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 Indonesia■横卧于两大洲两大洋之间的千岛之国/火山众多地震频繁的地域/地跨赤道两侧的热带雨林气候/狭小的岛屿,短小的河流/丰富的热带资源 ■疏密悬殊的人口分布/民族众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语为国语/世界上最大的伊斯兰教国家之一/丰富多彩的习俗/多彩的节日■分散的封建王国/殖民主义者相继入侵/“八月革命”与印尼独立/建国之后的印尼 ■国旗/国家机构/行政区划/主要政党 ■经济综述/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农业/以采矿业和制造业为主的工业/以海河为主的交通运输/财政金融/对外贸易/投资指南■教育/新闻出版/体育/历史悠久的印尼文学/灿烂多彩的艺术/科学技术 ■岛国京都—雅加达/秀丽的山城—万隆/亚洲最大“植物园”—茂物/著名古城—日惹/布港河流的城市—巨港/四通八达的商埠——巴东/重要海港——棉兰 ■大力发展的旅游业/舒适的旅游时节/旅游路线指南/理想的旅游地国土 印度尼西亚一词来自希腊语中印度和群岛两词,合在一起即印度群岛。
1928年10月28日,印尼青年在雅加达集会,通过了青年誓词,喊出:我们是“一个民族——印度尼西亚民族,一个祖国——印度尼西亚,一种语言——印度尼西亚语”的著名口号。
从此,“印度尼西亚”逐渐替代了“荷属东印度”的旧称而成为国名。
●横卧于两大洲两大洋之间的千岛之国 在亚洲和澳洲两大陆、太平洋和印度洋两大洋之间,横卧着一片密集的岛群。
青翠欲滴的热带林木覆盖着各岛,好似镶嵌在赤道上的一串晶莹的翡翠。
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地跨赤道,幅员辽阔,岛群宽约1800公里,东西延伸约5100公里,全部岛屿的面积为1904569平方公里,次于中国、印度和沙特阿拉伯,居于亚洲第四位,是东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由13667个大小岛屿组成,其中约有6000个岛屿有人居住。
主要岛屿有爪哇、苏门答腊、伊里安岛(西半部)、加里曼丹、苏拉威西。
首都雅加达及著名城市万隆、三宝垄、苏腊巴亚(泗水)和日惹都在爪哇岛上。
苏门答腊是世界上第六大岛,自然资源丰富,有“希望之岛”之称。
伊里安查亚在世界第二大岛伊里安(新几内亚)岛的西半部,原始森林茂密,被称为“未雕琢的宝石”。
加里曼丹是世界第三大岛,印尼拥有其南部。
岛屿之间构成许多海峡和内海,其中巽他海峡、马六甲海峡、龙目海峡等是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通道。
现在龙目海峡已成为一条世界著名的“海运长廊”,从印度洋来到龙目海峡上航行,峡岸自然风光千姿百态,绮丽动人。
内海面积是陆地的3倍,主要有爪哇海、苏拉威西海、佛罗勒斯海、班达海等。
海岸线长3 5万公里,足以绕地球赤道一周。
●火山众多地震频繁的地域 印度尼西亚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仅沿海有平原,土壤肥沃。
拥有许多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峰,其中伊里安岛的查亚峰5030米,是印尼最高峰,查亚峰接近赤道,山下是葱郁的热带雨林,峰顶覆盖着晶莹的冰雪,有世界上少见的瑰丽景象。
印尼地处太平洋西岸火山带和地震带上,境内火山甚多,地震频繁,全国共有火山400座,其中活火山就有100多座,是世界上活火山最多的国家。
苏门答腊和爪哇两个岛上火山最集中,单是爪哇岛就大约有120座之多,其中有20多座是活火山,尤以爪哇岛的中央地带火山分布最多,且多数都在3000米以上,东部的希麦罗火山为全岛最高峰,高达3676米。
苏门答腊的西部是火山高原,巴里散山脉纵贯全岛,其中的葛林芝活火山高达3805米。
松巴哇岛上的坦博腊火山,1815年大爆发,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火山活动,喷出的物质多达30立方公里甚至100多立方公里,爆发的声音远在1600公里外的苏门答腊岛也能听到,火山灰弥漫在天空。
巴厘岛的阿贡火山1963年猛烈爆发,火山灰冲到10公里高空,弥漫到整个爪哇岛。
火山的爆发给当地人民带来灾难,但是基性火山土很肥,有利于农业。
印尼的许多古代文化摇篮,多在火山区。
印尼地震很频繁,苏拉威西及马鲁古一带,经常发生世界上最猛烈的地震。
爪哇岛每年约有55次地震,平均不到一个星期就有一次。
●地跨赤道两侧的热带雨林气候 印度尼西亚地跨赤道两侧,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接近亚洲、澳洲两大陆地的地区是热带季风气候。
具有高温、多雨、风小、潮湿的特点,无寒暑季节变化,号称“终年都是夏,一雨便成秋”。
全年气温比较均衡,甚至每天的温度都大致相同,年平均气温25~27℃,低地一般气温平均在26℃上下。
山区比较凉爽,爪哇岛的多沙利,年平均气温为16℃,茂物、万隆等地风光绮丽,四季如春,是良好的游览、避暑胜地。
印尼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为2000毫米以上,雨林气候区雨量充沛,每年在2000~4000毫米之间。
热带季风区雨量少些,不到2000毫米,从西往东雨量逐渐减少。
这里每年有一个干季,越往东,干季和雨季越分明。
接近澳洲大陆的岛屿(小巽他群岛),因为受到大陆高气压的影响很深,所以比其他岛屿干燥。
婆罗州沿岸的坤甸由于亚洲大陆风的吹拂,所以年降水量达3175毫米,位于该岛反方向的巴里把板,只有2228毫米。
印尼刮大风的时候很少,并且风一般都在三级以下,海岸一带,白天有海风吹向陆地,夜晚有陆风吹向海面,海陆季风吹来吹去,所以许多人家住在海边。
●狭小的岛屿,短小的河流 印尼各岛屿面积都很狭小,境内的河流都很短,只是苏门答腊岛的山地流向东北方的河川,以及婆罗州和伊利安岛的河川比较长,并且这些河川流域,因为降雨很多,因此,流量十分充沛,沿岸形成冲积平原。
苏门答腊最长的河流为坎帕尔河,发源于中西部的山地,最后注入马六甲海峡。
爪哇的代表河川为索罗河,索罗河流过爪哇的最大平原。
波罗州的河川呈放射状分布,加浦亚斯河、巴利托河、马哈坎河等主要河川,都发源于中央的山地。
伊利安岛的河川可以说是最方便的交通路线,曼贝腊莫河为注入太平洋的河川中最长的一条,注入阿拉弗海的河川则以里古河为最长。
印尼到处都是茂密森林,因此,河川自然就成了岛内非常重要的交通路线,很多部落也是选定在河川的附近发展。
近年来,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印尼的河水污染十分严重。
为了有效地控制河水污染,印尼政府目前正在全国20多个岛开展一场净化河水运动。
对全国20条污染最严重河流进行净化。
雅加达地区的锡平昂、锡里旺和穆尔克瓦特等3条主要河流的河水污染程度已减轻一半。
●丰富的热带资源 印尼的热带植物资源丰富,物产种类繁多,有“热带宝岛”之称。
印尼有35000多种植物。
除了茂密的森林,出产大量的有用木材以外,还出产多种经济作物,如橡胶、咖啡、金鸡纳霜、甘蔗、烟草、茶叶、胡椒、椰子、龙舌兰和木棉等。
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胡椒、金鸡纳霜、木棉和藤产地,均居世界首位。
天然橡胶、椰子产量居世界第二。
热带雨林面积仅次于巴西亚马孙地区。
加里曼丹和苏门答腊的铁木、努沙登加拉的檀木、苏拉威西的马木、爪哇的柚木,都是驰名于世界的珍贵木材。
除了成材林木以外,草木植物的外型也像大树,伊里安查亚省的香蕉竟高达20米,茎干粗得可以两个人合抱,爪哇芝博达山坡有一棵树上长着135种附生植物,层层叠叠,气象万千。
但是,印度尼西亚的森林在飞快地倒在油锯之下。
为此,印尼政府已决定1991~1995年间投资15亿美元用于植树造林。
印尼的动物界既有高等的灵长类猩猩,也有澳洲型原始的单孔类、有袋类,还有世界上早已灭绝了的恐龙的近亲——“活化石”科摩多龙。
印尼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主要有石油、天然气、锡、镍、铀、铜、铝土矿等。
目前印尼是世界大产油国之一,已探明石油储量为11 26亿吨,印尼的主要油脉在加里曼丹,主要的油井分布在圣加塔、阿塔加、孙布拉克、山加山加、达拉根、巴达克、山波亚和坦顺。
苏门答腊的油井,南部分布在占碑、塔兰格加尔、里马、拉贾慕亚劳尼姆,中部除了里里克以外,还有米那斯和多里,北部有普拉克与拉达油田。
锡的开采相当重要,印尼是世界上第三大产锡国,分布在廖内群岛和新开、邦加、勿里洞各岛,这些岛屿也可称锡矿群岛。
在廖内群岛的敏丹岛生产大量的铝土矿;苏门答腊岛还有天然气分布。
此外地热资源也很丰富。
印尼的煤矿蕴藏量为363 4亿吨(1994年探明),主要分布在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爪哇岛、苏拉威西岛和伊里安查亚。
社会 ●疏密悬殊的人口分布 印尼是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
共有人口2 02亿(1997年),居世界第4位,仅次于中国、印度和美国。
印尼是个发展中国家,出生率非常高,最近40年间,人口急速增长。
人口密度远高于世界人口的平均密度。
但人口分布极不均衡,爪哇岛最稠密,它的面积不到全国7%,却聚居了全国65%的人口,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700人左右,是世界上少见的人口高密集地区。
中部的雅加达自古就已开发,人口密度更高,每平方公里达800人以上。
人口密集的原因,一是爪哇岛形状呈细长形,各地距海最多不超过100公里,所以航海、渔业贸易都很方便;二是爪哇也非常适合发展农业,土壤肥沃,平地又多,尤为适宜种植水稻。
在加里曼丹、中苏门答腊某些地区及伊里安查亚省内地,平均每平方公里还不到1人。
人口的分布极不均匀。
●民族众多的国家 印尼是多民族国家,全国约有100多个民族,在历史上历来是种族迁徙的桥梁,东南亚古代的移民运动,每次都在这里留下了痕迹。
自公元前4000年开始,就不断有大陆移民进入马来群岛,公元前1000年,又有中南半岛和印度的居民相继来到印尼西部,大约在10世纪左右,开始有中国人迁入,这些华人在都市里从事商业活动,到了近代,各具特色的居民集团便发展成纷繁复杂的民族。
除巴布亚人和近代迁入的移民外,其余均属马来人种。
最大的民族有3个:爪哇族占47%,巽他族占14%,马都拉族占7%。
各民族都有特定的分布地区,许多小岛往往是一个岛一种民族,很多岛屿或地区以该民族的名字命名。
爪哇人大部分分布在爪哇岛的中部和东部地带,以及苏门答腊、加里曼丹等岛屿,他们不仅是全国人数最多的民族,也是国内文化最先进的民族,历史上曾信奉婆罗门教和佛教,15世纪下半叶后大多数改信伊斯兰教,20世纪中叶起部分人信奉基督教。
男女均行割礼。
巽他人主要分布在爪哇西部,经济和文化水平比爪哇人略低,近来部分人移居苏门答腊,15世纪下半叶后大都信仰伊斯兰教,主要从事农业。
马都拉人分布在马都拉岛和爪哇岛东部,主要从事农业,部分从事畜牧业,沿海一带从事渔业和盐业,原信奉印度教和佛教,后来大多改信伊斯兰教。
除上述三大民族外,在爪哇岛上还有一些小民族,在东部有腾格里人,在西部有巴兑人,目前仍住在偏僻山区,从事水稻种植业。
在苏门答腊岛有4个较大的土著族,即米南卡保、巴塔克、亚齐人、海岸马来人。
米南卡保人居住在岛屿中西部的高原上,大部分是印度教徒,经营农业和商业。
巴塔克人住在中部、东部地区和多巴湖畔,大部分是伊斯兰教徒,经营农业,在手工业方面有着卓越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