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现代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探讨(通用版)

对现代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探讨(通用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对现代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探
讨(通用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对现代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探讨(通用版)
近年来,随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多种经济成分的企业在开放、搞活的大潮中相继涌现,打破了有史以来“国统天下”的格局。

企业的所有制形式及生产方式、经营模式的改变,引起了企业内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
变化,原有的安全管理模式、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已不能适应现有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和工作范畴。

企业人员结构的变化,使得安全管理控制对象发生了变化,增加了安全工作的难度。

由于企业效益不景气,下岗职工思想情绪的抵触,在岗职工思想情绪的波动以及多年来企业沉积的各类不安全隐患等都已明显地暴露出来,可谓“险象环生”。

那么,如何解决目前存在的这些不安全因素,控制或减少各类事故、案件的发生,已刻不容缓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下面,笔者根据近年来的工作实际,就现代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作一探讨。

1.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点———被动变主动
传统的计划经济时期的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工作,往往是从抓事故、案件开始的。

针对所发生的事故、案件来查找原因,区分责任,总结教训,制定措施,通报所属单位引以为戒。

这种安全管理工作的方法,通常被人们称之为“问题引发型”或“被动式”管理。

而在当今各种所有制成分的企业群雄并立长期共存,生产的产品及生产条件随着社会需求变数不定的条件下,安全管理工作内容更加繁多,且日趋错综复杂。

这种“被动式”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安全管理工作形势的发展需要,其最大的弊病就在于这种“被动式”管理对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状态没有一个系统的定性和定量的概念,仅以事故、案件来衡量安全管理工作,往往在没有发生事故、案件时可一俊遮百丑;出了事故、案件便是一无是处,工作毫无成绩,随之而来的就是大会、小会或通报批评,甚至是追究领导人和责任人的行政、刑事责任。

企业的管理者终日提心吊胆,却又心中无数,不知所措。

为了变被动为主动,需要推行一种新的安全管理工作方法———安全管理系统工程。

就是采取系统工程的方法———安全
管理系统工程的方法识别、分析、预测企业内部的各个环节及部位的各种危险性或者安全性,对企业内部的安全状态进行定性、定量评价,从中发现和确定种种不安全因素及各种隐患,并预先采取相应的措施或对策,消除隐患和薄弱环节,使之处于最佳安全状态,并通过有效工作来防止各类事故、案件的发生。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把预防和减少事故、案件的发生放在“为主”的地位,我们称之为“主动式”管理。

即从事后查处转到事前预防,从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转变为现代的安全管理方式。

2.安全管理工作前提———安全性预测
安全性预测的方法很多,须本着“需要与可能”的原则,按照安全管理系统工程理论,依据预测的对象而选择不同的预测方法。

使用这些方法,不但可以寻找出影响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部要素,而且还可以通过分析、归纳、演绎出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有针
对性地积极主动地搞好安全防范工作。

3.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安全性分析
企业内部实行安全管理系统工程,首先要从企业自身系统安全的角度出发,对企业的危险性或安全性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从而确定影响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工作的诸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关系,从而完成系统安全的审定、认证、系统性能的评估、系统效益的评价和安全管理系统发展的预测,为系统综合和协调提供基础条件和基本依据,进而对各种危险性或安全性要素作出正确的分析评价,以避免重复劳动并取得安全管理工作的最优方案。

从总体上看,影响企业内部安全的基本要素大体可分为四类:一是人的要素,包括法人代表、安全管理人员和职工群众的素质。

人的素质又主要表现在组织筹划、分析决策、应急应变能力等;二是物的要素,包括生产、生活、科研、运输、文体等活动所需要的装备、设备、厂房、库房、器材和各种设施等;三是环境要素,包括自然环境、生产、生活环境及社会环境等;四是管理要素,也就是各项安全管理责任制度、标准及安全管理工作运行机制等。

这几
个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以往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往往侧重于强调追究人的责任,强调经济制裁和行政处罚、刑事处分,忽视了从根本上搞好安全的物质条件,致使有许多行之有效的安全措施达不到安全管理的要求,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及事故隐患甚多。

因此,必须引起企业领导、生产经营者的高度重视,切实把安全管理工作作为企业的自身行为,让安全工作的管理主体———企业单位自身强化约束机制,完善安全管理,主动承担起安全管理责任,并将安全管理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4.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安全性评价
企业内部的各种安全性要素达到什么样的状态或程度才算安全,这就是安全性评价标准。

安全性标准是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

没有衡量的标准,安全管理工作就没有依据,安全检查便是盲目检查,对安全因素或不安全因素的确立也无根据,也就无法检验和评价达到安全管理工作目标的程度。

当前,各项安全性标准不健全是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安全性评价,就是对企业内部存在的各种潜在不安全因素和事故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用评价标准进行对照和比较检查,以得到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工作状态的客观结果,为有针对性地搞好安全预防和安全管理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因此,应该根据不同类型企业、不同部位和不同物资产品的特点,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制定出相应的安全管理标准。

5.安全管理工作的运行———决策与实施
系统地进行安全性决策,就是根据安全性评价结果,综合考虑存在的问题,权衡大小、利弊、缓急程度和主客观条件,确定采取的相应对策和解决问题的措施。

当今各种所有制成分的企业在生产社会化的条件下,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不断发展,企业本身和各企业之间在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各个企业内部的情况、特点不同,采取的相应对策和措施也不相同,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分别确定。

但可以通过科学的调查研究,掌握一般规律,找出存在危险性或安全性的特点,作为决策的依据。

使用这种方法,即可达到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消耗的最佳效果。

安全决策
的实施,就是抓好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及预防措施的落实,这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

如果仅把安全管理工作及预防措施说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流于形式,走马观花,不实实在在抓落实,那么整体系统安全预测、分析、评价和决策等项工作做得再好,也只能是“海市蜃楼。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