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利用家庭小实验进行性活动论文

利用家庭小实验进行性活动论文

利用家庭小实验进行探究性活动【摘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让学生懂得科学探究方法,主动去获取知识与信息,尤为重要。

本文利用家庭探究性小实验的形式,组织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活动,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探究实验方法一、提出背景现行科学教育的目的:提供已经从自然界获得的系统基础知识,并有效地传授过去和将来用以探索及检验这种知识的方法,也就是要求学生要像科学家那样思考和探索,并在积极地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中逐渐获得知识和方法。

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重视科学探究。

但探究活动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这与我们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产生了矛盾,这也是大多数教师热衷于课堂讲授法教学的原因之一。

要能真正在教学中处理好既传授知识,又传授科学方法的关系,我们就应解决好探究活动的时间问题。

本人在日常的教学中深深地感受到,组织引导好学生进行课余家庭探究性小实验,是解决上述矛盾的途径之一。

二、家庭探究性小实验的特点所谓家庭探究性小实验,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充当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角色,作出猜想并设计切实可行探究方案,在家里利用简单的器材进行操作,去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

它具有以下的特点:灵活性课堂教学严格按大纲与教科书进行,有相对稳定的内容和形式。

而家庭小实验的开展则形式灵活多样,可以个人单独进行,也可以与家长或几个好友共同进行,且内容由自己需要来定,不受时间的限制。

开放性它不受学校环境的限制,是学生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于所接触的事物及现象提出猜想、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其实验内容富有新鲜感。

兴趣性由于实验的内容形式均是学生比较喜欢或急于想知道的,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自主性它是在教师指导下自行设计独立展开的,时间充足、压力小,学生是活动的主人,使学生在活动中能充分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

可行性方案的设计是根据身边现有的设备设计的,其器材易准备。

并且它是根据现有知识与技能而确定的探究内容,其内容往往与教学同步。

三、家庭探究性小实验的作用实验是科学学科的重要内容。

在科学知识的产生、建立、发展过程中,实验是归纳规律、产生假设的实践基础,是验证理论和假设的主要依据。

实验是科学学科的灵魂,实验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主要途径,是传授科学方法的重要手段,是发展学生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环节。

首先,家庭探究性小实验一改课堂教学理论讲授多、学生实际操作少的局面,使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满足了初中生追求独立的愿望,是学生学习科学所喜欢的一种形式。

它可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探索精神。

有时同一个实验会因家庭实验条件的各异及各人操作上的差异,而使产生的实验现象有所不同(如,学生在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co2时,由于通入气体时间的长短不一,导致现象的不同),这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他们进一步去探究,弄清原因所在。

通过这样的不断发现问题、寻求答案、解决问题,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学习信心得以加强,不断探究的科学品质也得到培养。

其次,家庭小实验有利于学生非智力素质的培养。

家庭小实验除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外,还需要机智、沉着、勇敢等心理素质,较强的观察和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

在实际的探究过程中,学生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或意外情况,家庭小实验往往有助于非智力素质的培养和发展。

譬如:在学习了co2的性质和制取后,我曾引导学生在家里试着用纯碱与醋酸反应来产生co2气体。

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操作中遇到了由于反应物充分接触,反应速度快、剧烈等情形,此时学生应严格按照实验要求和操作步骤去做,不慌不乱,才会成功地完成实验。

这就需要学生的沉着与机智,需要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需要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

再次,开展家庭探究性小实验丰富了学生的家庭生活,有利于学生良好社会行为、思想品德的培养。

现在,有一部分学生放学后,出没于网吧或游戏机房,使他们极易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而误入歧途。

教师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家庭探究性小实验,使学生热衷于这类有益活动,既充实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又使学生获得了更多的知识与技能。

四、家庭探究性小实验的组织实施科学探究是学生的一种科学素养,它的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我们应有计划、分阶段地进行。

第一阶段:接触性阶段,即直观感知阶段。

学生自己收集有关测量仪器工具,观察它们的使用说明书或铭牌,了解这些仪器制作的原理、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收集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一些试剂、药品,阅读说明书,了解它们的主要成份与特性;收集有利用价值的一些废弃物,分类存放,以作备用。

如收集家中的质量测量工具杆秤,观察其量程及感量;收集脑白金等营养品所附带的量筒,了解其量程及最小刻度;收集不同型号的干电池,观察其铭牌,了解它的正确使用;收集家中废弃的眼镜镜片,了解其结构及特性;采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并利用放大镜进行观察;采集本地区的一些有代表性的生物,进行观察;对一些课堂上演示实验或实验册上小实验,在家中利用家庭简单器材,进行实验……第二阶段:教师辅导阶段,即基本技能准备阶段。

教师通过课堂的演示实验,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体验并领会操作的要点;通过错误操作的电脑逼真模拟,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如: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其纯度的教学,我们可以借助电脑,向学生展示不纯h2遇明火剧烈爆炸的情景,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师生对实例的共同探究,让学生了解进行家庭探究性小实验的一般程序与具体的操作步骤。

如“如何测定鸡蛋的体积?”这一探究活动,教师可从用刻度尺测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让学生发现鸡蛋形状的特殊性,即发现问题,提出猜想或假设;通过学生的讨论,提出测定鸡蛋体积的一个个具体操作方案(方案1:取一圆柱形的玻璃杯,内装适量的水,记下水面所在位置,把鸡蛋浸没其中,记下水面所在的位置,用刻度尺测出两位置的距离及杯的直径,从而求得蛋的体积。

方案2:取一杯子置于一空盘中,往杯中装满水,把一鸡蛋浸没其中,然后小心地拿出盛蛋的杯,用量筒或量杯测出盘中水的体积,即为蛋的体积。

方案3:取一合适量程的量杯,放适量的水,记下读数v1,把蛋浸没水中,记下读数v2,得到蛋的体积值),以上即设计方案。

然后,由学生根据不同的方案在家中进行具体的实验,得出所需的结果,分析实验的成败得失,并指出具体的改进方法,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加以记载,此即进行实验并解决问题。

第三阶段:理论与实践结合阶段。

结合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尝试着独立完成一些简单探究性活动。

如:自制弹簧秤、自制潜望镜、自制针孔照相机、设计证明大气压的实验、自制水果电池、改装普通台灯成可连续调光的台灯、自制指南针、自制电磁铁、自制电铃、电度表的接线实验、调查当地人口状况、一块草地上的种群数量的测定、厨房内的污染调查、制作叶脉书签、人造天空等。

第四阶段:创造性阶段。

此阶段,教师鼓励学生用探究的眼光去留心周围的一切,发现问题,大胆地提出猜想或假设,根据身边的一些仪器设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并付诸于行动,得出相应的探究结果(如上述测鸡蛋体积方案的设计,有学生创造性地设计了这样的方案:鸡蛋表面均匀地涂上一层食用油,用面团包好,在锅内蒸熟,然后用刀把蒸熟了的面团割成两半,分别盛满水,再用自制量筒测出水的体积即是蛋的体积)。

同时,鼓励并引导学生探究结果,以小论文或小创造的形式加以发表。

如:对老花镜、近视眼镜的焦距估测的探究,设计出简易的透镜焦距测定仪;通过对排水法收集气体原理的探究,借助广口瓶及量筒设计出气体体积的测定装置……在此阶段,学生通过探究,往往可以得到许多课本上所没有提及的知识,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

在此阶段,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来获取所需的知识,更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也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激情。

五、家庭探究性小实验的评价1、评价的意义任何家庭探究性小实验不管是个人独立完成还是多人协作完成,其价值只体现在个体或少数人身上,只有通过共同交流评价,才能让更多学生了解他们探究的整个过程及思路、分享他们探究的成果,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促进后续学习。

同时交流评价的过程也是思维发生碰撞的过程,通过师生对家庭探究性小实验的评议或辩论,在同中求异,对探究结论引出更深层次的思考,有利于创新意识的进一步加强,使学生看问题更全面、更科学。

可见,共同的讨论评价,是家庭探究性小实验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2、家庭探究性小实验评价的特点(1)评价标准的相对模糊性家庭探究性小实验,是学生各自根据自己的探究课题,在家中利用各自所拥有的仪器设备而单独进行的。

它的探究主题的多元性、探究方法的多样性、所得结果深度的差异性等特点,使它无法用统一的标准去评价每个学生所完成的家庭探究性小实验。

所以,对于具体的每一个实验,我们都应从与之相应的不同角度、不同深度去进行评价;而且不同的评价者对同一实验结果的评价也可不同。

这就造成了家庭探究性小实验评价标准的相对模糊性。

(2)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家庭探究性小实验,一个重要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他们的求异、创新意识。

在评价中,应改变传统的由教师包办评价的单一化倾向,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性,通过自评、互评、师生答辩等形式,让师生共同参与,激发出更多的智慧火花,让师生关系在评价中更趋于融洽。

(3)评价措词的激励性家庭探究性小实验中,学生的每一小滴知识的获得,都是经过自己的一番努力而获得的。

所以,评价时对学生应多用激励性语言,特别应鼓励那些有独特的设想或解决问题方案的学生,来激发其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对学生的不足绝不能进行简单的指责,应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及时进行启发、点拨,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3)评价形式的多样性根据家庭探究性小实验所侧重的不同主题,对实验以不同的形式进行评价。

如,实验小制作的展评、探究性小论文的评比、探究方法的评比,探究价值的评比等等。

总之,家庭探究性小实验,是教学中进行探究性教学的较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家庭探究性小实验可给予学生更多体验成功的机会,较好地组织好学生进行家庭探究性小实验,对于激发学生的学科情感,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给教师的建议》b·a·苏霍姆林斯基著,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实验通讯》第6期、第7期。

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北师大出版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