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灾害干旱

水灾害干旱

形成的常年水分短缺现象,气候干旱出现的区域为干旱区。 ❖ 短期干旱 是由诸如气候变化等因子形成的短暂缺水现象,
称为短期干旱。在多数情况下所说的干旱是指这类干旱。
❖ 旱灾 干旱不等于旱灾,只有对人类造成损失和危害的干旱 称之为旱灾。
旱情分布
❖ 气候干旱 ❖ 短期干旱
气候干旱
❖ 造成中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主要是海陆分布 的作用和青藏高原的隆升。
3.土壤状况 土壤是作物生长的载体,也是水分和养分的储存库,土壤干旱是形成农业
减产的直接原因,不同性质、厚度和坡度的土壤保水性能有差别,致使 雨水流失量也不同,也会造成干旱程度的较大差异。
4.大气参数 土壤和作物的水分流失主要来自于蒸发,而蒸发量受空气温度、湿度、对 流等大气参数影响。
5.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可以减轻或避免干旱,也可能会加重甚至造成干旱。如围垦水面 降低了河湖调蓄能力,扩大灌溉面积大大增加蒸散发量,等等行为造成 水资源严重短缺和旱灾加剧。
这四类干旱中,气象干旱是最普遍和基本的,其他类型的干旱多起源于 气象干旱,气象干旱与水文干旱及农业干旱之间的关系密切,存在一定 的时差,也就是说一般农业干旱相对于气候干旱有一定滞后效果。干旱 造成的灾害常常通过农业和水文干旱反映出来。 所以应干旱应该以气象干旱为基础,进而深入到农业和水文干旱。最后 落实到社会经济干旱,以进一步寻求减灾对策。
胡杨,在新疆罗布泊边缘还 残留着一些干枯的胡杨,又
称异叶柳,生命力极强
荒漠生态系统
指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植被 贫乏的自然地带 楼兰古城
短期干旱
由气候变化等因子形成的随机性异常水分短缺现象。
我国各地都可能发生干旱,但各地干旱发生的季节 却有一定的规律。(各地方发生旱灾的时间、以及 发生的频率都不同)
干旱
了解内容
❖ 什么是干旱? ❖ 中国哪些地方干旱比较严重? ❖ 中国时候地方容易出现旱灾? ❖ 哪些因素引起干旱的? ❖ 采取哪些措施才能抗者供与求不平衡形成的水分 短缺现象。
❖ 一般有两种类型的干旱: ❖ 气候干旱 某个地区由于气候特性、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
华北,西北和东北经常有春旱,有时春夏连旱 秦岭、淮河以北春夏连旱较频繁,夏旱次之 秦岭、淮河以南,南岭以北多夏旱)和秋旱 华南南部多秋、冬旱和春旱 川西北多春、夏旱,川东多伏旱。
从全国范围来看,春夏季节旱区主要在 黄淮海地区和西北地区;夏秋季节旱区 移至长江流域,直至南岭以北地区;秋 冬季节则移至华南沿海;冬春季节再由 华南扩大到西南地区。
❖ 华南地区,干旱主要集中在冬春季和秋季,江西、湖南、福 建、广东、广西的大部地区在30年中干旱出现的次数为20~ 25次,广东东部沿海多达27次;云贵高原至华南沿海一带, 由于降水量相对偏少,蒸发量偏大,以及多丘陵山地,灌溉 条件普遍较差,最易受干旱的影响。
按照发生频率:三个多旱区 p113
黄淮海地区
8月16日,乘客正在感受公交车上放有冰块的清凉。
近日,重庆市气温高达40℃左右。重庆公交从8月16日开始对主城区近4000辆没有
空调的公交车进行人工降温,确保市民出行不受高温的影响。
甘肃出现60年来 罕见旱灾 泾河断
流70多公里2007 年6月10日
干旱事例
2006年重庆大旱灾区农民 眼望绝种玉米地欲哭无泪
❖ 上万年前,有一个名为副特提斯海的古海,其东南 部曾深入中国境内,使海陆分布状况发生变化,其 周边地区气候变得湿润起来。但以后该海水量逐渐 减少,从而使亚洲中部迅速变干,大陆性气候特征 慢慢增强。此外,随着地壳运动,青藏高原海拔开 始出现上升趋势,最终整个高原隆起,从而阻挡了 暖湿的夏季风气流北上,使中国西北内陆地区逐渐 形成了干旱少雨、蒸发量大的气候。
❖ 黄淮海地区由于降水较少且变率大,干旱发生频率居全国之 首。本区大部在近30年中出现干旱的次数达20~25次,其中 关中东部、山西南部、河北中部和南部、山东西部、河南中 部和北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达25~30次,是全国干早发 生次数最多的地区。加上该地区人口较多,耕地资源较丰富, 形成水土资源不平衡,是我国较突出的受旱区,其水资源短 缺状况仅次于西北干旱区。
干旱体现
❖ 几个图面(不同干旱事件里面的不同体现) 我们刚提到哪些问题?
❖ 1气候干旱高温 ❖ 2河流断流 ❖ 3作物干旱 ❖ 4人类缺水喝,辣椒生活必需品的匮乏
四、干旱种类
按照水分循环的不同环节或造成后果将水灾害分成以下四类:
气象干旱(指降水少于蒸发造成的短暂的干旱现象) 水文干旱(指地表径流较少或地下水位较低的现象) 农业干旱(作物缺水,生长不好现象) 社会经济干旱(人 类社会经济系统资源不足的现象)
(一)、气象干旱
气象干旱是指由降水和蒸散发收支不平衡造成的异常水分短 缺现象。
❖ 东北地区,由于经常受低气压影响,降水比较稳定,干旱发 生频率相对低些。在近30年中大部地区干旱出现的次数为 10~15次。但松辽平原西部的朝阳、阜新、锦州、盘锦及白 城等地区,由于气候比较干燥,平均年降水量仅400毫米左右, 干旱次数较多。辽宁西部有16~17次;吉林白城地区干旱次 数最多,达20次以上;加上水土流失较严重和灌溉条件太差, 旱情较重。
河北、山西、山东全部。江苏、河南、安徽部分
闽粤桂林东部沿海地区
福建、广东、广西
西南地区
云南、四川南部
影响干旱因素
1.降水量 干旱就是水比较少,而自然界中降水是水分的主要来源,所以降水量的多
少有时候也是划分各类干旱严重程度的主要因子。
2.作物品种和生育期 作物是主要的受旱对象,不同的品种或生长得不同时期对水分的需求量不 同,所以作物也是反应干旱情况的主要因素。
三、干旱指标
❖ 干旱指标是反映干旱成因和程度的量度。 ❖ 好的指标可以反映干旱的成因、程度、开始、结束
和持续时间,且资料收集方便、参数计算简便。 ❖ 干旱指标的三个要素: 1. 持续期d(包括起始和终止日期) 2. 平均强度m(即平均水分短缺量) 3. 严重程度s(即水分累积短缺量)
干旱事例
重庆:公交车里放上大冰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