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金融监管_图文.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金融监管_图文.

新媒体
●赵科峰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金融监管
T7咕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非r炮金融机构的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
台逐步兴起,交易量越来越大,涉及的用户越来越多,并逐步在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

这些非金融机构的参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目前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的支付瓶颈问题,对电子商务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同时也为新市场秩序的构建和相应的金融监管带来新的课题。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现状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以下简称“第三方支付平台”),是指在电子商务企业与银行之间建立的支付平台,以支付公司为信用中介,以互联网为基础,通过整合多种银行卡等支付工具,或者借助第三方网上支付工具(虚拟账户、虚拟货币),为买卖双方进行交易资金的代管,支付指令的转换,并提供增值服务的网络支付中介渠道。

与传统的网上支付相比,网站商家和个人用户不需要与各家银行逐个签订接入协议、安装各个银行的认证软件,从而更为经济、高效。

随着网上支付业务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些第三方支付企业正处于稳定的上升阶段,业务量日益增大。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提供第三方网上支付服务的企业已超过50家,其中规模较大的近10家,近年来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第三方支付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

中国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金额达到2743亿元,比2007年的976亿元增长了
181%。

从第三方非银行支付中介来看,其主要功能是连接买卖双方、电子商务平
台和银行,起到一个桥梁作用,最终
实现网上交易的资金划拨。

从经营模式上,可以把第三方网上支付划分为支付网关模式(简单支付通道模式)和
———百虿]青年记者・2009年9月中PayPal模式(平台账户模式)两种。

其中,PayPal模式又可划分为监管型账户支付模式和非监管型账户支付模式(纯账户支付模式)两种。

第三方支付平台所带来的金融风险
第三方支付公司为电子商务网站的交易者,以及其他网络交易的双方乃至线下交易者提供了。

代收代付的中介服
务”或“第三方担保”。

从本质上来说,这是一种信用中介服务,而这种中间人的地位是否是交易中的一方,是否在整个交易过程中与买方、卖方具有同等的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并没有明确的界定,从而使得整个第三方支付市场存在着潜在的问题和风险,必须像对证券公司进行监管一样对第三方支付公司进行监管。

1.资金风险
第三方支付平台在交易中的中介地位,使平台可以从事资金吸储并形成大量的资金沉淀。

目前,大多数第三方支付公司都采用了二次清算的模式,从而形成了客户资金在第三方支付公司账户的资金沉淀。

沉淀的资金主要包括两部分:交易过程中的在途资金和交易前后暂存在平台里的资金,其中,在途资金数量巨大,第三方支付公司从中获得利息,成为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

由于第三方支付公司可直接支配交易款项,这就可能出现超越监管而越权调用交易资金的风险,就可能出现第三方利用客户资金进行风险投资的现象,加上各企业运作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

一旦出现一些类似。

卷包走路。

等事件,将给商家和消费者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2.公司管理风险
目前,国内的第三方支付公司进入门槛不高,政府也没有严格的资质审查,大量的小型支付公司不断出现,使得这种风险明显加大。

第三方支付公司提供的是一种支付中介服务,如何确保客户
交易资金安全,避免发生支付危机,目前尚无明确的监管办法。

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法律地位不明确,作为支付中介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其支付中介服务实质上类似于结算业务,而结算业务,属于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必须经过银监会的批准才能从事,第三方支付平台显然已经突破了这种特许经营限制,需要监管部门出台相应的管理措施,规范业务范围,消除。

灰色地带。

利用支付平台的网络违法犯罪活动不断出现,由于网络交易的匿名性、隐蔽性的特点,第三方支付平台很难辨别资金的真实来源和去向,使得资金的非法转移、洗钱、贿赂、变相侵占国有资产,收受回扣、诈骗等活动有了可乘之机。

5.虚拟货币对实体货币的冲击虚拟货币的发行由互联网服务商自行决定,其货币发行行为不受监管。

目前,虚拟货币能够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及其他渠道与实体货币进行双向兑换,也能购买实物商品,已经具备了实体货币的职能。

对于实体货币,国家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贴现,存款准备金等手段或制度调节货币流通量,但对于虚拟货币,其流通量完全取决于发行企业本身,如不进行监管,将可能面临与实体货币流通量不当带来的一样的问题,如通货膨胀。

4.消费者隐私泄露风险
在整个交易过程中,第三方支付市场充当交易双方的。

信用中介。

,消费者相对处于弱势地位,缺乏保护,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消费者个人信
万方数据
息得不到保障,客户个人支付资料面临泄露的风险。

二是缺少平台退出时的消费者保障机制,当第三方支付公司暂停或者关闭时,用户的资金如何得到保全并退
偿.以及支付平台的账号、账号中的资料和档案如何得到保护,也没有明确的监管要求。

现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监管情况
目前,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的国家都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加强了对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的监管,其中美国和欧盟的经验值得借鉴,他们制定了专门的法规条例,设立了专门的监管体制,加强了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资金、非法金融活动以及电子货币的监管。

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第三方网上支付的法律法规,对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监管存在一定的百区,可以依据的只有。

三个参考”,即一条法律、一条指引、一个办法。

2005年4月1日施行了《电子签名法》,该法规定可靠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或者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从而在法律层面上规范了网上支付中的电子签名行为。

2005年10月26日,央行出台了《(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该指引是针对电子支付的首个行政规定,但。

一号指引”规范的主体主要是银行及接受其电
子支付服务的客户,对作为电子支付指令转发人的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的监管并未涉及。

2005年6月10日。

中国人民银行支付清算司发布了《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从事网上支付业务的非银行机构的性质,业务开办资质、注册资本金、审批程序、机构风险
监控以及组织人事等做出了相应规定。

加强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金融监管
目前,我国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监管还存在很多问题,结合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我国在进一步加强监管时应考虑以下问题:
1.明确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法律身份根据第三方支付公司不同的经营模式,明确其不同的法律地位。

笔者建议,对支付网关模式且不存在二次清算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可界定为网络企业。

对支付网关模式且存在二次清算以及PayPal模式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可界定为非银行支付企业,纳入在《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提出第三方网上支付结算属于支付清算组织提供的非银行类金融业务。

2.加强对第三方支付平台上的客户资金的监管
首先,要实现公司的自有账户与客户沉淀资金的账户分离,禁止公司将这
新媒体
部分资金进行放贷、投资或挪作他用,由银行对客户账户进行托管。

其次,设立保证金制度。

客户资金账户必须要随时保留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作保证金,比如30%,第三方支付公司不能调动全部的客户资金。

巨大的客户资金产生的可观的利息是第三方支付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利息的归属问题有待商榷,可以用客户资金账户的利息作为保险金为客户提供保险,避免第三方支付公司一味追求利息而人为延长在途资金的在途时问。

再次,加强对大额交易、汇款转账
业务的实时监管,防止第三方网上支付成为洗钱的新通道。

5.建立市场准入和市场退出机制随着《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的实施,将进一步整合资源,许多小的第三方支付公司由于达不到注册资金的要求,不能取得经营资格牌照,将不得不退出市场,或被其他公司收购或兼并。

面对这种现状,有关部门应立即建立完善的市场退出机制,保护客户的利益不
受损失。

4.对实体货币、虚拟货币进行隔离限制虚拟货币的买卖行为(与实体货币的兑换)・限制虚拟货币只能在发行该虚拟货币的系统内使用,不得进行虚拟货币与虚拟货币的兑换,限制使用虚拟货币进行实物交易。

5.加强消费者安全
通过立法加强对消费者的利益保护,避免非银行机构利用信息和技术、业务上的优势损害消费者利益,维护交易公平,确保数据保密和信息安全。

第三方支付平台发展迅猛,创新不断,在给电子商务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带来了金融监管的新课题。

当务之急是制定相应的监管措施,在其发展初期就规范其行为,使其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并借鉴其他国家优秀的监管经验,制定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监管制度是我们的共识。

(作者单位:腾讯科技有限公司)
青年记者・2f}09年9月巾厂百i_万方数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