回来,才可能污染到中国海域,转了这么长时间,它被海水稀释以后可能根本没有了,所以也不必要担心海盐不再安全。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4月)17.本文围绕碘盐遭遇“全国大抢购”这一话题,具体说明了哪几方面的内容?(3分)答:18.文中划线句运用了什么的说明方法?它的作用是什么(3分)答:19.对本文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A.本文是一篇由某一现象追溯原因的说明文。
B.本文的说明结构是并列式结构。
C.如果受到了核辐射,服用碘片,放射性碘就会被排出体外。
D.因为我国食用盐以井矿盐、湖盐为主,海盐占的比例已不到一半,所以海水大面积污染后,即使不生产海盐,也不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E.文末加点的两个“可能”,表示一种推测语气,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二)窗外李均在语文阅读课上,班主任王老师给学生们讲岳飞小时候的故事,“在宋朝的时候呀,有一个叫岳飞的孩子,他的家境很贫寒,念不起书。
每当周围的小朋友背着书包去学堂上学时,小岳飞就跟在后面,等学生们都进了教室之后,他就一个人站在教室窗户的外面听老师讲课。
有一次,他在外面听课的时候不小心被老师发现了。
老师问明情况后,被他这股爱学习的劲头打动了,便破格免了他的学费,允许他进教室里面听课……”孩子们都津津有味地听着,仿佛入迷了一般,故事讲完后好半天,教室内仍静悄悄的,鸦雀无声。
看学生们都被故事打动了,王老师顿了顿,微笑着问,“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们都有什么感想,请举手发言。
”学生甲说,“条件那么艰苦,岳飞还坚持不懈地学习,他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学生乙说,“岳飞交不起学费,本可以整天玩的,但他没有,反而努力学习,他确实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
”学生丙说,“岳飞后来当上了大元帅,这和他小时候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我们也要像他那样刻苦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
”其他的孩子也都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踊跃发言,教室内的气氛十分活跃。
王老师不住地点头微笑,“恩,不错。
”正这时,教室后排靠窗的地方出现了了一阵小小的骚动,一个学生向老师报告,“老师,你看,窗外。
”王老师循着声音望去,发现在教室后门靠窗的外面,露着一个扎着羊角辫子的小脑袋。
王老师抿了一下嘴唇,似乎有些不悦,他用手示意大家安静,然后走了出去。
小女孩面色黝黑,年龄和教室内的孩子们都差不多,大约七八岁的样子,她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牛仔外套,但整体看上去还是比较干净的。
小女孩看到王老师出来了,有些害怕,水汪汪的大眼睛稍微和王师的眼神对视了一下,便移开了,她低下头,手足无措地摆弄着衣角。
王老师声音有些严厉地说,“你怎么又来了,你这样老是站在教室外面,影响很不好的,别人还以为我是在体罚学生呢。
”小女孩低着头,单薄的身子随着王老师音调的高低不住地哆嗦着,她一句话也不说,仍是来回搓着衣角。
王老师看孩子可怜兮兮的样子,有些不忍,便尽量使声调和缓下来,“你们这些农民工子女的处境我是很同情的,但我不是领导,我也无能为力呀,我上次不是跟你说了嘛,你回去让你的父母去找找关系,会有学校接收你的。
”小女孩仍是低着头,半天才小声喃喃道,“校长对俺爹说,俺应该归那个学校,那个学校说俺应该来这里……”“哦,是这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