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王俊海
发表时间:2017-11-08T20:24:53.76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9期作者:王俊海
[导读]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概念以及发展历程,然后详细分析了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特点与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最后以用一个事例说明了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建设的应用。
厚街镇重点工程办公室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概念以及发展历程,然后详细分析了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特点与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最后以用一个事例说明了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建设的应用。
关键词:工程施工;信息化;项目管理
一、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特点与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建筑施工的目的,是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建筑物产品。
建筑物产品的位置固定、形式多样、结构复杂和体积庞大等基本特征决定了建筑施工具有生产周期长、资源使用的品种多、用量大、空间流动性高等特点。
对建筑施工过程本身以及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是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涉及面广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是一个多部门、多专业的综合全面的管理。
它不单包括施工过程中的生产管理,还涉及到技术、质量、材料、计划、安全和合同等方方面面的管理内容。
(2)工作量大
一个建筑物的形成,需要消耗的物资种类繁多,需要大量的施工活动共同参与。
对所有这些施工环节及其用到的资源都做到管理工作的深入到位,可以想见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复杂与繁重程度,而这些仅仅是项目管理中的生产管理和材料管理两个侧面。
(3)制约性强
项目管理工作必然要符合建筑施工从准备到竣工验收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内在规律。
因此,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不仅要符合建筑工程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还要做到彼此协作、安排有序。
(4)信息流量大
信息与物质、能源一样,是构成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离不开某种信息的处理工作。
建筑施工项目各方面的管理活动并不孤立,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联系。
于是,各管理活动之间必然需要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复杂与繁重程度直接决定了项目管理过程中信息流动的复杂和频繁等特点。
可是,在传统的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模式中,项目上各种信息的存储主要是基于表格或单据等纸面形式,信息的加工和整理完全由大量的手工计算来完成,信息的交流则绝大部分依赖于人与人之间的手工传递甚至口头传递,信息的检索则完全依赖于对文档资料的翻阅和查看。
信息从它的产生、整理、加工、传递到检索和利用,都在以一种较为缓慢的速度在运动,这容易影响信息作用的及时发挥而造成项目管理工作中的失误。
随着现代工程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施工技术的难度与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各部门和单位交互的信息量不断扩大,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变得越来越频繁,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复杂程度和难度越来越突出。
可见,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在速度、可靠性以及经济可行性等方面明显地限制了施工企业在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近年来,一些实力雄厚的建筑施工单位率先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辅助项目参与人进行某些项目管理工作。
例如,专业预算员使用概预算软件编制施工概预算,生产计划员使用网络计划软件安排施工进度,技术资料员使用AutoCAD图形软件绘制竣工图纸等等。
通过这些软件的使用,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有了显著改善。
一方面,这说明在建筑施工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另一方面,各参与人单机独户式的工作方式,必然导致数据信息在参与人群体中得不到共享。
频繁的信息交流与传递,重复的信息采集和处理同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如出一辙。
此外,由于各软件使用的数据标准不尽相同,信息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得不到保证,从而为用于决策的综合信息难以提取。
可见,建筑施工单位应用计算机技术,并不是做得不好,而是做得不够。
应该看到,建筑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不仅仅意味着在建筑施工项目内部的管理过程中使用计算机,它具有更广泛更深刻的内涵。
首先,它基于信息技术提供的可能性,对管理过程中需要处理的所有信息进行高效地采集、加工、传递和实时共享,减少部门之间对信息处理的重复工作。
共享的信息为项目管理服务、为项目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其次,它使监督检查等控制及信息反馈变得更为及时有效,使以生产计划和物资计划为典型代表的计划工作能够依据已有工程的计划经验而变得更为先进合理,使建筑施工活动以及项目管理活动流程的组织更加科学化,并正确引导项目管理活动的开展,以提高施工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现状
1、工程施工技术落后
在现代化经济建设过程中,建筑工程所占的比例规模在不断的扩大。
然而由于施工技术相对比较落后,许多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是传统的技术方法,导致许多工程整体质量无法从根本得到保证,项目落成之后的使用性能产生了负面影响,满足不了社会经济的各类需求,无法与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的趋势相匹配。
2、管理不到位制度不完善
目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意识还比较匮乏,缺乏健全完善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部分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对质量控制的认识极为模糊,使各个方面的工作无法规范化,工程建设没有按照相关标准、规范进行,质量措施也不能到位,导致后期的施工中问题不断难以保证工程质量,最终就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运行以及操作之前,始终没有按照一个规范化的管理标准来进行实施,管理人员未按照施工质量的标准对施工材料严格的把关,使施工的材料出现不合格或出现大量的浪费现象,造成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得不到保障。
3、施工测量工作不够准确
施工测量是建筑工程建设项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施工测量存在于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是密不可分的,工程测量能够有效获得数据,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建筑工程全过程需要科学准确的测量工作作为基础,实际施工尺寸与设计标准的一个微小的差距都有可能导致巨大的损失。
施工测量工作不仔细,测量差错会对工程设计图纸产生较大的影响,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按照不准确测量数据编制的工程施工设计图纸,有可能使得原本的设计结构出现位移,导致路面位移过大,致使管道的偏移,导致施工材料的浪费,导致路
面的坍塌等等,会给建筑工程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埋下安全隐患使得工程预算超标,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实用性、安全性。
三、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相关措施
1、建立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基本制度
建设项目是一个复杂的工作系统设置一个强,施工要注意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现场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抓住施工现场管理的关键,准备足够的关键。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施工现场管理的正确性和效率。
保证满足技术条件的施工管理企业的同时,确保施工企业可以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技术准备相应的技术解决方案,施工人员管理制度,积极配合,规范自己的行为,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良好的秩序建设。
同时,管理者也要重视施工人员在日常管理中进行安全操作的宣传,使安全走进每一个人的心。
为了保证施工技术的充分理解和图纸要求的图纸内容,充分把握的特点,可以较好地解决矛盾的技术图纸和实际施工,确保有效的现场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因此,在实际施工技术管理中实施本系统作为施工企业贯穿整个施工过程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2、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其他措施
随着建设项目的特点,采用的技术管理措施,不断提高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组织机构、施工技术的管理责任领域的实施,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也是加强材料的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和将到位,落实责任制,加强有效的现场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工程的安全。
结语
总之,建筑施工技术及现场管理工作,对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做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改革及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使其更好的满足当代建筑工程的需求,提高工程施工技术水平,对现场管理工作进行完善,从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马智亮,莫方彬,陈娟.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面向对象建模.土木工程学报
[2]马智亮,陈娟.建筑施工信息化发展趋势与对策.施工技术,1998
[3]张雷,王晓光.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22):55-56
[4]叶善图.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探讨 [J].内江科技,2010,(08):324-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