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生物制药工艺设计设计学复习题

现代生物制药工艺设计设计学复习题

现代生物制药工艺学生物药物:是指运用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体液或其代谢产物(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级代谢产物),综合应用化学、生物技术、分离纯化工程和药学等学科的原理与方法加工、制成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

生物药物的分类(一)按照药物的化学本质和化学特性分类1、氨基酸类药物及其衍生物2、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3、酶类药物4、核酸及其降解物和衍生物5、多糖类药物6、脂类药物7、维生素(二)按原料来源分类1、人体组织来源的生物药物2、动物组织来源的生物药物3、微生物来源的生物药物4、植物来源的生物药物5、海洋生物来源的生物药物(三)按功能用途分类1、治疗药物2、预防药物3、诊断药物4、其他用途药物的ADME药物在体内的整个过程通常用ADME表示。

A表示吸收,即药物在生物体的吸收;D表示分布,即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M表示代谢,即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转化;E表示排泄,即药物及其代谢产物自体内的排除。

新药研究开发的主要过程(1)确定研究计划(2)准备化合物(3)药理筛选(4)化学实验(5)临床前I期(6)临床前II期(7)I期临床(8)II期临床(9)III期临床(10)注册申请上市(11)售后监测新药研究方法①影响因素试验②加速试验(Accelerated testing)是在超常的条件下进行。

其目的是通过加速药物的化学或物理变化,为药品审评、包装、运输及贮存提供必要的资料。

③长期试验(Long-term testing)是在接近药品的实际贮存条件25℃2℃下进行,其目的是为制订药物的有效期提供依据。

新药临床试验分为Ⅰ、Ⅱ、Ⅲ、Ⅳ期Ⅰ期(phase Ⅰ):初步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评价试验。

Ⅱ期(phase Ⅱ):是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

Ⅲ期(phase Ⅲ):是扩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

Ⅳ期(phase Ⅳ):是新药上市后监测。

抗生素是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或并用化学、生物或生物化学方法衍生的),在低微浓度下能选择性地抑制他种生物机能的化学物质。

抗生素的抗菌活性用最小抑菌浓度(MIC)表示。

MIC可以在液体试管或固体平板上测量,在一系列含有培养基和实验微生物的试管或平板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抗生素,能够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最低抗生素浓度即为MIC。

抗生素的分类(按作用机制分类)(1)抑制或干扰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2)抑制或干扰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3)抑制或干扰DNA、RNA合成的抗生素(4)抑制或干扰细胞膜功能的抗生素(5)作用于能量代谢系统的抗生素青霉素结构(P53)青霉素发酵生产的一般流程(P59)氨基酸药物制备工艺过程及控制要点1、称取新鲜的茧蛹,用组织粉碎机绞碎,以滤布或适宜的过滤器过滤,除去残渣。

2、滤液放入搪瓷罐内或适宜的容器内,按1:1的比例,加入400mol/L硫酸液,搅拌均匀,盖严。

将容器放入高压锅内,通入蒸汽,以10℃高温高压水解8-10h。

3、取已水解的上清液少许,用双缩脲法检查,是否有肽键反应,如无兰红色的出现,说明水解反应已完成。

4、冷却后,用石灰乳中和硫酸,边加边搅拌,待中和到PH4.0时,要小心操作,继续用石灰乳中和,调节到PH值5.5即可。

5、趁热过滤,除去硫酸钙沉淀,向滤液中加入0.5%活性炭,煮沸5-10min,脱色除杂质。

6、再趁热过滤,得浅黄色溶液,并保持滤液温度在60-80℃,待含量测定后,调整溶液浓度为3%,搅匀,灌装,密封既得。

氨基酸的分类(1)根据氨基酸在PH=5.5溶液中带电状况可分为酸性、中性、碱性氨基酸三大类。

(2)按照氨基酸侧链的化学结构,可将氨基酸分为脂肪族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杂环族氨基酸和亚氨基酸四大类。

(3)按氨基酸侧链基团的极性,把氨基酸分为极性氨基酸和非极性氨基酸两类。

(4)从对人体营养的角度,根据氨基酸对人体生理的重要性和人体内能否合成,将氨基酸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两大类。

胸腺激素工艺过程及控制要点(1)将新鲜或冷冻胸腺除脂肪并绞碎后,加3倍量生理盐水,于组织捣碎机中制成匀浆,14000g离心,得提取液。

(2)提取液80℃加热15min,以沉淀加热不稳定部分。

离心去掉沉淀,得上清液。

(3)上清液冷至4℃,加入5倍体积的-10℃丙酮,过滤收集沉淀,干燥后得丙酮粉。

(4)将丙酮粉溶于PH=7.0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加硫酸铵至饱和度为0.25,离心去除沉淀,上清液调PH值为4.0,加硫酸铵至饱和度为0.50,得盐析物。

(5)将盐析物溶于PH=8.0的10mmol/L tris-HCL缓冲液中,超滤,取相对分子质量在15000以下的超滤液。

(6)超滤液经Sephadex G-25脱盐后,冷冻干燥得胸腺素。

胸腺肽工艺过程及控制要点(1)取-20℃冷藏小牛胸腺,用无菌的剪刀剪去脂肪、筋膜等非胸腺组织,再用冷无菌蒸馏水冲洗,置于灭菌绞肉机中绞碎。

(2)将绞碎胸腺与冷重蒸馏水按1:1的比例混合,置于10000r/min的高速组织捣碎机中捣碎1min,制成胸腺匀浆。

浸渍提取,温度应在10℃以下,并放置-20℃冰冻贮藏48h。

(3)将冻结的胸腺匀浆融化后,置水浴上搅拌加温至80℃,保持5min,迅速降温,放置-20℃以下冷藏2-3天。

然后取出融化,5000r/min离心40min,温度2℃,收集上清液,除去沉渣,用滤纸浆或微孔滤膜减压抽滤,得澄清滤液。

(4)将滤液用相对分子质量截流值为10000以下的超滤膜进行超滤,收取相对分子质量10000以下的活性多肽,得精制液,置-20℃冷藏。

经检验合格,加入3%甘露醇作赋形剂,用微孔滤膜除菌,分装,冷冻干燥即得注射用胸腺肽。

白蛋白制备工艺过程(1)结合(利凡诺沉淀)。

人血浆泵入不锈钢夹层反应罐内,开启搅拌器,用碳酸钠溶液调节PH=8.6,再泵入等体积的2%利凡诺溶液,充分搅拌后静置2-4h,分离上液与络合沉淀。

(2)解离。

沉淀加灭菌蒸馏水稀释,0.5mol/L HCL调节PH值至弱酸性,加0.15%-0.2%氯化钠,不断搅拌进行解离。

充分解离后,65℃恒温1h,立即用自来水夹层循环冷却。

(3)分离。

冷却后的解离液用篮式离心机分离,离心分离液再用不锈钢压滤器澄清过滤。

(4)超滤。

澄清滤液以Sartocon-IV超滤器浓缩。

(5)热处理。

浓缩液在60℃恒温处理10h,灭活病毒。

(6)澄清和除菌。

以不锈钢压滤器澄清过滤,再通过Sartoltis冷灭菌系统除菌。

(7)分装。

白蛋白含量及全项检查合格后,用自动定量灌注器进行分瓶灌装或冷冻干燥得白蛋白成品。

人血丙种球蛋白制备工艺过程(1)取利凡诺PH=8.6沉淀后的上清部分,在不锈钢反应罐中开启搅拌器,并以1mol/L盐酸调PH=7.0,加23%结晶硫酸铵,充分搅拌后沉淀静置4h以上。

(2)虹吸上清液,将下部混悬液泵入篮式离心机中离心,得沉淀。

(3)将沉淀用适量无热原蒸馏水稀释溶解,在不锈钢压滤机中进行澄清过滤。

(4)以Sartocon-IV超滤器浓缩、除盐。

(5)浓缩液在除菌后,静置于2-6℃冷库中存放1个月以上。

(6)以不锈钢压滤器澄清过滤,再通过Sartolis冷灭菌系统除菌。

(7)丙种球蛋白含量及全项检查合格后,灌封机分装,即得人血丙种球蛋白成品。

干扰素是由诱生剂诱导有关细胞所产生的一类高活性、多功能的诱生蛋白质。

干扰素的分类(根据其来源细胞不同)分为白细胞干扰素(IFN-α)、类淋巴细胞干扰素(IFN-α与IFN-β的混合物)、成纤维细胞干扰素(IFN-β)、T细胞干扰素(IFN-γ)等几类。

IFN-α型干扰素又以其结构不同再分为IFN-α I b、IFN-α II a、 IFN-α II b等亚型。

干扰素的作用(1)抑制病毒等细胞内微生物的增值;(2)抗细胞增值;(3)通过作用于巨噬细胞、NK 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而进行免疫调节;(4)改变细胞表面的状态,使负电荷增加,组织相容性抗原表达增加;(50增加细胞对双链DNA的敏感性。

抗生素的工艺过程(P168)(1)分离灰黄层。

取新鲜血液,加入ACD抗凝剂,离心后分离出血浆,小心吸取灰黄层。

(2)氯化铵处理。

每份灰黄层加入30mL缓冲盐水,再加入9倍体积量的冷的氯化钠溶液,混匀,4℃放置10min,然后在4℃离心20min。

(3)启动诱生。

取稀释的细胞悬液加入白细胞干扰素,使其最后浓度为100ug/mL,置37℃水浴搅拌培养2h。

(4)正式诱生。

启动后的白细胞加入仙台病毒,使其最后浓度为每毫升100-150血凝单位,在37℃搅拌培养过夜。

(5)收获。

将培养物离心30min,吸取上清液即得粗制干扰素。

IL-2的工艺过程(P179)(白细胞介素-2)(1)诱生。

用鸡瘟病毒和PHA联合刺激人外周血白细胞,37℃培养。

(2)病毒灭活和固液分离。

用6mol/L HCL调节PH=2.0-2.再用6mol/L NaOH调回到PH=7.2-7.4,离心除去变性杂蛋白。

(3)硫酸铵分级沉淀。

取上述离心后的培养上清液,加饱和硫酸铵至35%饱和度,4℃静置4h,离心弃去沉淀。

上清液补加固体硫酸铵至85%饱和度,4℃静置24h,离心,收集沉淀。

(4)除盐。

将沉淀溶于10mmol/L PBS中,PH=6.5。

对10mmol/L PBS透析24h。

(5)蓝色琼脂糖层析。

将上述透析内液通过Sepharose 4B 层析柱,用200mL起始PBS洗去不吸附的蛋白,再用含0.4mol/L NaCL的PBS洗涤亲和柱,最后用含1.0mol/L NaCL的PBS解吸IL-2活性组分。

(6)凝胶层析。

将解吸的IL-2活性组分经PEG浓缩,再上ACA44Ultrogel层析柱。

用含0.1%PEG、0.2%正丁醇和PH=7.6的0.5mol/L甘氨酸的0.2mol/L tris-HCL洗脱,得IL-2。

药用酶的分类(根据药用酶的临床用途)分为;(1)促进消化酶类如蛋白质、糖类和脂类等。

(2)消炎酶类如溶菌酶、菠萝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等。

(3)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有关的酶类如链激酶、尿激酶、纤溶酶、凝血酶等。

(4)抗肿瘤的酶类如天冬酰胺酶、谷氨酰胺酶、蛋氨酸酶、酪氨酸氧化酶等。

(5)与生物氧化还原电子传递有关的酶如细胞色素C、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等。

(6)其他药用酶如青霉素酶、有机磷解毒酶等。

尿激酶的工艺过程(1)收尿收集男性尿,所收集的尿液应在8h内处理。

(2)沉淀处理尿液冷至10℃以下,用NaOH调至PH=8.5,静置1h,虹吸上清液。

用盐酸调至PH=5.0-5.5。

(3)硅藻土吸附处理好的尿液加入1%尿量的硅藻土,于5℃以下搅拌吸附1h。

(4)洗脱硅藻土吸附物用5℃左右冷水洗涤,然后装柱,先用0.02%氨水加0.1mol/L氯化铵洗脱,当洗脱液由清变浑时开始收集,每吨尿约可收集15L洗脱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