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标《第13课 五四运动》(教案)

新课标《第13课 五四运动》(教案)

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感悟五四运动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大量文字资料和提取《五四运动》等图片中的信息,引导学生掌握五四运动的爆发、扩大、胜利和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五四运动的学习,感悟五四运动青年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的史实、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一、新课讲授
五四运动的爆发
1.教师介绍五四运动的导火索: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出示图片:教师展示巴黎和会的图片,补充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正义要求。

提问:请同学们思考在巴黎和会上,为什么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得到的却是类似战败国的待遇?
提示:弱国无外交。

2.教师介绍五四运动的爆发: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

出示图片:教师出示五四运动的油画,帮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情景。

3.教师介绍五四运动的口号与要求:
出示图片:教师出示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照片,帮助学生直观了解五四运动中要求惩办的人物。

五四运动的扩大
1.教师介绍五四运动的第一阶段概况:
出示图片:教师依次展示北京学生示威游行路线图、五四运动中北京游行队伍、北京学生在街头演讲、清华大学学生在焚烧日货、北洋政府军警逮捕学生等图片,帮助学生直观了解五四运动的经过。

提问:1919年6月3日以后,五四爱国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新”在哪里?
2.教师介绍五四运动的第二阶段概况:
出示图片:教师依次展示上海工人罢工、上海商界罢市游行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了解五四运动第二阶段的情况。

3.教师介绍五四运动的结果:
出示图片:教师依次展示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曹、陆、章免职令和拒签和约的报道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了解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结果。

提问: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教师介绍五四运动的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2.教师重点介绍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合作探究: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它和旧民主主义革命有什么区别,你知道吗?
教师出示表格进行归纳:
二、完成课堂作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