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出血术后引流管的护理

脑出血术后引流管的护理


脑出血术后引流管的护理
李然 2017.06.26
脑出血
• 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 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 30%~40%。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即与高血脂、 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脑出血的患者 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早期死亡率很高,幸 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 等后遗症。

病因

病因常见病因是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微动脉瘤或者微血管瘤,其他包括
脑血管畸形、脑膜动静脉畸形、淀粉样脑血管病、囊性血管瘤、颅内静脉血 栓形成、特异性动脉炎、真菌性动脉炎,烟雾病和动脉解剖变异、血管炎、
瘤卒中等。

此外,血液因素有抗凝,抗血小板或溶栓治疗,嗜血杆菌感染,白血病,血
栓性血小板减少症以及颅内肿瘤、酒精中毒及交感神经兴奋药物等。
症者迅速转入意识模糊或昏迷。

1.运动和语言障碍 运动障碍以偏瘫为多见;言语障碍主要表现为失语和言语含糊不清。 2.呕吐 约一半的患者发生呕吐,可能与脑出血时颅内压增高、眩晕发作、脑膜受到血液刺激有关 3.意识障碍 表现为嗜睡或昏迷,程度与脑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和速度有关。在脑较深部位的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大多会出现意识障碍。 4.眼部症状 瞳孔不等大常发生于颅内压增高出现脑疝的患者;还可以有偏盲和眼球活动障碍。脑出血患者在急性期常常两眼凝视大脑的出血侧(凝视麻痹)。 5.头痛头晕 头痛是脑出血的首发症状,常常位于出血一侧的头部;有颅内压力增高时,疼痛可以发展到整个头部。头晕常与头痛伴发,特别是在小脑和脑干出血时。

用力过猛、气候变化、不良嗜好(吸烟、酗酒、食盐过多,体重过重)、血 压波动、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为诱发因素。
临床表现

高血压性脑出血常发生于50~70岁,男性略多,冬春季易发,通常在活动和情绪激动时发病,出血前多无预兆,半数患者出现头痛并很剧烈,常见呕吐,出血后血压明显升高,临床
症状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临床症状体征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而异,基底核,丘脑与内囊出血引起轻偏瘫是常见的早期症状;少数病例出现痫性发作,常为局灶性;重
LOREM IPSUM DOLOR
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
脑室穿刺和引流术适用于: 1.因脑积水引起严重颅内压增高的病人,病情重 危甚至发生脑疝或昏迷时,先采用脑室穿刺和引 流,作为紧急减压抢救措施,为进一步检查治疗 创造条件。 2.脑室内有出血的病人,穿刺引流血性脑脊液可 减轻脑室反应及防止脑室系统阻塞。 3.开颅术中为降低颅内压,有利于改善手术区的 显露,常穿刺侧脑室,引流脑脊液。术后尤其在 颅后窝术后为解除反应性颅内高压,也常用侧脑 室外引流。 4.向脑室内注入阳性对比剂或气体做脑室造影。 5.引流炎性脑脊液,或向脑室内注入抗生素治疗 室管膜炎。 6.向脑室内注入靛胭脂1ml或酚磺肽1ml,鉴别是 交通性抑或梗阻性脑积水。 7.做脑脊液分流手术,放置各种分流管。 8.抽取脑室液做生化和细胞学检查等。









治疗方法:
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可分为内科保守治疗、外科手术治疗。近年来 研究表明,早期手术清除血肿可以使病死显著降低。 (1)内科治疗 患者出血量不多,神经功能损害较轻,或者患者一般情况较差,不 能手术治疗的患者可选择内科保守治疗。内科治疗的原则在于:脱水 降颅压、减轻脑水肿,调整血压;防止再出血;减轻血肿造成的继发 性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防止并发症。 (2)外科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最终目的是清除血肿,减轻脑组织受压,尽最 大努力保证神经功能,减少或防止脑出血后一系列继发性病理变化。 手术方式的选择需要综合患者的一般情况、出血的部位、出血量等, 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开颅清除血肿、穿刺抽吸血肿、脑室穿刺引流血 肿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