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昆明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概述

昆明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概述

昆明市200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昆明市国土资源局二○○五年五月目录一、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1)(一)地质灾害类型和分布特征 (1)(二)上年度地质灾害防治简况 (2)(三)2005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4)二、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重要灾害隐患点 (6)(一)地质灾害易发区 (6)(二)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 (10)三、地质灾害的威胁对象及范围 (11)四、重点防范期 (12)五、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3)(一)强化管理措施 (13)(二)搬迁避让措施 (14)(三)监测预警措施 (15)(四)调查区划措施 (15)(五)工程治理措施 (16)六、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责任人 (17)附表1 昆明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滑坡)附表2 昆明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泥石流)附表3 昆明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其它)为切实做好2005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发续展。

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云南省人民政府《云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和昆明市国土资源局《昆明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结合昆明市地质环境特征和地质灾害现状,特编制本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一、地质灾害基本情况(一)地质灾害类型和分布特征昆明市地质灾害类型有崩塌、滑坡、泥石流、不稳定斜坡、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

截止2004年,全市已发现地质灾害点763处,包括滑坡499个、崩塌21个、泥石流沟170条、不稳定斜坡48个、地面塌陷18处、地裂缝7条。

滑坡和泥石流相对发育,分别占灾害总数的65%和22%。

从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看,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北部及东部构造侵蚀溶蚀深切割高中山峡谷地貌区,地质灾害活动具有东强西弱,北强南弱的特征。

从地质灾害发生时间上看,泥石流几乎全部发生在雨季内,崩塌、滑坡和岩溶塌陷大多发生于雨季内(5~10月)。

旱季发生的崩塌、滑坡,一般都发生在露采矿山的边坡、排土场和新建公路沿线等人为工程活动比较剧烈的地段。

从灾害类型的分布看,崩塌、滑坡在昆明市14个区(县、市)均有分布,泥石流主要分布于小江流域,岩溶塌陷和地裂缝主要分布于滇池流域。

从各行政区地质灾害分布情况看,东川区、禄劝县和寻甸县地质灾害最发育,富民县、西山区、嵩明县和宜良县次之,其它县(区)地质灾害较少。

(二)上年度地质灾害防治简况1、地质灾害特征和损失2004年昆明市地质灾害高发期为6~9月,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泥石流为主。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发生地质灾害109处,包括滑坡95个、泥石流9个、崩塌3个,其余类型2个。

灾害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区、金沙江和普渡河沿岸及小江、南盘江流域。

受灾严重的县(区)有东川区、禄劝县、寻甸县和嵩明县;富民县、晋宁县、安宁市、官渡区的部分乡镇也不同程度地遭受了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侵袭。

全市地质灾害共造成10人受伤,毁房192间﹑毁田3295亩,交通、通讯、房屋、农田、水利、水电设施也遭受不同程度危害,估算地质灾害直接经济损失为2240.7万元。

地质灾害活动强度及规模高于2003年。

2、地质灾害防治效果(1)主要防治措施①加强培训和宣传认真学习宣传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派出有关人员参加部里举办的学习班,同时召开会议培训人员达100余人。

②方案及预案编制编制完成了《昆明市200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昆明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报市政府批准,公布执行。

对全市地质灾害防治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已完成《昆明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编制,待报市政府批准执行。

③建立群测群防网络体系按照全市统一要求建立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发放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明白卡673份和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1471份,加强了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排查和预警监测,掌握灾害点的动态变化情况,做好防灾救灾物资的储备。

认真执行“四项制度,三条措施”即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险情巡查制度、灾情速报制度、层层负责制度,以及简易观测措施、灾前报警措施、紧急避让措施。

针对富民县赤就乡、永定镇,晋宁县二街乡柿子村、六街乡磷矿,禄劝县中屏乡、团街乡、马鹿塘乡,嵩明县四营乡、杨桥乡、白邑乡等主要灾害点实行专人负责,重点监测,汛期24小时掌握灾害隐患动态趋势,一旦发现险情及时预报,采取相应的措施排除灾害隐患。

④搬迁避让共搬迁1492户、5873人,在汛期及时撤离群众3000余人。

⑤工程治理已实施滑坡、泥石流工程治理项目42个、正在进行的治理项目有39个、有84个项目将准备计划实施。

⑥资金保障在2004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专项经费中,各县(市)区投入资金111.09万元,实施了28个工程治理项目,对7个县(市)区21个重要灾害隐患点进行工程治理,市局下拨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专项补助资金151.3万元。

投入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及汛期监测补助资金100万元,编制《昆明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2万元,编制《200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3万元,编制《昆明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万元,对重灾点应急调查经费5万元,全年合计共投入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281.3万元。

(2)防治效果评价在2004年防灾减灾工作中,由市政府、市国土资源局统一安排和部署,各级部门积极参与和配合,认真履行职责,较好的地落实了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措施和工作,汛前及时预报,及时疏散、转移群众。

由于措施得当,整个雨季中无一人死亡,在极大程度上有效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降低了灾害损失。

(三)2005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1、致灾因素活跃程度预测(1)降雨趋势预测单点暴雨及长时间连续降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自然因素。

根据昆明市气象台发布的2005年全市降水趋势,预计2005年昆明地区降雨量在950~1050mm左右,较历史同期属正常;1~4月降雨量为30~50mm,属偏少,春旱偏重;5月降雨量为70~100mm,属正常稍偏多,全年雨季在5月中旬前后开始,较常年属正常稍早;主汛期6~8月,降雨量在550~650mm左右,属正常;9~10月降雨量为220~250mm左右,属正常至偏多,有一般性的秋季连阴雨天气;雨季在10月中旬前后结束,属正常。

(2)地震活动趋势预测近3年昆明市范围内无较大震级地震发生,因地震活动致灾的情况不显著,但烈度较高区域仍可能成为地灾多发区段。

(3)人为致灾因素变化昆明市近年城镇发展迅速,房屋、铁路、公路、矿山及水利水电等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活动逐年增强。

如昆明新城区建设、昆畹公路(西站立交—黄土坡—眠山—车家壁)、高海公路改扩建、安晋公路、安-海公路新线、东绕城线、第二气源厂搬迁建设、安楚公路、九阿公路、东川—龙潭公路、禄劝县大松树乡乌东德水电站以及掌鸠河、清水海引水工程等在建和拟建的大型工程区,均可能成为地质灾害的多发区段。

新一轮的铁矿、磷矿、煤炭和天然建筑材料开发热,特别是大量小型矿山的兴起,将进一步加剧矿山地质灾害频发的严峻局面。

西山区、安宁市、晋宁县、宜良县、禄劝县、石林县和东川区的磷矿场、采砂场、钛矿场、煤窑、采石场、铜矿场将是矿山地质灾害高发区。

2、2005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根据2004年昆明市地质灾害现状和危害特征及2005年降雨、地震和人类工程活动预测,预测2005年昆明市地质灾害有如下特征:(1)地质灾害类型地质灾害类型仍以自然因素诱发的中小型山体滑坡和泥石流为主,其次为人类工程活动(公路建设、采矿等)诱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地面塌陷灾害。

(2)地质灾害发生时间地质灾害主要发生于汛期6~10月,为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工程诱发灾害的时间具不确定性。

(3)地质灾害发展趋势昆明市地质灾害活动有如下发展趋势:①在北部金沙江、普渡河沿岸及小江﹑南盘江干流和支流沿岸贫困山区、半山区灾害发生的频度及规模有逐年增大的趋势;中部昆明盆地区地质灾害活动相对较弱。

②新灾点不断增加,老灾点危害继续扩大。

据2004年地质灾害活动情况统计,在发生的109起灾害中,有38起为新发生点,占全年灾害发生总数的34.86%;同时,如东川蒋家沟泥石流、禄劝硝井村滑坡等老灾害点(隐患点)由于治理难度大、条件差,治理措施难以有效到位等原因,灾害活动性不断增强,危害性进一步扩大。

③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扰动不断增大。

工程边坡开挖及废(弃)碴的任意堆放,成为诱发地质灾害的最主要人为因素。

从总体看,2005年昆明市地质灾害的活动和危害仍保持较高水平,与2004年相当或略高。

二、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重要灾害隐患点(一)地质灾害易发区根据《昆明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易发区划分方案,将全市划分为地质灾害极易发、易发和较易发3个区、7个亚区(表1-1、图1-1)。

表1昆明市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特征表71、地质灾害极易发区包括东川区,禄劝县汤郎、马鹿塘、大松树、则黑、雪山、皎西和撒营盘,寻甸县柯渡、金源、甸沙、功山、先锋和联合等乡镇,面积6115.5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29.0%。

该区地貌以深切割高中山或中切割中山陡坡、侵蚀溶蚀中山为主,山顶海拔4200~2500米,河谷海拔700~1800米,最大相对高差3500米。

山坡地形陡峻,坡度一般20~45度,其中大于25度陡坡占总面积的70%以上。

地层以沉积碎屑岩、碳酸盐岩和浅变质板岩、千枚岩为主,岩性强度弱~中等。

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

受普渡河和小江断裂影响,次级断裂发育,岩石完整性差,残坡积厚度变化大,区域地壳不稳定~次不稳定。

自1500年以来,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23次,其中有7级地震3次、8级地震1次。

陡坡耕植和采矿活动强烈,土壤侵蚀强~剧烈。

区内地质灾害密度高、规模大、成灾频繁、危害严重。

现有灾害点477个,占全市总数的62.5%,平均每百平方千米有灾点7.8个。

灾害类型以滑坡、泥石流为主,其中有滑坡299处、泥石流沟140处,分别占全市滑坡、泥石流灾点总数的59.9%、83.4%。

灾害规模以大、中型为主,主要分布于金沙江南岸和普渡河、小江及其支流两岸。

仅在小江中下游约70千米的河谷中,就有各类泥石流沟100余条。

危害对象主要为乡镇、村寨、矿山、农田及交通、水利设施。

东川区、禄劝县和寻甸县的一些乡政府驻地受到地质灾害威胁。

历史危害程度中等~重大级。

禄劝普福滑坡于1965年11月先后两次滑动,造成5个村庄443人遇难的特大灾害。

东川小江流域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共成灾40余次、死伤260余人。

根据灾害类型的差异,本区又划分为禄劝滑坡灾害极易发亚区,北部(东川、寻甸)泥石流滑坡灾害极易发亚区,寻甸柯渡滑坡灾害极易发亚区。

2、地质灾害易发区包括禄劝县中南部,寻甸县中东部,富民县,宜良县,嵩明县北部山区,西山区谷律乡,五华区厂口乡,晋宁县化乐乡和夕阳乡等,面积8046.36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38.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