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MBT2000主战坦克

MBT2000主战坦克

MBT2000主战坦克MBT2000是中国近年最成功的外贸坦克项目,继成功帮助巴基斯坦建立生产线,制造500辆后,不久前还向非洲摩洛哥出口150辆,击败了竞争者俄罗斯T-90S。

另据俄罗斯媒体2011年报道,孟加拉国政府也计划从中国进口44辆MBT2000主战坦克和3辆通用底盘的装甲维修保障车,交易总价值1.619亿美元。

研制背景由于印度长期以来对巴基斯坦有着坦克数量与质量的双重优势,为寻求平衡,1988年巴基斯坦开始与中国合作MBT2000主战坦克计划(印度当时针锋相对地宣布“阿琼”坦克“很快就可投入生产”,迫于压力,1996年巴基斯坦从乌克兰进口了T-80UD应急,促使1998年印度又从俄罗斯进口了T-90S)。

但巴基斯坦始终坚持完善本国坦克工业,与中国合作研制一款能对抗印度T-90S的先进主战坦克,同时要求价格不要太高,避免国民经济压力过大。

不得不说,巴基斯坦面临的坦克压力还是比较严峻的。

目前印度军队装备约700辆T-55、约1500辆T-72M1、约1200辆“胜利”、330辆T-90S、数十辆“阿琼”以及约90辆PT-76水陆坦克。

而且印度已经向俄罗斯追加订购T-90S近千辆(第一批300余辆为原装进口,其他打算在本国许可生产)。

而T-72M1也被印度利用俄罗斯技术陆续现代化改进。

这样看来,即便老旧型号退役,未来印度的三代坦克数量也将维持在2500辆以上。

巴基斯坦军队装备坦克总共只有2200多辆,还包括老旧的中国59式1200辆、69式250辆以及约540辆M47/48和50辆T-54/55,这其中除部分中国59式和69式还在继续改造,其余正逐步退役。

目前巴基斯坦陆军的现代化坦克仅有200辆中国85式、320辆T-80UD以及正在逐渐增加的MBT2000(巴基斯坦称“哈立德”,是一位阿拉伯战争英雄)。

可以说,MBT2000将逐步成为巴基斯坦装甲部队的绝对主力。

研制回顾1979年,617坦克厂研制出了121A样车,这就是我国80式坦克原型,不过它直到1988年才正式定型为88式坦克。

当时国民经济正在大调整,科研单位不能指望国内军方大批采购,所以还没有等80式定型,就给车体换上了焊接式炮塔、加长型105毫米线膛炮(“加长”是相对进口的英国L7线膛炮而言)、212式下反稳像式火控系统,命名为“风暴”85式外贸坦克。

后来又把730马力发动机提升到800马力,命名为“风暴-2”85-2式外贸坦克,向巴基斯坦推销。

但巴基斯坦陆军仍嫌火力不足,于是科研人员又将火炮改为苏联T-72的2A46M型125毫米滑膛炮仿制版,威力、射程、精度都比原型有所提高,将这款坦克定名为85-2M式。

巴基斯坦称其为85-2AP式(A为改进型,P代表巴基斯坦),采购了200辆应急,同时协调我国研制单位继续改进,推出85-3式(又称90-2式),这就是MBT2000的技术原型。

1988年10月1日,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贝格宣布中国将帮助研制主战坦克MBT2000。

1990年1月16日,巴内阁国防委员会批准该项目,投资10亿美元。

5月,巴方和中国北方工业公司正式签约。

1991年6月12日,第1辆巴基斯坦生产的样车制成并举行剪彩,时任总理谢里夫、参谋长贝格等都参加了剪彩仪式。

谢里夫还兴致勃勃地亲自驾驶了这辆坦克,称赞道:“我感到这辆坦克甚至比奔驰轿车更舒适。

”2000年,MBT2000设计定型,随即开始完成500辆订单。

技术难点说起来有点不客气,MBT2000最大的研制难点在于巴方的苛刻要求。

巴基斯坦是一个地形复杂的南亚国家:北部与印度接壤地区多山地,坦克运用不便,不能作为MBT2000的主要装备方向;南部平坦多沙漠,纬度低,夏季为副热带高压控制,最高气温超过50℃,多扬沙天气。

而巴基斯坦的经济首都卡拉奇(也是其第一大城市、海港和军港)到印巴边境的直线距离只有200多千米。

可以说,整个国家没有战略纵深。

巴基斯坦军方设想的作战背景是:印军突然袭击,巴方边境守备部队迅速被击溃,一线失守,印军推进到巴境内(具体地点不明)。

接着,巴军指挥部要求坦克部队不经准备,立即奔赴前线,期间没有校炮时间,弹药也必须在野外补充。

加之敌情不明,巴坦克部队不能拖车行军,必须直接履带行军,这样为的是一旦遭遇印军先头部队,能迅速展开作战队形。

这也无可厚非,毕竟坦克依赖拖车行军有惨痛的反面案例: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军队攻至杰赫拉,疏于防备,精锐的共和国卫队麦地那师的一个坦克连在拖车上遭科威特陆军“L型伏击”,因坦克未及展开,结果全数被“打靶”消灭。

正因如此,在MBT2000动力分系统考核中,巴方提出了非常苛刻的标准:样车平均每天跑150~200千米,每年还有一次400千米的不停车长途连续行驶考核。

须知,坦克行驶的摩托小时非常宝贵,为避免过于损耗,一般都禁止坦克长途自力行驶,长途机动要依靠坦克拖车甚至平板军列,靠近目的地以后,再下车自行。

巴方测试果然严格,连当时风头正劲的美国M1A1都未能通过(估计可能是M1系列的燃气轮机所需进气量太大,空气滤清器不能适应沙漠多尘环境)。

要命的是,世界范围内优秀的坦克动力系统极少,加上国际制裁,给巴方选型造成很大障碍。

MBT2000制造了4辆技术验证车,动力系统均排除燃气轮机――第1辆安装中国国产96DZ型882千瓦(1200马力)柴油机和德国伦克LSG3000变速箱(用于韩国K1);第2辆安装英国帕金斯CV-12型882千瓦柴油机(用于“挑战者”)和法国ESM500自动变速箱(用于“勒克莱尔”);第3辆采用乌克兰6TD-2型柴油机和液力机械半自动变速箱;第4辆采用德国MTU公司的MB871型柴油机(用于“豹”2早期型)和德国伦克LSG3000变速箱。

其实第1辆的中国96DZ 型柴油机也具有德国“血统”,可以认为是仿制MB87l 型。

但遗憾的是,90年代德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否决了LSG3000变速箱出口巴基斯坦,第2辆车的英法组合也因为对巴基斯坦核试验的制裁而无果而终。

最后选定了第3辆车测试的动力系统。

乌克兰6TD-2型是一种水冷二冲程柴油机,有着一系列固有特点:漏气、耗油、冒黑烟、扭矩大,但结构简单、体积小。

此外,苏/俄坦克发动机素来“短命”――这款设计寿命只有500小时,又是半自动变速箱,性能并不先进,好在和巴基斯坦已有的320辆T-80UD坦克的6TD型柴油机有良好的后勤通用性,在沙漠高温下发挥也算稳定,在1996年6月终于通过了残酷的环境验证。

巴方对火力系统要求也非常高。

巴南部多扬尘,中国第2代微光夜视仪性能还行,但在巴基斯坦“水土不服”,于是研制了热像仪配套。

海湾战争实践证明,坦克在沙漠地区夜间、尘雾中热辐射特征非常明显,用热像仪能远距离识别坦克。

加上巴方要求MBT2000坦克能在不校炮和弹药野外堆放的情况下,经过50℃暴晒后立即射击,且射击距离一般为1.8~2.5千米,达到了绝大部分坦克主炮的最大有效射程。

而远射程必然要求坦克炮的身管长、膛压高、伺服机构灵敏、火控精度高,加之当地多沙丘,地形起伏大,动对动射击更要在大起伏路面上行进。

测试时,靶子在2千米外,样车成45°角行驶,有时坦克刚刚完成长距离跑车测试,就被要求立刻打靶。

巴方这些要求实际上涉及另一个标准――人机工程。

我国传统坦克设计师从苏联。

苏式坦克的人机工程之恶劣众所周知:坦克内部到处都是油渍,弥漫着油味,灰尘大;仪器安放杂乱,乘员空间狭小,行驶颠簸起来更是“七荤八素”;坦克发动的声音嘈杂,喉头通话器效果差,往往要手势比划才能交流;车内一般无空调,在高温沙漠驾驶,中暑司空见惯。

为了满足巴方要求,我国科研单位可以说是被逼着开展人机工程研究,加大了坦克炮塔容积,调整仪器布局以方便操作,增加了辅助发动机提供应急电力,装了空调。

如此改动下来,MBT2000自有与众不同之处。

分系统技术特点火炮T-80UD的苏/俄125毫米坦克炮被巴基斯坦陆军评价不高,可以概括为“看上去很美、用起来很笨、活下去很难”――尽管口径大、初速高,但受制于弹种,穿甲能力不如德系120毫米炮;身管锻造技术较落后,相比西方120毫米坦克炮比较笨重;出于大规模生产的“消耗品”定位,其身管寿命只有300发,比中国镀铬的125毫米坦克炮至少低着200发。

炮管寿命短有两种后果:要么训练强度大,炮管要经常更换,多花钱,要么珍惜炮管寿命而舍不得用,造成部队战备水平下降,战时自然堪忧。

MBT2000最终选定的是中国新型125毫米坦克炮,可谓德国和苏/俄“混血儿”。

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从欧洲引进了电渣重溶精炼钢、单壁自紧身管技术,使得中国125毫米炮比苏/俄国同口径炮的管壁更薄、膛压更高、威力更大。

测试中,MBT2000在2000米距离穿甲深度为550毫米均质钢,凭借中巴军事合作关系,相信巴基斯坦必要时能够从中国进口穿深600毫米以上的特种弹。

MBT2000曾考虑过炮塔尾舱自动装弹机方案,后来因为技术储备不足而放弃,实际装车的是测绘仿制的苏/俄转盘式自动装弹机。

我国科研人员还发现原型的故障率过高,很不可靠,进行了29处改进,故障率降低到1%以下(精细的日本90式自动装弹机的公开故障率也达到了5%),满足了巴方要求。

由于是自动装弹,MBT2000的乘员减少到3人,射速提高到6~8发/分。

弹药苏制原型炮发射的穿甲弹威力较低。

印度T-72M1甚至还装备1973年就停产的BM-9型穿甲弹,其弹芯重量3.6千克,初速1800米/秒,弹芯长径比9:1,在2000米距离穿甲威力只有245毫米垂直均质装甲钢。

现在T-90S配备的是3BM-42型穿甲弹,2000米处穿甲能力一般也仅有460毫米垂直均质装甲钢。

而中国99式主战坦克副总设计师王哲荣院土曾称,99式主战坦克发射125毫米钨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可在2000米距离上击穿850毫米均质钢装甲;使用特种穿甲弹时,同距离穿深可达960毫米。

也许这是某理想条件下数据,加上MBT2000技术也不如99式,但MBT2000配用弹药强于同口径俄式弹药应该是毫无疑问的。

火控中国从85-2M式外贸坦克开始装备指挥仪式火控,其车长、炮长瞄准镜以及火炮都各自配有独立稳定装置,车长、炮长均能独立搜索、瞄准目标,必要时车长能够超越炮长射击。

最大的好处是双人搜索感知能力强,发现目标概率大,反应快,毕竟车长周视搜索角度比炮长更大。

该火控还有自动跟踪功能,即当运动目标突然被隐蔽物遮盖时,瞄准线能按照原来的跟踪速度继续移动,当目标从隐蔽物后出来时,瞄准线基本上可以对准目标。

MBT2000安装的212B型火控系统达到了战后第三代坦克水平,据巴基斯坦官员称,MBT2000以40千米/小时前进时,对2500米处的活动目标还有85%的命中率(也许是理想条件下),火控从发现、跟踪、瞄准到射击的反应时间为6秒,与M1A1处于同一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