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四章电子签名与电子认证法律制度
第四章电子签名与电子认证法律制度
PPT文档演模板
第四章电子签名与电子认证法律制度
3、电子认证的具体操作程序
l 1)发件人利用密钥制造系统产生公用密钥和私人密钥。 l 2 )发件人在做电子签名前,必须将他的身份信息和公用
密钥送给一个经合法注册,具有从事电子认证服务许可证 的第三方,也就是CA认证中心,向该认证中心申请登记 并由其签发认证证书(电子印鉴证明)。 l 3 )认证机构根据有关的法律规定和认证规则以及自己和 当事人之间的约定,对申请进行审查。如果符合要求,就 发给发件人一个认证证书,证明发件人的身份、他的公开 密钥以及其他有关的信息。 l 4 )发件人对其要约信息以其私人密钥制作数字签名文件, 连同认证证书,一并送给收件方,向对方发出要约。
PPT文档演模板
第四章电子签名与电子认证法律制度
l 关于数据电文作为证据使用时如何判断其真实性的 规定
¡ 我国《电子签名法》第八条规定:审查数据电文 作为证据的真实性,应当考虑以下因素:
¡ (1)生成、储存或者传递数据电文方法的可 靠性;
¡ (2)保持内容完整性方法的可靠性; ¡ (3)用以鉴别发件人方法的可靠性; ¡ (4)其他相关因素。
l (2)狭义的电子签名即数字签名
l (3)折中式概念——可靠电子签名
• 我国《电子签名法》第13条规定,电子签名同时符合下列条 件的,视为可靠的电子签名:
• (1)电子签名制作数据用于电子签名时,属于电子签名人 专有;
• (2)签署时电子签名制作数据仅由电子签名人控制; • (3)签署后对电子签名的任何改动能够被发现; • (4)签署后对数据电文内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动能够被发现。
¡ 数据电文的概念包含两层意思:
l 第一,数据电文使用的是电子、光、磁手段或者其他 具有类似功能的手段;
l 第二,数据电文的实质是各种形式的信息。
PPT文档演模板
第四章电子签名与电子认证法律制度
(二)数据电文符合法定书面形式要求的规定
l 合同法的有关规定
¡ 1.数据电文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书面形式”毕竟有很 多显而易见的区别。
¡ 例如,后者可用肉眼阅读,而前者除非使其变为书面文字 或者显示在屏幕上,否则是不可识读的。因此,并不能简 单把“数据电文”等同于“书面形式”。
¡ 2.本条以列举的方式来说明数据电文的形式为电报、电 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几种形式,不能穷尽 所有形式。事实上,这只是目前比较常见的几种形式而已。 参考国际习惯用法,并考虑到技术不断发展的现状和前景, “数据电文”一词的外延,应远远超过以上几项。“数据 电文”定义为“以电子、光学、磁或者类似手段生成、发 送、接收或者储存的信息”。这些信息的形式决不仅仅局 限于以上列举的几种形式。
果相符的。
l 当事人对前款规定的事项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 2、数据电文的接收确认——确认收讫
PPT文档演模板
第四章电子签名与电子认证法律制度
¡ 3、发送和接收的时间和地点
《电子签名法》
l (1)关于发送时间的规定
• 数据电文进入发件人控制之外的某个信息系统的时间,视 为该数据电文的发送时间。
• 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统接收数据电文的,数据电文进入该 特定系统的时间,视为该数据电文的接收时间;未指定特 定系统的,数据电文进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统的首次时间, 视为该数据电文的接收时间。
¡ (2)能够可靠地保证自最终形成时起,内容保 持完整、未被更改。但是,在数据电文上增加背 书以及数据交换、储存和显示过程中发生的形式 变化不影响数据电文的完整性。
PPT文档演模板
第四章电子签名与电子认证法律制度
(四)数据电文符合法定文件保存要求的规定
¡ 《电子签名法》的规定
l (1)能够有效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供随时 调取查用,即该数据电文应当符合法律规定 的书面形式要求
¡ 数据电文一词最早在国际法律文件中出现是在 1986年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和国际标准化组 织共同制定的《行政、商业和运输、电子数据交 换规则》。该规则规定,贸易数据电文是指当事 人之间为缔结或履行贸易交易而交换的贸易数据。
PPT文档演模板
第四章电子签名与电子认证法律制度
¡ 我国《电子签名法》所称数据电文,是指以电子、 光学、磁或者类似手段生成、发送、接收或者储 存的信息。
PPT文档演模板
第四章电子签名与电子认证法律制度
二、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
¡ (一)电子签名的效力范围 ¡ 我国《电子签名法》没有规定在民事活动中的合
同或者其他文件、单证等文书中必须使用电子签 名,而是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使用或者不使用电 子签名、数据电文,但明确规定当约定使用电子 签名、数据电文的文书后,当事人不得仅因为其 采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的形式而否定其法律效 力。
北京做了眼睛手术,不能出门,你直接把
钱汇到我卡里”等周某发来的18条短信内
容。
PPT文档演模板
第四章电子签名与电子认证法律制度
l 经法官核实,李某提供的发送短信的手机号码拨 打后接听者是周某本人,而周某也承认,自己从 2006年7月开始一直独立使用这个手机号码,同 时中国移动的运营系统里也记录了该手机号码的 机主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均是周某本人。
l
PPT文档演模板
第四章电子签名与电子认证法律制度
l 为此,在庭审中,李某向法院提交的证据
中,除了提供银行汇款单存单两张外,还
提交了自己使用的号码为
“1381166××××”的三星手机一部,记
载了部分短信息内容。如“2006年8月27日
15∶05,那就借点资金援助吧”,“2006
年8月27日15∶13,我需要5000元,刚回
PPT文档演模板
第四章电子签名与电子认证法律制度
¡ 该条提出了认定可靠电子签名的四个基本条件, 且四个条件需要同时满足。其中,第(1)个条 件和第(2)个条件是归属推定。第(3)个条件 和第(4)个条件是完整性推定。
¡ 鉴于电子签名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电子签名 法》没有限定可靠的电子签名的具体技术,这为 各种电子签名技术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此外,当 事人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使用自己认为 符合其约定的可靠条件的电子签名。这样的签名 同样具有法律效力。
l 请结合我国《电子签名法》的有关规定,回答如 下问题,并给出理由:
l (1)李某的手机短信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书面 形式吗?
l (2)李某的手机短信满足法律、法规规定的原件 形式要求吗?
l (3)李某的手机短信可以作为证据吗?
PPT文档演模板
第四章电子签名与电子认证法律制度
¡ (一)数据电文的概念
PPT文档演模板
第四章电子签名与电子认证法律制度
(三)数据电文符合法定原件形式要求的规定
l 关于原件
¡ 原件,即原始文件、原始资料,一般是指信息内容首次 以书写、印刷等形式固定与其上的纸质或其他有形的媒 介物。法律对文书的原件形式要求,主要是为了保证文 书所载内容自最初形成时起未被改动,以使当事人对文 书记载事项具有信心。
l (2) 涉及土地、房屋等不动产权益转让的;
l (3) 涉及停止供水、供热、供气、供电等公用事业 服务的;
l (4)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不适用电子文书的其他 情形。
PPT文档演模板
第四章电子签名与电子认证法律制度
(二)可靠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
¡ 我国《电子签名法》第14条进一步规定,可靠的 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或者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 力。
PPT文档演模板
第四章电子签名与电子认证法律制度
第二节 电子认证法律制度
l 一、电子认证概述
¡ (一)电子认证的概念和性质
l 1 电子认证的概念 电子认证指一个国家承认的认证机构通过颁发数字证书 和管理公共密钥来检验带有电子签名的文件所有人及 其内容的真实性。
l 2 电子认证的性质 电子认证是一种信用服务
l (2)数据电文的格式与其生成、发送或者 接受时的格式相同,或者格式不相同但是能 够准确表现原来生成、发送或者接收的内容。
l (3)能够识别数据电文的发件人、收件人 以及发送、接收的时间。
PPT文档演模板
第四章电子签名与电子认证法律制度
数据电文作为证据的相关问题
l 关于数据电文作为证据使用时的可采性的规定 ¡ 我国《电子签名法》第七条规定:数据电文不得 仅因为其是以电子、光学、磁或者类似手段生成、 发送、接收或者储存的而被拒绝作为证据使用。
¡ 在绝对无权使用中,由于电子签名的所有人没有 过错,该数据信息不能归属于本人,本人也不应 承担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责任。
¡ 在相对无权使用中,由于签名所有人存在疏忽或 过错,因此应承担一定的责任。
PPT文档演模板
第四章电子签名与电子认证法律制度
三、数据电文
l 2006年1月,李某结识了女孩周某。同年8月27日,周某 发手机短信给李某,向他借钱应急,短信中说“我需要 5000元,刚回北京做了眼睛手术,不能出门,你直接把 钱汇到我卡里”。李某随即将钱汇给了周某,一个多星期 后,李某再次接到周某的短信,又借给了周某6000元。 因都是短信来往,两次汇款李某都没有索要借据,此后, 因周某一直没有提过还款的事,而且又再次向李某借款, 李某产生了警惕,于是向周某催要欠款。但一直索要未果, 于是起诉至北京市海淀区法院,要求周某归还其11000元 钱,并提交了银行汇款单存单两张。但周某却称这是李某 归还以前欠她的欠款。
PPT文档演模板
第四章电子签名与电子认证法律制度
l 《电子签名法》的有关规定
¡ 1.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即数据电文所要表 达的内容能够通过某种形式表现出来,这种表现形 式所有人都可以识读,也就是说,数据电文应当具 有可读性。这是对符合书面形式要求的数据电文的 最基本要求。
¡ 2.可以随时调取查用。即数据电文的内容应当是 固定的,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稳定存续,在需要的 时候可以重复展示,供当事人随时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