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林业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要点解读

《林业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要点解读

《林业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要点解读
日前国家林业局颁布实施了《林业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展现出林业科技未来5年的创新发展蓝图。

本文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林业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的要点解读,欢迎浏览!
“十三五”谋篇新蓝图引领新航程
——《林业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要点
林业科技“十三五”如何谋篇?日前国家林业局颁布实施了《林业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展现出林业科技未来5年的创新发展蓝图。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创造日新月异。

分子育种、数字林业、生态功能修复、多功能经营、绿色制造等新技术应用更加广泛,科技对未来林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日趋显著。

“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林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全面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强化林业科技改革与创新,提升林业科技支撑能力;建设生态文明,保障生态安全,迫切需要突破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瓶颈;全面建成小康,实现共享发展,迫切需要加快扶贫富民实用技术集成转化;适应经济新常态,实现绿色发展,迫切需要攻克产业升级转型关键技术;提升森林质量,保障木材安全,迫切需要创新森林资源高效培育技术;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治理体系,迫切需要加强林业重大战略和政策研究;实施创新驱动,推进科技进步,迫切需要加强林业科技条件能力建设。

总体思路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确定
指导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按照“四个着力”明确要求,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制度创新,增强科技供给能力,加快成果转化推广,促进科学技术普及,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创新第一驱动力的作用,支撑生态建设,引领产业升级,服务社会民生,为推进林业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基本原则:坚持需求导向,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林业现代化建设的科技需求,找准主攻方向,强化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技术,力争在重点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坚持协同推进,统筹中央、地方、企业和社会科技资源,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强化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协同发展,实现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的有效对接。

坚持继承发展。

发挥传统优势,继承创新成果,稳定支持长周期研究,聚焦科技前沿,拓展新兴领域,加强集成融合,推动创新发展,全面提高林业科技供给能力。

坚持人才为先,实施人才强林战略,把人才作为创新的第一资源,强化激励机制,营造用好人才、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支持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激发林业科技创新活力。

坚持开放合作,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交流,主动融入全球林业创新网络,吸纳全球创新资源,推动技术和标准输出,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林业科技创新。

主要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运行高效、支撑有力的国家林业科技创新体系。

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创新平台日趋完善,创新环境更加优化,重点研究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5%,为林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在林木育种、生态修复与保护、森林资源培育与可持续经营、重大灾害防控、资源高效利用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跻身世界先进
行列。

新增重要科技成果1000项、专利4000项、新品种1000个。

成果转化应用显著增强。

林业科技推广和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不断完善。

林木良种使用率达到75%,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达到95立方米,主要用材树种材积生长量提高10%以上,主要木本粮油新品种单产提高15%以上,重大灾害测报准确率达到90%以上。

标准化水平显著提高。

政府主导与市场自主制定相结合的林业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实现标准化,林业标准化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

制修订林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000项,新建全国林业标准化示范区200个、林业标准化示范企业100家,主要林木制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

创新平台日趋完善。

创新平台布局更加合理,体系更加完善,运行机制更加优化,支撑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新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态定位站、区域科技创新中心、长期科研试验基地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200个以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