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根河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8高一上·宿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网络文学何以有效对接文学传统周志雄网络文学在中国的兴起、发展、繁盛,不过短短的二十年时间,而现在已然成为当下最具时代特色、最富有活力的大众文学样式。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应时代而生,网络文学主要吸收了古今中外通俗文学及影视游戏、动漫等大众文化的经验。
由网络文学改编的影视作品聚拢起超高人气,印证了网络文学强大的“吸金力”但在火热的表象背后,网络文学成盗版“重灾区”,且侵权成本低、举证维权难,让行业人士苦不堪言。
中国现代文学主张“人的文学”“活的文学”“真的文学”,文学要为现实、为人生,表现自我,以现代精神和现代形式对古典文学进行全面革新.与中国现代文学相比,网络文学是“轻”的文学,在一个虚构的世界里,讲述奇人奇事,叙述人物的困境和愿望的实现,故事跟着人物走,人物跟着理想走与纸媒小说相比,网络连载几乎不受篇幅限制,拓展了网络小说的内容空间,出现了大量数百万字的超长篇网络小说。
与那些在文学期刊上发表的小说相比,网络小说故事性强,结构显得简单,人物形象类型化,人生含量与艺术含量相对要稀薄,更注重娱乐性,风格上轻松、明朗,充满谐趣。
欧美发达国家的历史表明,经济现代化社会程度越高,通俗大众文学越繁盛,大众文化产业在国家GDP中所占的比重就越高。
网络文学在中国繁荣兴盛,有其特殊的历史文化土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蒸蒸日上,社会现代化的程度愈来愈高,人们休闲娱乐的文化需求越来越多,网络文学以颇具时代性的轻松故事满足了读者的阅读需要。
网络文学的时代性主要体现在网络文学在精神内质上与当下读者的心意相通.好的网络文学作品读来轻松、好看,不“烧脑”,满足了读者的梦想要求,所以,网络小说常被称为“爽文”比如那些青春校园小说,以轻盈的故事叙述青春爱恋之路,守望真情,回望青春的迷茫焦灼,让同类身份的阅读者获得感同身受的心灵共鸣。
网络小说是有高下之分的好的网络小说作品是那些适当借用小说套路,但不依赖套路,而是发展、超越套路的作品即便是借用同样套路的作品也有高下之分,决定作品质量的不仅是故事模式,还有语言表达能力,对故事结构的把控力,对生活的洞察力,故事中人情事理的合理性,类型领域的开拓性,细节深处的表现力等在这些方面,网络文学需要向传统文学学习,网络作家需要拓展阅读视野,深入生活、把握时代、适当沉潜、提高修养、勤奋创作,超越商业化的局限,提升作品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文学无一不是在和已有的文学传统的竞赛中获得成长的只有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托中国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融合世界优秀文学传统,借鉴吸收西方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不断提升内在品质,中国网络文学才能开辟更为广阔的天地。
(摘编自《光明日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短的二十年,网络文学在中国兴起、发展、繁盛,已经成为现在最具时代特色、最富有活力的大众文学样式。
B . 因为网络文学有强大的“吸金力”,所以它成了盗版的“重灾区”,且侵权成本低、举证维权难,让行业人士不堪。
C . 相比文学期刊作品,网络小说故事性强,结构简单,人物形象类型化,人生含量与艺术含量相对稀薄,更注重娱乐性。
D . 社会经济蒸蒸日上,社会现代化程度愈来愈高,人们休闲娱乐文化需求越来越多,颇具时代性的网络文学正好满足了读者的阅读需要(2)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 网络小说之所以常被称为“爽文”,是因为网络文学作品读来轻松、好看,不“烧脑”,能满足读者的梦想要求。
B . 欧美发达国家的历史表明,通俗大众文学繁盛程度、大众文化产业在国家GDP中的占比多少与经济现代化社会程度成正比。
C . 网络文学中的青春校园小说,以轻盈的故事叙述青春爱恋之路,守望真情,回望青春的迷茫焦灼,让同类身份的读者获得感同身受的心灵共鸣D . 借用同样套路的网络小说质量也有高下之分。
故事模式语言表达能力、对故事结构的把控力等许多因素决定了作品的质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只要网络作家能拓展阅读视野,深入生活、把握时代、适当沉潜、提高修养、勤奋创作,就一定能超越商业化的局限,提升作品的艺术境界。
B . 网络文学作为大众文学样式,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应时代而生,网络文学时代性则主要体现在网络文学在精神内质上与当下读者的心意相通。
C . 与中国现代文学相比,网络文学是“轻”的文学;与纸媒小说相比,网络连载几乎不受篇幅限制,拓展了网络小说的内容空间,出现了大量的超长篇网络小说。
D . 网络小说作品,需要借鉴并吸收中外传统文学的有益养分,还要有所发展,提升内在品质,进而为中国网络文学开辟崭新的天地。
二、古代诗文阅读 (共3题;共25分)2. (13分) (2015高二上·中山期中)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纪僧真,丹阳建康人也。
僧真少随逐征西将军萧思话及子惠开,皆被赏遇。
惠开性苛,僧真以微过见罚,既而委任如旧。
及罢益州还都,不得志,僧真事之愈谨。
惠开临终叹曰:“纪僧真方当富贵,我不见也。
”乃以僧真托刘秉、周颙。
初,惠开在益州,士反,被围危急,有道人谓之曰:“城围寻解。
檀越贵门后方大兴,无忧外贼也。
”惠开密谓僧真曰:“我子弟见在者,并无异才。
正是道成耳。
”僧真忆其言,乃请事太祖。
随从在淮阴,以闲书题,令答远近书疏。
自寒官历至太祖冠军府参军、主簿。
僧真梦蒿艾生满江,惊而白之。
元徽初,从太祖顿新亭,拒桂阳贼。
萧惠朗突入东门,僧真与左右共拒战。
贼退,太祖命僧真领亲兵,游逻城中。
事宁,除南台御史、太祖领军功曹。
上将废立,谋之袁粲、褚渊。
僧真启上曰:“今朝廷猖狂,人不自保。
天下之望,不在袁、褚。
明公岂得默己,坐受夷灭?存亡之机,仰希熟虑。
”太祖纳之。
太祖欲度广陵起兵,僧真又启曰:“主上虽复狂衅,虐加万民,而累世皇基,犹固盘石。
今百口北度,何必得俱?纵得广陵城,天子居深宫施号令,目明公为逆,何人避此?如其不胜,则应北走胡中。
窃谓此非万全策也。
”上曰:“卿顾家,岂能逐我行耶?”僧真顿首称无贰。
初,上在领军府,令僧真学上手迹下名,至是报答书疏,皆付僧真。
上观而奇之,笑曰:“我亦不复能别也。
”初,上在淮阴治城,得一锡趺,大数尺,下有篆文,莫能识者。
僧真曰:“何须辨此文字,此自久远之物,九锡之征也。
”僧真容貌言吐,雅有士风。
世祖尝目送之,笑曰:“人何必计门户,纪僧真常贵人所不及。
”永泰元年,除司农卿。
明帝崩,掌山陵事。
出为庐陵内史,年五十五,卒。
(选自《南齐书·纪僧真传》)注:太祖:南北朝时期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事宁,除南台御史宁:平息B . 岂能逐我行耶逐:追赶C .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夺:改变D . 夫士少而仕仕:做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 . 乃以僧真托刘秉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B . 乃请事太祖屈原放逐,乃赋《离骚》C . 僧真与左右共拒战未得与项羽相见D . 天下之望窃会计之余功(3)下列句中的加横线词,与其他三项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A . 上观而奇之B . 余既耸然异之C . 项伯杀人,臣活之D . 俯仰左右,顾而乐之(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纪僧真因为犯了很小的过错就遭到萧蕙开的惩罚,但并没有影响萧惠开对他的信任。
B . 纪僧真出身低微却有一定的才干,因而得到重用。
C . 纪僧真在萧道成登基以前,给予谋划和协助,可见其善于投机取巧。
D . 纪僧真虽出身寒门,但萧道成认为那些出身高贵的人也往往比不上他。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及罢益州还都,不得志,僧真事之愈谨。
②明公岂得默己,坐受夷灭?存亡之机,仰希熟虑。
”撒把纵得广陵城,天子居深宫施号令,目明公为逆,何人避此?3. (7分) (2019高二上·白山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九月十日偶书李煜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
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飕①竞鼓声。
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
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②却自惊。
【注】①飕飕:寒风凛列的样子。
②安仁为西晋著名诗人潘岳,字安仁。
他在三十二岁时,因感于时光流逝而作《秋兴赋》,其中有“斑鬓影以承并兮,素发飒以垂领”的衰老之叹。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晚雨秋阴”四字,暗扣题目,暗中点出节令正值凉气袭人的深秋。
B . 首联言酒醒后仍是“心绪杳难平”,给人以“举杯浇愁愁更愁”之感。
C . “红叶飕飕竞鼓声”运用比喻手法,言红叶飕飕之声犹如锣鼓声响。
D . 诗歌前四句借用“雨”“酒”“黄花”“红叶”等意象,渲染了作者内心的愁绪。
(2)诗中采用了哪些抒情方式来表现自己“心绪杳难平”?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4. (5分) (2017高二下·曹妃甸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蕴含着新事物层出不穷,终将战胜旧事物的哲理。
(2)苏轼的《赤壁赋》中感慨人生短暂与宇宙永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表现诗人执着追求理想,即使失去生命也心甘情愿的名句是“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共1题;共13分)5. (13分) (2017高一上·安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苦恼王蒙当钱莉莉的中篇小说《桦树林》终于在第一流的大型文学期刊上发表出来的时候,作家金永激动得流出了眼泪。
他想起自己的第一篇作品,先写在一个笔记本上,后来抄到稿纸上。
抄了改,改了勾掉,勾完恢复,然后撕掉……稿子寄出以后,得到回音以前,他好像得了热病。
他想起他的第一个责任编辑,又矮又胖,说话是南方口音的普通话,每句话都那么高明,那么权威。
“是不是先搁一搁?”这话就意味着稿子的死刑。
“我们认为有修改的基础”,遥远的希望闪着光,曲折的道路上布满荆棘。
“我们准备留用”,从此开始了折磨人的焦急等待。
而最可怕的是甚至在通知你“已经发了”之后,仍然可能抽下来搁一搁,而这“一搁”,也许意味着永久。
他想起他的恩师,已经长眠于地下的老作家郑之泰,他第一次见郑之泰的时候,“郑老”已经满头白发,满脸皱纹,老作家一面咳嗽,一面称赞他“能够写”,“我知道,你是能够写的……你能够把那种最微妙的感受传达给读者……你能够成功……读者会爱你的……但写作仍然是一件苦事情,你现在还想不到,这有多么艰苦……”郑之泰三十年前说这话的时候是含着泪水的。