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第一批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的实施方案(最新)

关于第一批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的实施方案(最新)

关于第一批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的实施
方案(最新)
为规范全市禽畜规模养殖行为,切实强化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畜禽规模化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643号)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X〕17号)相关规定,根据我市实际情况,结合《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的通知》(环办水体〔X〕99号)和禁养区划定工作的有关要求,加快推进我市X年第一批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本批主要针对生猪规模养殖场)。

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工作原则
(一)规模标准。

本《方案》中的规模畜禽养殖场(含小区、养殖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下同),是指年出栏量为500头以上的猪、年存栏2000只以上的蛋鸡(含肉种鸡)、年出栏1万只以上的肉鸡、年出栏50头以上的肉牛等畜禽养殖场。

(二)职责分工。

1.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法律原则,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是造成养殖污染的责任主体,建设养殖粪污污染治理设施是规模化畜禽
养殖企业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必须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按照规定的时限和标准完成养殖粪污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任务。

2.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本行政区域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工作负全面责任;一把手是本行政区域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全面领导责任;分管环境保护工作的负责人负主要领导责任;其他负责人对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督促指导本辖区畜禽规模养殖企业切实落实环境保护措施,建设符合规范要求的养殖粪污污染治理设施,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三)推行模式。

优先推广农牧结合种养模式。

按“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优先推广应用“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的“零排放”模式,实现养殖粪污全部资源化利用。

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应创造条件,通过配套一定面积的综合性农业生产区域,实现整个区域内资源循环、生态平衡。

畜禽粪污超过周边承载量的大、中型规模化养殖场,应当在异地配套相应承载利用能力的种植业基地,采用异地资源化利用模式,促进畜牧业与种植业、农村生态建设协调发展。

二、工作时限及要求
(一)X年第一批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设施建设任务清单中所列的112户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必须按照要求于X年9月15日前完成粪污污染治理设施建设。

(二)完成粪污污染治理设施建设的规模化养殖场务必于X年9
月20日前,依法向市环保局申请办理环境影响登记备案。

(三)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督促和推进各规模化养殖场,按时完成养殖粪污治理设施建设,并办理相关备案手续。

对推进督促不力的相关责任人,将依法严肃追究责任。

三、建设标准
(一)畜禽养殖场废弃物处理必须符合《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规范(试行)(农办牧〔X〕2号),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X),符合《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的规定,实行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

(二)畜禽规模养殖场根据养殖规模,配套建设干粪储池、厌氧发酵池或玻璃钢罐处理粪污,逐步淘汰水泥砌污水池。

规模养殖场可依据养殖规模选择采用干湿分离或全量集中发酵方式建设粪污处理设施。

四、奖惩措施
对按照规定时限和标准完成养殖粪污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任务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列入市政府安排的畜禽养殖发展相关财政资金扶持范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具体奖励标准为:(一)粪污处理设施建设补助标准。

1.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补助标准。

(1)建设单体300立方米红膜污水储池,补助1.5万元。

(2)建设单体500立方米红膜污水储池,补助2万元。

(3)建设单体1000立方米红膜污水储池,补助3.5万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