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劳动供给分析
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趋于降 低劳动力参与率。 如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到 “老有所养”,那么老年人口的劳动力参与率 就会降低。
工资制度:我国长期实行低工资制度,工资 收入体脑倒挂,导致人们教育投入不足,很多 人提前就业。
精品课件
第三节 工作时间的决策理论
• 劳动和闲暇 • 偏好和无差异曲线 • 工资、收入和预算线 • 均衡的工作时数的决定 •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 个人与市场劳动供给曲线
精品课件
工资对家庭所用时间和物品的影响
高工资的人选择A点生产, 使用较少的时间和较多的 物品;低工资的人选择B 点生产,即使用较为时间 密集的技术生产家庭商品; 高工资能使人们接受更多 的时间和物品,因而高工 资的人们会进入一条更高 的等产量曲线,但仍使用 更为物品密集的生产技术, 如在C点生产。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
S
W W3 W2 W1
0
H1 H2 H3 H(劳动供给时间)
精品课件
• 九、市场劳动供给曲线
• 将所有单个劳动者的劳动供给曲线水平相加,即 得到整个市场的劳动供给曲线。
• 一般来说,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一条向上倾斜的曲线。 因为,工资率变化的替代效应在每个劳动者身上都会发生, 而收入效应可能在一些劳动者身上不起任何作用,如收入 水平非常低或家庭负担重的人,对这些人而言,只要提高 工资率,他们就愿意增加工作时间。在一个社会中,富裕 者总是少数,因此对劳动者总体而言,替代效应会大于收 入效应,因而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总是表现为向右上倾斜 的曲线。
精品课件
工资率(W)
D
S
W0
0 L0
• 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
精品课件
劳动数量(L)
第四节 家庭生产、家庭联合劳动供 给和生命周期理论
• 分析家庭的原因:劳动-闲暇模型存在不足:
一、忽略了家庭背景,即劳动供给决策常常是丈 夫和妻子在家庭联合做出的。需要考虑某一家 庭成员的工资率及收入对另一方劳动供给决策 的影响。
精品课件
• 二、家庭联合劳动供给决策
• 1、非劳动收入变化对家庭时间配置的影响: • 如果闲暇被假定是正常商品,家庭非劳动收入的
增加将会导致负的收入效应,对于所有的或者部 分家庭成员的工作时数下降。
精品课件
2、家庭成员的工资率变化对每个家庭成员时间配置 的影响:
精品课件
• 一、影响劳动供给的自然因素
人口规模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
情况下,如劳动力参与率不变,高人口增长必然引起 劳动力供给量的增加。
人口的自然结构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性别:一般男性的劳动力参与率要高于女性 年龄:年轻型和老年型与成年型社会相比,短期内会 表现为比较低的劳动自然供给状况。 民族:黑人的劳动参与率要低于白人
精品课件
从业 人员
经济活 动人口
16岁以上劳动 力资源
非经济活
失业 人员
动人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中国的劳动力范畴分类图
精品课件
职工
其他从 业人员
• 中国的劳动力范畴相关概念: • 劳动力资源:指在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在正常
情况下,可能或实际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数。劳动力资源 的范围为:在劳动年龄内(16周岁以上),有劳动能力, 实际参加社会劳动和未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员。不包括在押 犯人,在劳动年龄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以及16岁以下 实际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员。
• 在低工资率下,劳动者希望额外增加收入的愿望很 大以至于替代效应超过了收入效应。当工资率超过 某一数值以后,劳动者的收入足够高以至于他对更 高工资率采取的反映是愿意购买更多的闲暇而减少 工作时数,即收入效应超过了替代效应。个人劳动 供给曲线是一条既包含有正斜率部分又包含有负斜 率部分的曲线。
精品课件
•
所谓“正在工作”,指的是为得到工资或利
润而工作的人,或在家庭或农场或行业中不领工
资,每周工作15小时以上的人。
• “有职业但并未工作”,则是指现在不工作也不 寻找工作,但本人有职业或企业,只是由于休假、
疾病、劳资纠纷或恶劣气候而暂时未工作,或者 由于其他各种原因而削减工时的人。
精品课件
• 失业者(unemployed):包括在调查周内没做工 作,在此以前四周内曾做过专门努力寻找工作, 而在调查周内本人又适于工作(临时疾病除外) 的一切人。此外,失业者范畴还包括那些没做工 作,又适于工作的(1)临时解雇以后正在等待 再起用的人;(2)正在等待的,等待时间达30 天后可到工资不同的新职业岗位上报到的人
精品课件
就业
劳动力
(就业加失业)
辞职 解雇
重新就业、 被召回
人口(16岁及以下)
新进入、 重新进 中途退出、退休 入
非劳动力
失业
美国成年人口的劳动力分类图
精品课件
• 美国的劳动力范畴相关概念:
• 劳动力(labor force):在美国,劳动力是指16 岁以上在工作,或者积极地寻找工作,或者因为 暂时失业而等待被召回的所有的人。
• 职工(Formal Employees):在国有企业、国有与其
他所有制企业合资或合营的企业、事业单位工作并由其支 付工资的各种人员。不包括乡镇企业和农村集体所有制的 劳动者,也不包括城镇个体和私营企业工作的员工。
精品课件
• 城镇失业人员是指城镇常住人口中一定年龄以上 的,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期间无工作,当前有就 业可能并以某种方式寻找工作的人员。由此计算 的失业率为城镇调查失业率。
精品课件
• 四、均衡的工作时数
• 劳动者关于工作时数的决策是由偏好、工资率和 收入相互作用的结果。
• 在均衡点X,预算线的斜率等于无差异曲线的斜 率,劳动者的效用达到最大化。
• MRSHY=W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 五、工作时数与非劳动收入变化
• 下页图示考察非劳动收入变化对工作时数的影响: • 非劳动收入增加,增加闲暇,减少工作时数。 • 收入效应:在保持工资不变(W)的条件下,收入
第三章 劳动供给分析
第一节 劳动力范畴分类和劳动参与率 第二节 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 第三节 工作时间的决策理论 第四节 家庭生产、家庭联合劳动供给 和生命周期理论 第五节 劳动供给理论在政策上的应用
精品课件
第一节 劳动力范畴分类和劳动参与 率
• 一、劳动力范畴分类
• 劳动力:在一定的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 劳动要求,愿意参加付酬的市场性劳动的全部人 口。没有就业意愿或就业要求的人口不属于劳动 力的范畴。
二、实际上没有完全分析人们对时间资源使用上 的分配决策,人们在时间使用上除了劳动和闲 暇以外,还有参加家庭劳动。
精品课件
• 一、家庭生产、时间配置与个人劳动供给 理论
• 经济学的传统看法是生产活动只是在企业进行, 而消费活动在家庭进行。
• 贝克尔的新家庭经济学认为,家庭起着双重作用, 它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家庭实际上进行着大 量的生产活动,家庭将时间和各种投入结合起来 以生产“家庭商品”供自己使用,正是这种家庭 生产商品才是家庭效用的最终源泉。
精品课件
• 一、劳动和闲暇
• 劳动供给可以被看成是劳动者如何决定其拥有的 既定时间资源在闲暇和劳动供给两种用途上的分 配。若H代表闲暇,则(16-H)代表劳动者的劳动 供给量。
• 劳动者可以看成是消费者,他们在闲暇和劳动二 者之间进行的选择,就是在闲暇和劳动收入之间 进行选择,以满足自己效用最大化的愿望。
• 城镇登记失业率,是指城镇登记失业人口数量同 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城镇私营企业及个体就业人 数和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比。
精品课件
• 二、劳动力参与率
• 劳动力参与率的计算一般是以加入劳动力的人数 占劳动年龄人口的百分比进行的。测量的是一个 国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
• 法定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力参与率 = 劳动力/劳动 年龄人口╳100%
• 替代效应: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闲暇 的相对价格(工资),当闲暇的价格上升时,人们 对闲暇的需求应该下降,导致劳动者每周工作更多 的工作时数。 替代效应 = △H/△W > 0
精品课件
七、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图形推导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 八、个人劳动供给曲线
• 个人劳动供给曲线代表了工资率与个人供给市场的 劳动时数之间的关系。
变动(△Y)所引起的工作时数变动(△H)的比 例。如果闲暇是正常品,收入效应的符号为负。
收入效应=△H/△Y<0
精品课件
L2
D
L1
B Y2 Y1
Z X
0
H1
H2
非劳动收入增精品加课对件 工作时数的影响
C
A 闲暇 工作时数
六、工作时数与工资率变动
下页图示考察工资率变化对工作时数的影响:
工资率的变动既会产生收入效应又会产生替代效应。工 资增加时,工作时数实际上是增加还是减少依赖于替代效 应与收入效应的相对强度。
• 经济活动人口:16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参加或要求参
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包括从业人员和失业人员。
• 非经济活动人口:没有就业意愿或就业要求的人口。
精品课件
• 从业人员:指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
收入的人员。按就业身份分组包括:(1)职工;(2)再 就业的离退休人员;(3)私营业主;(4)个体户主; (5)私营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6)乡镇企业从业人员; (7)农村从业人员;(8)其他从业人员(包括军人)。
• 闲暇是一种商品,对闲暇的需求受闲暇的价格、 消费者的收入以及消费者偏好的影响。
精品课件
• 二、偏好和无差异曲线
• 偏好:代表了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相对其他商品的 心理愿望强度。
• 无差异曲线:指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 或效用的所有闲暇和收入的组合点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