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复配农药研究方法

复配农药研究方法

复配农药研究方法
二、复配农药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表9-3 《农药要览》(1991)提供品种数
类别
一元
二元
有效成分 112
189
杀虫剂
制 剂 270
250
杀菌剂
有效成分 92
116
制 剂 173
139
杀虫杀菌剂 有效成分 —
113
制剂 —
134
除草剂
有效成分 96
81
制 剂 159
89
制剂数合计
602
612
• 1、农药复配要有明确合理的目的 • 延缓抗药性,增效、扩大使用范围、降低成本、
降低使用时的药害和残留等。农药复配的主要 目的一是扩大防治谱,对同时发生的病、虫、 草害有较均匀的药效,从而尽量延缓甚至克服 农药在种间筛选引起的有害生物种群演替,达 到防止害虫再猖獗、次要害虫上升、有害生物 演变成优势种群的现象。 • 二是克服或延缓有害生物的抗药性产生,减少 用药量,从而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 农药混剂不包括在工艺上难以分离的同系物、 类似物、异构体之间的混合。
复配农药研究方法
复配农药的分类
• 农药混剂依有效成分分为二元、三元或 多元混剂。
• 按用途不同分为杀虫混剂、杀菌混剂、 除草混剂、杀虫杀菌混剂、杀虫除草混 剂、药肥复配混剂等。
• 复配农药的剂型与单剂一样有多种不同 的剂型
复配农药研究方法
复配农药研究方法
4、提高药效
• 由于混剂中的两个或多个单剂相互增 效,因而可提高某些药剂的毒力和防效, 降低单位面积用药量,降低成本。
复配农药研究方法
5、降低使用时的毒性、药害和残留
高毒与低毒有效成分复配,如无增毒现 象,则应比高毒单剂使用安全。同样高 残留与低残留单剂混配,一般应比高残 留单剂降低使用后农作物上的残留量。 农药复配后,由于用药量降低,相应地 就会降低药害
一、复配农药研究的意义
• 1、扩大防治对象和使用范围
a1
a2 c1 b2
b1
c2
A=a1+a2+c1 B=b1+b2+c1 C =a2+b2+c1+c2
复配农药研究方法
2、克服和延缓抗药性
• 有增效作用的复配农药克服抗药性的机理为其中 的一种成分能抑制害虫体内的抗性机制从而保证 其它成分的杀虫活性。
18
7
杀虫除草混剂
3
共计
176
28
四元 5 5
小计 111 33 37 25
3 209
在1992-1996年间,我国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注 册登记的农药品种为7711种,其中混剂为 2778种,占总数的36.03%。其中杀虫剂1380 个,除草剂275个,卫生用药319个。
复配农药研究方法
第二节 复配农药研究的方法
复配农药研究方法
• 有增效作用的复配还可以延缓害虫抗药 性的产生和发展。如 A、B两种作用机制 不同的杀虫剂复配,A剂可杀死具有抗B 剂基因的个体,B剂可杀死具有抗A剂基 因的个体,减少群体中抗单剂的基因频 率。其次,抗A、B两剂的基因频率为两 单剂频率之积,非常低,同时有增效作 用的复配剂可杀死这种多抗性个体,从 而进一步降低抗性基因的频率。
复配农药研究方法
表9-1 混剂连续淘汰前后稻灰飞虱敏感性变化
淘汰药剂
测定药剂
LD50 μg/克虫 淘汰前A 淘汰后B
马拉硫磷—速马拉硫磷—速灭威 0.124
0.117
灭威
马拉硫磷
0.322
15.96
(淘汰23代) 速灭威
0.029
0.132
B/A
0.9 50.0 4.6
表9-2 20%菊马乳油对莱缢管蚜抗性测定结果
三元 22 22 11 12 194 211
31 35 280
四元 制剂数 混剂数

— 542
272

— 324
151
62
410
410
65
2
285
126
2
67 1561
959
复配农药研究方法
表9-4 《农药的混用与混剂》介绍品种数
混剂类别
二元
三元
杀虫混剂
107
4
杀菌混剂
32
1
杀虫杀菌混剂
16
16
除草混剂
• 例如黑尾叶蝉对马拉松产生抗药性是因为黑尾叶 蝉体内的羧酸酯酶大量降解马拉松,使之失去杀 虫活性。马拉松与异稻瘟净复配后,异稻瘟净抑 制了羟酸酯酶对马拉松的降解作用,保证了马拉 松的杀虫活性,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 有机磷与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对抗性黑尾叶蝉有 增效作用是因为氨基甲酸酯抑制了叶蝉体内脂族 酯酶对有机磷的解毒作用。这些有增效作用的复 配剂克服了黑尾叶蝉的抗药性。
抗性倍数
1
1.2727×10-2 1.3279×10-2
1.1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2
13 144.9978
163.2 2.3631×10-1
15.50 4.7024×10-2
4.10
复配农药研究方法
3、克服再猖獗
• 使用复配农药对农田生态中的害虫有较 均衡的药效,虽也杀伤天敌,但只要对 天敌的毒力不大于害虫,就不会导致害 虫和天敌之间的比例失调,另外复配农 药还可抑制某些药剂对繁殖的促进作用, 其机理还有待研究。
淘汰药剂
淘汰代数
1
5
9
氯戊菊酯 LD50(μ/头) 抗性倍数
0.8882 1
0.8657 3.23
110.1826 124.1
马拉硫磷 LD50(μ/头) 1.5216×10-2
抗性倍数
1
1.9802×10-2 7.0630×10-2
1.30
4.64
菊马混剂 LD50(μ/头) 1.1388×10-2
复配农药研究方法
2、选择好混剂的组对
• 1单剂组对应是作用机制完全不同、至少 是证明不存在严重交互抗性的品种。
• 作用点为多基因控制的保护性杀菌剂混 合;
• 作用点不同的除草剂混合; • 虽同是神经毒剂,彼此又有差别的菊酯
类、有机磷、氨基甲酸酯间混合。
复配农药研究方法
2、选择好混剂的组对
• 2考虑到扩大使用范围,组对应是各有效成分 所防治的有害生物谱不相同或不完全相同,且 发生的时期或防治的适期吻合或相近。如防除 单子叶杂草的除草剂与防除双子叶杂草的除草 剂混合;不兼治螨类的杀虫剂和兼治螨类的杀 虫剂或杀螨剂混合;杀真菌剂与兼治细菌病害 的杀真菌剂混合。
复配农药的研究方法
复配农药研究方法
复配农药的定义
• 为了某种目的,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农药单剂 按一定的比例混合使用的农药制剂称为复配农 药或称农药混剂、农药混合制剂。
• 农药混剂有两类,最常见的一类是在工厂里 将各种有效成分和各种助剂、添加剂等按一定 比例混配在一起,加工成某种剂型,直接使用; 另一种是将各种有效成分分别加工成适宜的剂 型,在施药现场按一定比例混配后立即施用, 称为桶混剂(tank mix)。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