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制造业内部物流绩效评价

制造业内部物流绩效评价

1.制造业企业的内部物流框架体系
内部物流是指在企业内部,生产所需物料在各个生产环节必要的流动,主要包括仓储中的物料流动、厂区中的物料运输、生产流程中的物流流动、采购的原材料和半成品,以及产成品在企业内部的运送路线等环节, 是一个集信息流、资金流、实物流为一体的内部供应链。

制造业企业内部物流主要探讨发生在企业内部的物料流转的活动,从流程结构的角度上看,内部物流主要包括(如图所示): 供应物流,即上游企业对本企业所需物资供应的物流活动;原材料、零配件部件物流,即企业内部所需要原材料、零配件部件从供应仓库或者上游企业直接供应到生产线的物流活动;半成品物流,即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从上一道工序(或车间)到下一道工序(或车间)的物流活动;产成品物流,即生产出的成品或最终产品,从生产线到产成品仓库或者直接到下游企业的物流活动;回收物流,即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丢弃或再生所发生的物流活动。

2.制造业企业内部物流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1.内部物流绩效评价体系的基本思想
(1)一般来说,对于各个制造企业的内部物流而言,除了正常满足生产计划的要求外,首要考虑的是要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内部物流绩效评价首先从内部物流成本控制方面着手。

(2) 制造业企业库存包括原材料库存、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产品库存和最终产品库存。

除此之外,企业库存还包括内部供应链中不同层次、不同地点间的仓储和配送中心、库存消耗成本等。

库存的物料管理作为内部物流系统的一部分,对于整个内部物流的绩效评价指标,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因此,内部物流绩效评价也必须把库存物料管理能力纳入其中。

(3)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如果内部工厂布局不合理,会给企业的内部物流带来致命的硬伤。

那么这种布局不合理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在工厂内部运输距离过大,从而造成生产的停滞、迂回、速度慢、路线复杂等问题。

因此,考虑内部物流布局能力也是构建内部物流绩效评价的必要因素。

(4)除了成本控制、内部物流布局能力、库存物料管理外,企业内部所有的物料流程、生产活动都必须依托于生产组织、物料调配等供应链一系列的管理组合。

因此,考察企业内部物流的优劣,就必须考察内部物流的管理成熟情况。

基于上述的思考,可以从内部物流成本控制能力、库存物料管理能力、内部物流布局能力和内部物流管理成熟度四个方面构造制造业企业内部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2.制造业企业内部物流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对内部物流成本控制能力、库存物料管理能力、内部物流布局能力和内部物流管理成熟度四个方面,进行指标分解,构建制造业内部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

(1)内部物流成本控制能力指标。

在制造业企业中,物料的成本营运和成本资金控制是关系企业内部物流能否按完成企业制定目标的关键。

因此,本文决定采用成本营运指标和成本资金指标两个二级指标,分析企业内部物流的成本浪费和节约情况。

①成本营运指标。

成本营运指标反映的是企业物料营运的成本效率能力。

在成本营运指标中,本文决定采用废料率和材料周转率两个三级指标。

②成本资金指标。

成本资金指标反映的是企业物料成本对于企业资金周转所造成的影响。

在成本资金指标中,本文决定采用现金周转时间和净资产周转次数作为三级指标,来反映物料成本资金的使用效率。

(2)库存物料管理能力指标。

所有的企业都希望将库存降低到最低水平,同时又必须保留一定的安全库存,以保证快速的满足需求。

在此用库存水平指标和反应力指标作为库存物料管理能力指标的二级指标。

①库存水平指标。

库存水平反映的是企业库存对于正常生产所需物料的满足能力。

本文准备采用最高存量、最低存量和库存周转率作为其三级指标。

②反应力指标。

反应力是反映下级节点部门对上级节点部门指示的反应效率能力。

其三级指标是企业内各部门的物流单据流转时间。

(3)内部物流布局能力指标。

现代企业内部布局能力上的优势,主要通过内部物流的运输效能和运输效率来体现。

①运输效能指标。

运输效能指标反映的是企业的内部物流布局满足需要的能力。

本文采用生产线与其仓库的平均距离和仓库平均每天向生产线发运零部件次数作为其三级指标。

②运输效率指标。

运输效率指标反映的是企业按时满足物料运输需求与所花费的时间、物资等资源的比例关系。

在此选取按时交货率和订单完成率作为其三级指标。

(4)内部物流管理成熟度指标。

内部物流管理成熟度是从分析和描述内部物流的综合管理程度,它反映的是内部物流管理体系的增值能力。

应当从管理环境、管理策略和管理文化三方面来考虑内部物流的管理成熟度。

①管理环境指标。

管理环境指标包括工作流、组织结构、资源共享、沟通与信息流设施等三级指标。

工作流描述了企业完成内部物流作业任务的业务流程,该指标反映的是跨节点的业务流程优化和重组水平的高低。

组织结构是实现内部物流运作的依托载体,该指标反映出企业
内部物流从简单的功能集成向过程集成的发展趋势。

资源共享结构集成了生产部门、库存部门和销售部门的资源而形成的网络结构,该指标反映的是企业内部跨节点的物流资源共享程度。

沟通与信息流设施结构描述了信息沟通和传递的渠道,该指标反映的是在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体系中,在渠道成员中传递的信息种类以及信息刷新频率。

②管理策略指标。

管理策略指标主要通过内部物流规划方法来体现,其反映了企业对于内部物流实行一种前瞻性和动态性的控制。

③管理文化指标。

管理文化指标主要牵涉到整合企业内部物流节点上的亚文化,进而形成企业整体内部物流文化。

综上所述,制造业企业内部物流评价指标体系如表所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