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物流管理绿色物流管理的研究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一)国内外研究动态1997年,世界经合组织(OECD)在欧共体、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地区分别成立了三个多边合作物流研究小组。
其主要任务是研究本地区物流的现状和特征,把握观代物流的发展趋势,描述在全球经济和区域经济联盟的基础上建立全球物流网络的构想,为本地区各个国家制定物流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亚太地区的多边合作物流研究小组最初由国际经合组织的成员体的代表参加,1998年起吸收了中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等非国际经合组织的成员体的代表参加。
国外学者对国际物流研究的热点主要表现在对环境问题和绿色物流的研究,以及信息技术和智能化运输系统对全球物流产生的影响。
许多国家对环境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而伴随着环境问题的提出,绿色物流的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此外,通过物流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信息产业的现代憧憬完全落地,使高效的电子商务从可能变成现实。
供应链管理的崛起,正在改写当今世界的商业运作方式,物流及相关行业正面临着历史性的商业机会。
经济全球化、网络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把所有企业都变成为“全球制造、全球销售”这个庞大网络上的一个个节点。
2.国外研究动态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日本引入物流概念之后,我国开始了对物流的研究。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物流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并成为企业创造利润的源泉。
90年代以来,中国对外贸易一直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平均每年增长速度达13.4%,并由此带动了国际物流的快速增长。
总的来看,物流现代化是和经济发展水准密切相关的,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的经济将保持稳定快速增长,和世界经济接轨的趋势也将加强,这是物流事业发展的大环境。
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强和世界经济环境日新月异的变化,国际物流的发展面临着许多的机遇和挑战,而且其本身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对此,我国学者在结合分析当前物流业所面临的环境下,努力研究国际物流在发展阶段中尚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物流效率低、物流成本制约、物流基础设施尙待完善、物流法律监管存在缺陷、物流装备技术水平低、国际物流专业人才匮乏、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不足,服务水平不足、物流业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障碍等。
希望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以此来击破我国国际物流发展中的一个个瓶颈,使国际物流成为我国国际贸易中强有力的动脉,加大迈向贸易强国的步伐。
3.选题依据宁波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地区之一,本身就是个港口城市,随着中国进入WTO,外贸关税的降低,使得物流这个在中国的新兴行业逐步稳定的得到发展,随之而来的越来越多的物流犹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竞争相当激烈,对宁波经济持续发展有很重大的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增长,中国经济由短缺经济过渡为过剩经济,买方市场已经形成,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谁能独具慧眼发现机会,抢先利用机会,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因此对物流发展的识别和利用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要真正的做好物流发展分析,就必须以国内政策对物流发展的促进和约束下,进行比较发展,进行对企业的发展和变革,物流就是竞争所导致运输企业在专业分工的基础上,对生产企业的原材料、配件、成品及半成品,相关信息的仓储、运输、配送、装卸、代理、传递等环节的资源配置,并对其进行有计划的统筹管理的全过程,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而产生的一种经营管理模式。
它基本涵盖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参与商品流通的全过程。
运输仅为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性功能,但它的发展离不开运输,包括铁路、水运、航空等运输方式。
物流按所处领域可分为外部物流和内部物流,外部物流包括供应物流、销售物流、退货物流和废弃物流,内部物流是指生产物流。
物流在现阶段被看作我国运输业在下世纪发展的新领域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基本内容:(1)绿色设计。
研究表明, 产品性能的70% —80% 是由设计阶段决定的, 而设计本身的成本仅为产品总成本的10% , 因此, 在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产品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 使设计结果在整个生命周期内资源利用、能量消耗和环境污染最小。
绿色设计主要从零件设计的标准化、模块化、可拆卸和可回收设计上进行研究。
(2)绿色材料原材料供应是整条绿色供应链的源头, 必须严格控制源头的污染。
从大自然提取的原材料, 经过各种手段加工形成零件,同时产生废脚料和各种污染, 这些副产品一部分被回收处理, 一部分回到大自然中。
零件装配后成为产品, 进入流通领域, 被销售给消费者, 消费者在使用的过程中, 要经过多次维修再使用, 直至其生命周期终止而将其报废。
产品报废后经过拆卸, 一部分零件被回收直接用于产品的装配, 一部分零件经过加工形成新的零件, 剩下部分废物经过处理, 一部分形成原材料, 一部分返回到大自然, 经过大自然的降解、再生, 形成新的资源, 通过开采形成原材料。
从绿色材料的循环生命周期可以看出, 整个循环过程需要大量的能量, 同时产生许多环境污染, 这就要求生产者在原材料的开采、生产、产品制造、使用、回收再用以及废料处理等环节中, 充分利用能源和节约资源, 减少环境污染(3)绿色供应过程供应过程就是制造商在产品生产时,向原材料供应商进行原材料的采购, 确保整个供应业务活动的成功进行, 为了保证供应活动的绿色性, 主要对供货方、物流进行分析。
(4)绿色生产生产过程是为了获得所要求的零件形状而施加于原材料上的机械、物理、化学等作用的过程。
这一过程通常包括毛坯制造、表面成形加工、检验等环节。
需综合考虑零件制造过程的输入、输出和资源消耗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即由原材料到合格零件的转化过程和转化过程中物料流动、物能资源的消耗、废弃物的产生、对环境的影响等状况。
(5)绿色销售、包装、运输和使用(6)产品废弃阶段的处理工业技术的改进使得产品的功能越来越全面, 同时产品的生命周期也越来越短,造成了越来越多的废弃物消费品。
不仅造成严重的资源、能源浪费, 而且成为固体废弃物和污染环境的主要来源。
产品废弃阶段的绿色性主要是回收利用、循环再用和报废处理。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步骤:(1)确定课题,明确方向,查找和搜集大量的相关资料。
(2)分析和统计资料,从资料中得到一些启发,结合自己的观点,探讨所要研究的问题(3)针对宁波城市消费结构的当前状况,结合消费结构的特点,思考并提出相应的营销建议。
(4)根据提纲完成初稿,在老师指导下及时修改,逐步完成二稿,三稿,四稿,进一步补充和修改论文,最终完成论文。
方法:(1)比较法(2)实地调查法(3)文献法措施:(1)遇到理解不透彻的问题,及时向指导老师请教,在老师的帮助下,明确方向,解决问题;(2)通过实地考察,搜集资料,掌握宁波近年来物流企业结构现变化及其现状,分析问题,提出发展绿色物流的建议四、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1.研究步骤:本研究论文初步计划从2010年10月开始至2011年6月初结束,历时8个月时间。
准备阶段(2010.10): 召开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会等,明确研究的方向、对象和方法。
启动阶段(2010.11―2011.2):选题及收集相关资料并撰写开题报告;撰写文献综述;拟订论文研究提纲和研究方案。
实践研究阶段(2011.2―2011.5):进行实证研究。
依据论文大纲撰写论文并交老师指导,进行多个轮回的指导研究,完成了最终定稿。
答辩阶段(2011.5—2011.6): 准备并参加论文答辩,提交毕业论文和完整资料。
2.研究方法:资料收集法,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等方法。
3.研究措施:以网络资源、图书馆电子图书、各种相关著作以及相关期刊论文作为研究的主要来源,采用观察、经验总结、对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多个轮回的研究,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以确定本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四、参考文献1] 乔倩等,绿色壁垒下发展绿色物流的几点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08(18):17-23.[2] 吕振风等,关于宁波发展绿色物流的探讨[J].中国市场, 2008(49):18-30.[3] 王血姣,宁波第四方物流产生的愿意分析及发展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08(9):9-17.[4] 高虹,供应链管理的“务实”与“务虚”[J].现代物流市场周刊, 2009(5):20-25.[5] 王长琼,绿色物流的内涵、特征及其战略价值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4(3):17-18.[6] 林松,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数量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9-35.[7] 胡伯,宁波市统计年鉴2000-2008年[A].宁波统计局,2008:40-45[8] 黄志刚,我国现阶段城镇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成因和对策[J].前沿,2003(4): 12-15.[9] 卢泰宏,中国消费者行为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2-16.[10] 张月,曲坤,林美艳等.因子分析在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中的应用[J].大连铁道学院学报,2006(3):55-70.[11]徐培,马剑锋.江苏省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分析[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12-16.[12] 李爱平.1978年以来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分析[J].内蒙古大学学报,2005(6):11-19.[13] Zhi-Ming Feng,Chinese Food Consumption and Nourishment in the Latest 20 Years[J],Economic science Publishing.2004(2).[14] Jia-rui Lu,Amy(Chen)Peng, “Evolution of Rural Consumption Pattern in China”[J],Consumer Interests Annual.2000(4).Companies [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1(3):13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