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十世纪影响中国心理学发展的十件大事

二十世纪影响中国心理学发展的十件大事

二十世纪影响中国心理学发展的十件大事二十世纪心理学在我国从无到有,蓬勃发展。

特别是近20余年来,心理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心理学科研、教育和临床应用工作以及组织机构建设等各方面均取得了很大成就,心理学从业人员队伍也在不断壮大。

我国心理学家与国际同行的交流、合作以及在国际心理学界的影响不断增加。

为了总结历史,展望未来,值此人类刚刚跨入新世纪之际,中国心理学会组织全国理事和国内各高校的心理系主任投票,选出了二十世纪对中国心理学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十件大事。

兹将这十件大事及其来龙去脉介绍如下。

1 中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在大学建立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Wundt,1832-1920)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标志了心理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

1908-1911年蔡元培先生(中国教育家,1868-1940)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学习了冯特讲授的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民族心理学课程,成为冯特唯一的中国留学生。

他回国任大学校长时,于1917年支持该校哲学门(系)的心理学、哲学教授陈大齐(1886-1983)创立了我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当时仅是一间简单实验室,位于大学图书馆前面的一个房间,门上有块标有心理仪器标本室牌子。

第二年陈大齐开始讲心理学实验课,并另辟一个房间专供学生实验之用。

同时,陈大齐在1918年出版《心理学大纲》,这是中国第一本大学心理学教本,反映冯特时代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和科学水平。

这标志中国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 中国第一个心理系在XX高等师X学校成立1920年专门攻读心理学的赴美留学生陈鹤琴(1892-1982)、廖世承(1892-1970)、陆志韦(1894-1970)回国,并到XX高等师X学校任教。

此时该校在教育科中设立了一个心理系,不久高等师X改为东南大学。

1921年秋东南大学成立心理系,仍属教育科。

当时心理系的学生在学程上有两组趋向:一组重教育之学科;一组重理科之学科。

这种趋向的影响,直至今日犹存。

1927年由XX的几个高等学校合并成立中央大学。

该校心理系承袭了东南大学心理系的仪器图书,并由原注重理科之学科组成心理学系,隶属于理学院;原注重教育之学科组成教育心理组,隶属教育学系;1929年改为教育心理系;1932年合并为一个心理系,隶属教育学院;1939年改属理学院。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大学改称XX大学。

1956年XX大学心理系并入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

3 中国心理学会成立1921年8月,中国心理学会的前身中华心理学会成立。

在XX高等师X学校组织暑期教育讲习会结束时,参加心理学课程的学员认为心理学与教育有很大的重要关系,因而发起组织中华心理学会。

当时有高等师X学校X耀翔(1893-1964,1920年留美回国,任该校心理学教授兼教育研究科主任)和XX高等师X学校陆志韦、陈鹤琴、廖世承等赞助,并草定了中华心理学会简章,在XX高师临时大礼堂召开成立大会。

选举X耀翔为会长兼编辑股主任,总会及编辑股办公处设在北高师;选举陈鹤琴、陆志韦分别为总务股和研究股主任,办公处设在南高师。

中华心理学会在1927年以后,因经济困难、时局不宁停止活动,“九?一八”事变后国难当头即不复存在。

1934-1936年间、、XX各大学的心理学者采取各种聚会方式讨论有关中国心理学的问题。

在1935年11月的一次聚会上,由陆志韦发起组织中国心理学会,经过一年筹备于1936年11月由、XX、XX等地心理学者共34人联名发出正式通知,在1937年1月24日在XX国立编辑馆礼堂举行中国心理学会成立大会。

选举陆志韦为主席及理事七人,出版委员五人。

不久因“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中国心理学会停止活动。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心理学会(重建)筹备委员会于1950年8月成立,中国心理学会于1955年8月在正式成立,并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出第一届理事会成员17人。

潘菽(1897-1988,留美,1927年回国)为理事长、曹日昌(1911-1969,留英,1948年回国)为副理事长。

丁瓒(1910-1968,1947年赴美进修后回国)为秘书长。

至今中国心理学会已是第七届理事会,全国会员4000余人。

中国心理学会的机构设置反映了各主要心理学分支领域。

总会下属12个专业委员会、4个工作委员会、2个编委会,设有办事机构秘书处,挂靠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还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心理学会在业务上受中国心理学会的指导。

中国心理学会已有80年的历史。

它在各方面所做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促进中国心理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 中国第一种心理学学术期刊《心理》发行《心理》杂志是中华心理学会的会刊,由X耀翔主编。

1921年9月,他开始筹备,于1922年1月出版了中国第一种心理学杂志《心理》,这也是东方第一种心理学杂志,而日本是过了一年以后才有心理学杂志的。

《心理》杂志的宗旨要求会员从三方面研究心理学:“一、昌明国内旧有的材料;二、考察国外新有的材料;三、根据这两种材料来发明自己的理论和实验”,并要求“内容尽量求适合国情,形式尽量求中国化”。

《心理》杂志内容分类有:普通心理、实验心理、动物心理、儿童心理、青年心理、社会心理、变态心理、心理学史、应用心理、教育心理、智力测验、教育测验、心理界闻等类。

在当时,《心理》杂志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共出版14期,发表论文1 63篇,140万字;因旧社会政局不稳,经费困难于1927年停刊。

1932年X耀翔从《心理》杂志中选出较精粹的50篇论文编为两册题名《心理杂志选存》,有700余页,3 0万字,由中华书局出版。

5 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成立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是现今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前身。

1928年11月,在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的倡导下成立了该研究所,由唐钺(1891-1987,留美,1921年回国)开始筹备,1929年5月在北平正式成立。

唐钺为首任所长。

建所初期,开展了关于动物学习的研究和神经解剖的研究。

1933年3月南迁XX,由汪敬熙(1893-1 968,留美,1924年回国)任所长,主要侧重在神经生理的研究。

1934年6月又迁至XX,1935年与清华大学心理系合作增设了工业心理学研究。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的几年中,心理研究所均在迁徙途中,经XX南岳至阳朔,又转XX;1940年至XX南,雁山村稍为安定,恢复研究工作,集中研究胚胎行为之发展问题。

1944年迁至XX北碚。

抗战胜利后,1946年9月迁回XX。

在此期间,研究影响蝌蚪行为发展之因素及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之相互作用。

1948年后,继续抗战期间所作的胚胎行为发展的研究和两栖类蝌蚪脊髓内禁止作用机构的研究。

并恢复战前所做关于哺乳类动物行为与神经系统的关系研究。

该所曾出版心理学专刊十期,丛刊二卷五期。

所内的论文多送至中国生理学杂志刊登,或在美国生理学及神经学杂志上刊载。

该所20多年的研究虽然遭到当时长期的战火影响,却奠定了中国神经生理学和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基础,也对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办所方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成立新中国建立后,1949年11月即成立了中国科学院。

我国心理学家丁瓒作为建院领导人之一,同时积极筹建心理所。

1950年6月心理所筹备处正式成立,1951年12月7日中科院心理所成立,曹日昌任所长;1953年1月改为心理研究室,曹日昌任主任、丁瓒任副主任;1956年XX大学心理系与心理室合并又扩建成所,于12月22日在举行成立大会。

潘菽任所长、曹日昌和丁瓒任副所长。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隶属科学院生物学部,50年代初,进行动物行为(条件反射)的实验研究;根据巴甫洛夫分析器学说进行知觉心理研究;进行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活动研究和神经类型研究;1958年以后,为联系实际,进行教育心理、劳动心理、航空心理、医学心理方面的应用研究,同时也开展了生理机制的研究和动物心理的研究;60年代增加心理过程记忆、思维的研究。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研究工作停止。

1968年全所人员下放干校,少数人改行。

1970年心理所撤消。

1972年心理所科研人员从干校回来,逐步开展了儿童心理发展、视觉、听觉、记忆、人工智能、航空工程心理、病理心理和生理心理的研究,还增加了对心理学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

粉碎“四人帮”以后,心理所于1977年6月正式恢复;潘菽为所长、徐联仓为副所长;1983年徐联仓为所长、荆其诚为副所长;1987年匡培梓为所长、X善循为副所长,1992年凌文辁为副所长,1993年X侃为副所长、1995年为所长;现任所长为杨玉芳。

心理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可授予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单位,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

还与中国心理学会合办《心理学报》并主办《心理学动态》发行国内外。

心理所已有50年的历史,出现了一些在心理学界起引导作用的心理学者,在国际心理学界已经有一定影响;建成了现代化实验大楼,具有先进的设备;开展了心理学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开创性研究工作。

7 全国心理学学科座谈会在平谷召开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迎来了科学的春天。

心理学也重获新生。

1977年夏季在中国科学院的推动下,各门学科都在制定新的长远科学规划。

由心理所主持于1 977年8月16-24日,在平谷召开了全国心理学学科规划座谈会。

来自全国各地23位代表在会上拟定了规划初稿,后经修改作为草案,由心理所分寄有关单位征求意见。

《规划》草案除前言外,共分四部分:1.外国心理学概况;2.奋斗目标;3.研究项目;4.实现规划的措施。

在研究项目中又分为心理学基本理论、感觉与知觉、思维与记忆、心理发展、生理心理、教育心理、工程心理、医学心理研究等八个方面。

在每个方面均按国内外概况、三年计划、八年规划和23年设想安排。

这是一个比较详细和全面的心理学学科发展规划,对我国心理学工作者起了极大的鼓舞作用。

它促进了我国心理科学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参加会议的代表会后立即向所在单位领导汇报并召集开会传达《规划》会议精神和内容,积极开展工作,争取已转业的同行归队,恢复已停办的教研室,重新开展实验研究。

平谷会议开始全面恢复我国心理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扭转了心理学在“文革”期间被迫停顿的境地,是中国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8 中国心理学会加入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十年动乱后,中国心理学会于1977年11月开始恢复活动,并与国际心理学界迅速开展学术交流。

1978年初,中国心理学会组成评论冯特心理学工作小组,为参加1 980年第22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会议中有纪念冯特创建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10 0周年活动)做准备。

与此同时,中国心理学会于1979年7月提出加入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的申请,并获国务院批准;然后具体办理各种入会手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