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真菌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HRCT诊断_周俊霖

儿童真菌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HRCT诊断_周俊霖

【Abstract】 Objective dren. retrospectively studied.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T findings of Pulmonary mycosis in chilClinical data of twenty children with Pulmonary mycosis between 2005 and 2010 were All the patients had underlying diseases including bronchopneumonia ( n = 5 ) , leukemia Results
Materials and Methods
( n = 12 ) , aplastic anemia( n = 1 ) , neuroblastoma( n = 1 ) and 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 n = 1 ) . CT scans were performed in20 cases. HRCT features included segmental or lobar consolidation in 10 cases, nodule or masslike lesions in 4 cases, cavities with thick / thin wall in 3 cases, fungal balls in 5 cases , “halo ”signs in 2 and miliary distribution in 1 case. Conclusion Pulmonary mycosis in children are difficult to diagnose. Hematological malignancy and significant immunosuppression tend to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Pulmonary mycosis. Clinical history, HRCT features and laboratory results are sufficiently informative for accurate diagnosis. 【Key words】 Pulmonary mycosis Child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1 年第 30 卷第 8 期
曲霉菌 3 例和肺隐球菌 2 例。 念珠菌 5 例, 2. 2 HRCT 特点 本组影像学资料显示胸部 X 线片对本病的诊 紊乱, 双肺门 断无确切帮助。多表现为肺纹理毛糙、 斑片状影。 少数伴有肺不张及胸膜局部增 影增浓, 厚等。 HRCT 表现( 图 1 ~ 8 ) : 肺亚段及肺小叶实变 10 例( 50% ) ( 图 1 ) 。 结节或肿块样改变 4 例 ( 20% ) ( 图 2、 3 ) 。空洞 3 例( 15% ) ( 图 4 、 7 ) 。霉菌球 3 例 ( 15% ) ( 图 5 、 7、 8) 。“新月征 ” 2 例 ( 10% ) ( 图 5 ) 。 粟粒型 1 例( 5% ) ( 图 6 ) 。 3 讨论
[1 , 2 ]
阳性及( 或) 痰涂片 2 次以上查到真菌菌丝; ( 4 ) 根 据细菌学检查或抗生素治疗反应可排除其他致病菌 感染。符合上述两项以上者可诊断。
作者单位: 330006 江西省儿童医院放射科 ( 周俊霖 、 丁 吕 静、 程 力) ; 儿内科( 苗 静)
山、
1. 2
影像学检查
所有患儿均行高分辨率 CT ( HRCT ) 检查。 采 用 Picker PQ2000 螺 旋 CT 机, 层 厚 5 mm, 层间距
资料与方法 本组 20 例, 男 12 例, 女 8 例, 发病年龄 < 28 天 1 例, < 1 岁 3 例, 1 ~ 3 岁 6 例, > 3 岁 10 例。 1 1. 1 真菌性肺炎的诊断标准 ( 1 ) 有明确肺炎症状和体征; ( 2 ) X 线胸片或 CT 显示局灶性或双肺浸润性改变; ( 3 ) 痰培养真菌
回顾性分析 2005 年至 2010 年住院确诊为真菌性肺炎的 20 例患儿资料。 结果
病, 并且都有发热。原发病为支气管肺炎者 5 例, 继发于其他疾病者 15 例( 白血病 12 例, 再生障碍性贫血、 神经母 细胞瘤及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各 1 例) 。20 例均行 HRCT 检查, 肺亚段及肺小叶实变 10 例, 结节或肿块样改变 4 , “新月征” 2 例, 例, 空洞 3 例, 霉菌球 3 例 粟粒样改变 1 例。 结论 诊断。 【关键词】 真菌性肺炎 儿童 X 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儿童真菌性肺炎不易诊断 , 但恶性血液系统 疾病和严重免疫抑制是儿童真菌性肺炎发病的重要因素 。 应结合临床病史、 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全面分析 , 及时
[3 ] 珠菌, 约占临床念珠菌病的 3 /4 。 本组病例感染 念珠菌 9 例( 白色念珠菌 5 例) , 曲霉菌 6 例和肺 中,
毛霉菌 1 例。 白色念珠菌感染约占念 隐球菌 4 例, 珠菌感染比例的 56% , 与文献报道有差距。 本组病例合并细菌感染 8 例 ( 40% ) 。 其中, 嗜 血流杆菌 1 例, 大肠杆菌 3 例, 白色葡萄球菌 2 例, 绿脓杆菌 2 例。 合并支原体或 ( 和 ) 衣原体感染 6 例( 30% ) , 巨细胞病毒感染 5 例 ( 25% ) , 轮状病毒 及人类疱疹病毒( EB ) 感染各 1 例。 真菌性肺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且多为继发 性, 故常被原发疾病所掩盖, 多表现常见肺部感染症 。本组 9 例仅表现为发热、 咳嗽 ( 45% ) , 表现 腹泻、 腹胀 6 例 ( 30% ) , 为消化系统感染症状呕吐、 状 表现为泌尿系统感染 ( 血尿 ) 及神经系统感染 ( 抽 搐) 各 1 例。 本 组 病 例 多 继 发 于 恶 性 血 液 系 统 疾 病, 尤以急慢性白血病最多( 12 例) 。其次为继发于 支气管肺炎( 5 例) , 而继发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神经 母细胞瘤及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各 1 例。文献报道 真菌性肺炎常见于血液系统化疗后粒细胞减少及抗 生素使用史者, 真菌性肠炎多见于合并肺炎基础上 使用抗生素者 。随着血液病患儿数量的增加, 侵 袭性真菌感染机率更是明显增加, 并呈逐年上升趋
图1
4 岁。咳嗽、 男, 气促、 发热 10 天。示双侧斑片状或云絮状密度增高影, 边界模糊, 初诊时误诊为支气管肺炎。 后复查 HRCT, 病灶多发, 图2 3 岁。呕吐、 女, 腹泻 1 周。示多发大小不等结节, 分叶状, 并可见毛刺 ( 虚箭 ) , 图3 图5 2. 5 岁。 咳嗽 10 余天、 男, 发热 3 天。 示多发大小不 图4 右上肺见薄壁空洞 , 边缘光整, 无气液平 图6 4 岁。 白血病化疗中出现低热 、 女, 干咳, 营养不良
儿童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 肺部感染已成为儿 内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然而长期大剂量广谱抗 生素、 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加之儿童, 尤其幼婴、 新生儿及体质虚弱者中, 免疫功能不健全 或免疫缺陷及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增多 , 临床 上继发性真菌性肺炎极为常见, 且病死率极高, 早期 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 笔者回顾性分析 2005 年至 2010 年住院确诊真菌性肺炎的 20 例患儿临床及影 像资料, 报道如下。
[6 ] 扫, 明显可见随体位改变的“洞中球征 ” , 且3 例 “空气新月征 ” 。( 5 ) 粟粒型 1 不同层面均可见明显 例( 5% ) , 误诊为亚急性粟粒性肺结核, 后经临床证 [6 ]
儿肺部真菌感染以念珠菌多见, 隐球菌及曲霉菌次 , , 之 毛霉菌极少见 念珠菌中致病力最强者为白色念
或在恢复中病情反复。 原发病为支气管肺 炎 者 5 例, 继发于其他疾病者 15 例, 包括白血病 12 例、 再 生障碍性贫血、 神经母细胞瘤及重症联合免疫缺陷 病各 1 例。20 例 均 有 发 热, 其 中 咳 嗽、 气促 9 例 ( 45% ) , 多见于曲菌感染者。 呕吐、 腹泻、 腹胀 6 例 ( 30% ) , 多见于念珠菌或毛霉菌感染者。 其他: 营 ° 抽搐 1 例, 血尿 1 例, 鹅口疮及肛周 养不良Ⅲ 10 例, 皮炎分别为 7 例和 12 例。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总数多呈一般炎症表现, ( 10 ~ 28 ) × 10 9 / L 16 例, 中性粒细胞 0. 54 ~ 0. 92 18 例, 未见中毒颗粒。血培养有细菌生长共 8 例, 其中 嗜血流杆菌 1 例, 大肠杆菌 3 例, 白色葡萄球菌 2 例, 绿脓杆菌 2 例。大便培养白色念珠菌 3 例, 中段 尿培养霉菌 1 例。此外 10 例另行纤支镜刷检, 白色
真菌是条件致病菌, 儿童真菌感染可累及全身 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或长期大剂量使用 各个系统, 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时, 均可导致 广谱抗生素、 。 菌群失调而造成机会性感染 支气管和肺是最易发 生儿童真菌感染的部位, 临床多为吸入性感染, 全身 血行播散导致真菌性肺炎较少见 。 真菌侵入肺组织后将引起一系列炎症反应, 基 本病理改变为凝固性坏死、 炎性细胞浸润、 脓肿形 成、 炎性肉芽肿及肺纤维组织增生等。 文献报道小
· 1184· 5 mm, 兴趣区加扫 2 mm 薄层, 矩阵 512 × 512 。 扫 120 kV , 80 ~ 120 ms , 小视野 ( FOV ) , 全部 描剂量为 使用骨重组算法。 扫描前均按 0. 5 ml / kg 体重, 口 待患儿入睡后平静呼吸下扫描。 服 10% 水合氯醛, 2 2. 1 结果 临床特征 20 例均伴有基础疾病, 并在基础病上病情加重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1 年第 30 卷第 8 期
· 1185· 密度均匀, 似肿瘤。炎性肿块由纤维黏液混合而成, 、 。 多见于隐球菌 组织胞浆菌等感染 有些结节周围 “晕轮征 ” , , 常伴有 又称“反靶征 ” 表现为软组织密 磨玻璃样晕环影, 与 度结节或肿块周围环以浅淡的、 又 称“出 血 性 结 梗死 周 围 的 水 肿 和 出 血 有 关 , 。本组 3 例为曲霉菌, 1 例为毛霉菌。 ( 3 ) 空洞 节” 3 例( 15% ) 。厚壁或薄壁, 肺内斑片状实变影内圆 形透亮区, 内壁光滑, 无气液平面, 本组 2 例诊断为 曲霉菌均表现为厚壁空洞; 另 1 例薄壁, 光滑锐利, 大便 培 养 诊 断 为 白 色 念 珠 菌。 ( 4 ) 霉 菌 球 3 例 ( 15% ) 。移动性肿块影即所谓 “霉菌球 ” , 不同体位 成像时霉菌球表现出具有重力依赖性 。其中 2 例为 1 例分别行仰、 典型肺曲菌病, 俯卧位 HRCT 轴位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