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班主任工作的几点认识
宜州市北山中学韦立松
【内容提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本该是天真无邪的孩子们,也渐渐地不再那么听话,甚至沾染了不良的社会风气,面对一个个不再“单纯”的孩子,
身为最直接教育者的班主任,应该如何利用学校这一方净土,以更好
的方式去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呢?本文将结合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实
践简要谈自己的几点感受。
【关键词】:班主任、学生、教育
“唉,现在的学生太难教了!”在平日的交谈中,老师们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这一声声深沉的叹息,既是教育现状的真实写照,更为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
的确,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不断的发展,社会上许多的因素正在冲击着学校教育,诸如分配制、铁饭碗被打破,一些缺乏认识的人们(特别在农村)便萌生了读书无用的思想,大大降低了教育投入的积极性,而电子游戏(特别是网络游戏)和社会中赌博等不良风气则直接扭曲着学生的性情,让他们变得不那么“安分守纪”,甚至反叛……
作为班主任的我们该如何借助学校这方净土,去教育好这些“不听话”的学生,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呢?
我觉得,无论我们面对哪种类型的学生,最重要的因素是尊重和关爱学生。
只有当学生能真正感到受到老师的尊重和爱时,他才会从心底里接受我们的教育。
在这前提下,本人结合自己近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验。
首先,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应多一点宽容。
常言道“退一步海阔天空”,对于教育工作也莫不如此。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在目前诸多不良社会风气影响之下),对犯了错误的学生,所有教师的出发点是一致的,只是在工作过程中教师有时没有把握尺度,特别是面对调皮、屡犯错误的学生,只要他稍有不足,教师往往就压制不住心头的怒火,给学生的教育多是“暴风骤雨”式的批评,似乎只有这一吐芳能解除自己的心头之恨。
孰不知,不当或过当的批评,不仅于事无补,而且还会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造成紧张的师生关系。
一般说来,不愿做好学生,喜欢做“坏学生”的人是没有的,只是由于年龄的原因他们自身的控制力差或受了其它不良因素的影响而易犯了错误而惊恐不安的学生,我们又何必总是抓住不放,给他“雪上加霜”呢?假如我们能够满怀一片真情以一颗宽容之心对他们进行引导,让他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吸取教训,真心改正过来,岂不更好!这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有时侯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
第二,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应多一分信任。
和别的工作不一样,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由于学生的个性及个人发展进程不同,所以在一个班级中,纪律性较差,经常“犯事”的学生总是会有的,面对这样的情况,为了更好地控制局面,很多的教师忘不了在学生中培养几个“间谍”,以便更及时、真实地掌握好“第一手
资料”,便于“有效”地处理问题。
很显然,这样的方式使管理变得更有效率了。
但如果我们细心一想,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之间失去了信任,学生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失去了自由的空间,同时也会造成学生之间的心理隔阂。
想想,我们何不多一分信任,建立透明的相互监督的制度,比如魏书生老师所制定的轮流班长制,岂不更好?
第三,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应多一点表扬。
可以说,任何人都具有“渴望被肯定”的心理倾向——不管是虚荣心,还是荣誉感。
教师以能得到领导的赞赏为豪,而学生则渴望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哪怕仅仅是那么一句话,也可让他们感到骄傲,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因此,教育过程中,我们何不多一些表扬呢?学生做好事了,学生的学习进步了,我们不要忘了几句表扬之辞。
有时,即使面对犯错误的学生,我们同样可以找出他的闪光点给表扬,达到教育的目的。
在平时,我们不难发现,犯了错的学生常常有些自卑感,如果我们一味地对他们加以批评、训斥,则往往不能让他们真正从错误的阴影中走出。
相反,此时我们若是能转个角度,挖掘其不足的闪光点,及时给于肯定,也许会取得更理想的效果。
记得刚担任七年级班主任时,有一天,班里几个男生按耐不住,午休时竞偷偷起来打篮球,影响了全校的午休,刚听到这个消息,我顿时火冒三丈,马上想去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但冷静之后,我拿起了表扬的武器。
在班上,我以“表扬”的形式教育了他们:“同学们,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需要我们每一个同学的爱心,更需要我们去努力。
今天,我发现我们班有几个男同学就这样,为了能在下个星期的“新生杯”篮球比赛中取得好的名次,他们连午休的时间也用来练习篮球了,只是……”这几句话,让这个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行为,并能欣然地改正了。
第四,在教育工作中,教师有时也需要一点糊涂。
人无完人,谁也免不了有犯错的时候,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这些未成年人,容易冲动的学生呢?当学生犯错误了,如果我们总是抓住“小辫子”不放,对着学生痛快淋漓地一顿批评,甚至是闪电雷鸣般地一顿责骂,你想,会收到教育的效果吗?此刻,如果你已经没有别的良药了,你何妨不放一放手,装点“糊涂”呢?也许这也会让你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记得有一次班级劳动,由于做得不理想,我让参加劳动的学生重做一次,学生走后,我发现玻璃窗上竟有学生用水写下我的名字,也许是有些学生不服气吧。
此时,我决定采用“糊涂”的方法,于是,我轻描淡写地和学生们说了这件事:“这一次劳动,参加劳动的同学都表现得不错,特别是有一位同学,自己把玻璃窗擦得干干净净,却不贪功,反而把功劳让给了我,在上面记上了我的名字,想来,我可是受之有愧啊!”所有的学生都笑了,这件事也就这样不了了之,但我想,这样的闹剧也许以后就不会再出现。
第五,教育工作中,教师应该注意给自己的语言多一点包装。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每个人都需要保护自己的尊严,维护自己的面子,作为未成年人的学生也莫不如此。
然而,在教育过程中,有些老师有时却忽略了这一点,不能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又能维护他们的尊严。
特别是当调皮的学生再次犯了错误时,受到的往往是教师铺天盖地而来的批评、斥责,哪里有尊严可谈呢?而也正是这样的批评、斥责声里,学生产生了抵触情绪,对抗情绪,进而变得更加的“不可救药”。
相反的,如果我们改变以下方式,因地制宜去巧妙“包装”我们的批评语言,在向学生输送的“炮弹”外加上一层“糖衣”,让学生听得“顺耳”——比如把批评的话说成关怀,劝慰的话,把说教的话说成激励的话等等,这样会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记得在一次公开课上,在十多位听课教师的注视下,有一位男生竟在课堂上睡着了!面对如此尴尬的场面,我想起了于漪老师的一个类似的教学情境,我叫学生他,自己没有生气,只是学着
于老师的方式,微笑着对学生说:“同学们,大家看,我们班的хх同学真是这样喜欢学习,连睡觉的时候都在看书,我都有点不忍心打扰他了。
”就这样,学生在较松的氛围中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能心悦诚服地接受了教育。
可见,不同的语言所达到的教育效果是不相同的。
总之,教育过程是人性化的教育过程,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师,由于面临着生活、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有时会产生易激动、怒的情绪,在教育中也会有些草率、不当的地方。
因此,当我们面对学生,特别是犯了错误的学生时,我们如果能够从另一个新的角度去思考,也许会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班主任论文
新形势下班主任工作的几点认识
单位:宜州市北山中学
姓名:韦立松
时间:2008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