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与素质教育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与素质教育

谈初中化学教学与素质教育
盐津县艾田中学李克其
内容摘要:实施素质教育是新世纪提高国民素质的战略举措,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正确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

在化学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把素质教育贯穿于化学教学的始终。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在上世纪末针对片面追求升学率而提出的,更是站在国家乃至中华民族的未来而提出的,到现在已经有十年了,由于受招生制度和评价制度的影响,加之,有的教师受自身素质的影响对素质教育理解有偏颇,误认为搞素质教育会影响学生成绩。

这些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阻力。

其实,素质教育与学生成绩不相矛盾,只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学生成绩不会滑坡,并且其他方面的素质也会得到提高,我在这些年的化学教学中克服了以上那些阻力,并从以下四方面进行尝试: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核心是培养创新精神,具有创新意识的化学教师才会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在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全面教育的基本要求下,素质教育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即:自觉的更新知识,拓宽知识,使自己的综合素质有所提高,为课堂教育提供广阔的知识背景。

我认为,一个成功的、深受学生喜欢的化学教师,在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造诣、音乐、体育、绘画、书法、艺术等方面都应该有相当的品味,在课堂上挥洒自如,时时展示教学魅力,使学生敬而受之,师生关系平等融洽,充满民主的探讨气氛,学生才
能愉快地学习,因此教师的教学特色、教学魅力是对教师全面素质的检验,如更高的教育教学水平、良好的心里素质以及对化学实践的组织指导能力。

二、正确理解素质教育
没有考试的教育不是全面的教育,交白卷的学生绝不是素质高的表现,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公民,而不是培养考试得高分,其余不沾边的高分低能的公民。

事实上,随着考试内容及考试方式方法的不断改进,高分低能现象也在逐渐减少至最低程度,因此,考试与素质教育的方向是一致的。

化学教师如何在突出素质教育的化学教学中驾驭考试呢?一方面,考试所涉及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自学、思维等能力正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对于观察能力、化学实验的动作技能及德行、体质等难以通过考试检测,学校教师不要认为只要抓住了“对付考试”就抓住了一切,因为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价不单纯是看升学率,同样,学校评价教师也不再以升学率为唯一尺度。

经验表明:化学教师除了上好课外,也应与学生沟通情感,关心他们的思想品德、身体健康等诸方面的进步,即素质教育抓好了,考试成绩也一定能够上去的。

相反,倘若对《新课标》所规定的“掌握、理解、了解”等不同层次的要求为多考与少考、重点考与非重点考、考与不考来组织教学是有害的,即那种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的做法应理智地予以摒弃。

三、培养兴趣、激发求知欲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它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

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又是思维的动力,对于初三学生接触化学这门学科,有好奇心,但必须把好奇心转化为兴趣,而最有效的方法有两个。

1、利用实验。

如:在NaOH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剂,在加盐酸,出现颜色变化:无色-----红色-----无色。

学生对此特别敏感,会提出许多问题,则先让学生互相讨论,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再告之:学习化学能解决此问题,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利用侦破故事,设计案例,把知识融化其中。

如:教学白磷自然性质后,教师可讲道:“有一棉花厂仓库,半夜三更起火,虽然竭力抢救,火扑灭了,但损失很大。

事后,调查起火原因,发现门窗未被撬动过,只有管理员有钥匙,而无作案时间。

另外在现场找到一个针盒,针盒下面有一个小洞,把针盒拿去化验,发现上面有残存的P2O5。

”此时学生互动讨论得出:磷燃烧。

同时教师又提出:A、是白磷还是红磷?B、如何引起火灾的?C、针盒上的小洞起什么作用?这样有利于把化学知识贯穿其中,开拓思维想象力,培养科学素质,收到良好效果。

四、化学教学如何着眼于素质教育
首先,要重视实验教学。

我国化学家戴安邦先生也指出:“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平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能,又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实验,训练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使各项智力因素皆得到发展,故化学实验是全面化学
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

”因此,我们不应该因为升学考试中对化学实验的动作技能测试不到而忽视实验教学。

在教学中我们已深有体会:化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获取化学知识,培养科技素质,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中的时间和空间的运筹能力;通过计算和称量实验帮助学生形成“量”的概念;通过“打开试剂和瓶盖要倒放”的动作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养成“揭开茶杯(或电饭煲锅盖等)要倒放”------以防止污染的习惯。

还可以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等。

其次要重视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突出素质教育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我们应当想方设法、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应是丰富多彩的,如组织和指导学生办化学小报、化学墙报、化学魔术表演、自制仪器和自找代用品、做家庭小实验、举办化学讲座、化学竞赛、搞社会调查、组织学生参观化工厂、成立化学兴趣小组开展化学实验活动等活动。

不久前,我组织学生参观本地酒厂、石灰厂,使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结合起来,让师生还体验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联系起来时,同样还需要人们创造性的劳动,也充分体现了工人们的智慧和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伟大创业精神。

这必将使我们的教学更加紧密地联系社会,达到课堂上难于获得的效果。

另外,要重视练习与学法指导。

现在,谁都知道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很重要,应如何培养呢?我认为有两条途径值得重视:一是指导阅读;二是指导练习。

指导阅读就是要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

特别建议:最好的阅读材料是教材。

初中化学新
教材图文并茂,思考性、可读性强,且正好与课堂教学相配合,既起到课前预习的作用,又能使自学成果在课堂上得到及时的验证,从而增强自学信心和激发自学的兴趣。

教师给出适当的阅读任务------要解决什么问题。

教师对教材中的文字说明、图像图画、数据等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归纳。

指导练习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为学生选择适合的练习题,使学生免受题海之苦。

这里若将习题分为两类的话,一类则是为学生及时消化和巩固新学知识,使新学内容与原有知识同化后,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即所谓“形成性练习题”。

另一类则是提高题,即对某一知识点从各个不同方面和不同深度进行揭示,使解题时对该知识有全面深刻的理解,以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效果,同时需要运用类比、分析、归纳、综合等多种思维方法,使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严密性、创造性等各种品质得到有效的锻炼。

另一方面是加强化学知识与生活生产的联系。

化学具有实用性,教学中要努力把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化学、用化学,开阔他们的视野,巩固和深化课内基础知识,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并活用化学知识。

如:教学“空气和水资源”时,指导学生去调查了解本地空气和水资源状况,培养学生爱护环境、改善环境的意识。

又如:教学“燃烧条件”时,引导学生明白在家里发生煤气泄露时怎样处理,以及怎样除去家里水壶中的水垢………化学与生活生产实际相联系,只有去探索与思考,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多方面的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包括许多。

只有从义务教育的性质和
任务出发,在重视双基的同时,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观察、思维、实验和自学能力及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紧紧把握住《新课标》和教材,才能在学科教学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两基”向“两全”转轨且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九义人教版化学课标;
2、九义人教版化学实验课本;
3、《中小学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